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
2023年乌尔善执导的奇幻古装电影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是由乌尔善执导,冉平、冉甲男、乌尔善编剧,费翔、李雪健、黄渤、于适、陈牧驰、娜然、此沙、武亚凡、夏雨、袁泉、王洛勇、侯雯元、黄曦彦、李昀锐、杨玏、陈坤出演的奇幻古装电影。
该片于2023年7月20日在中国上映。[1]
该片讲述商王殷寿与狐妖妲己勾结,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的故事。
2023年,该片获得第3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摄影等奖项。2024年1月19日,据猫眼专业版数据,电影《封神第一部》结束公映,累计总票房26.34亿,总观影人次6068万,上映至今共打破4项纪录,获得57项里程碑成就,18个奖项及提名,获2023年动作片票房、人次冠军。[2]
目录
剧情简介
结狐妖妲己(娜然饰),暴虐无道,引发天谴。昆仑仙人姜子牙(黄渤饰)携“封神榜”下山,寻找天下共主,以救苍生。西伯侯之子姬发(于适饰)逐渐发现殷寿的本来面目,反出朝歌。各方势力暗流涌动,风云变幻端倪初显。[3]
幕后花絮
《封神三部曲》剧组人员最多的时候有2000多人,为了方便工作人员吃饭,剧组请了当地厨师,办了一个“封神”食堂。
饰演哪吒的小演员武亚凡是剧组从河南武术学校找来的。武亚凡从小练武,刚来剧组时才11岁,又黑又瘦。于是,整个剧组就对小演员进行特殊照顾,经过一年的训练与拍摄,武亚凡不但胖了,还长高了。
费翔在片中饰演的商王殷寿,但是片中这个角色有很多赤裸上身的戏份。导演希望这个角色呈现出来的时候要有一定美感。所以在饮食上,严格按照营养师的搭配,一天五顿饭。还一直埋头练习剑术等技能。
李雪健在片中饰演西伯侯姬昌,也就是之后的周文王,史书中这个角色特别擅长占卜,司马迁的《史记》上有记载,片中也有不少关于周文王占卜的戏份。开拍前,剧组请了一位礼仪老师,想给李雪健上课,教他关于占卜的一些手势动作等细节,但李雪健早在拿到剧本之后就提前做好了功课,反过来给礼仪老师上了一课。[4]
在拍摄时,因为李雪健患有鼻咽癌,听力也出现了问题,平时都戴助听器。但是拍戏的时候为了避免穿帮,只能摘掉,看着对方的嘴型,来表达自己的台词。
饰演杨戬的此沙,在《封神三部曲》演员训练营初期是按照质子旅的角色进行了增肌增重等各种训练增重15斤左右。经过封神训练营近一年的打磨后,乌尔善导演和团队把杨戬的角色交给了此沙,由于导演希望杨戬是一个仙风道骨的形象,所以要求此沙开始减重20斤。[5]
剧组拍摄用到了实景拍摄和实景搭建的方式,还派出了一个专门的外景美术小组,花了一年多的时间,在中国的各个比较人迹罕至的地方,去寻找那种还没有被破坏的区域,呈现这个电影需要的场景。在实景搭建方面,剧组在青岛东方影都还原了一片森林,现场拍摄的时候真的有蝴蝶飞进影棚中。
影片评价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是部诚意满满的影片。无论观众是否觉得故事和视觉效果满足了期待,至少从大量制作细节中都能看得到主创人员花的功夫和心思。对于中国电影来说,它的上映,就成为了事实上中国魔幻神话题材制作的天花板。
所幸上映了,甚至也不像其他拖了太久的影片,最终只能勉强把烂泥捏成四不像的塑形拿给观众看。事实上《封神第一部》的制作完成度是相当高的,是一部远超工业水准线的作品。可以想见,其中包含了大量乌尔善导演的执着、坚持和对影像质量的高标准要求。
虽然说《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逃不开它的商业盈利前景和工业创新,但影片内容仍然是电影的最大价值。电影虽然是部魔幻片,但它的故事改编又必须符合一定的传说走向。就像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无论怎么改,基本的人物关系都不能大动。在这个基础上,电影保留了不少观众熟悉的典故,但在人物动机、环境情势的塑造,重新塑造了一种符合历史演进的故事逻辑,也更能让现代观众理解其中种种人物的情感和选择。总体成为了一部虚构历史的“历史电影”。情节走向大体符合中国朝代更替的故事:一个昏君和暴君,因为治国无方贪图享乐,使百姓生灵涂炭,而众多更具智慧和勇气的诸侯,联合起来反抗暴政,最终推翻昏君建立的新王朝。
该片的情节演到姬发和父亲姬昌一起逃离了纣王统治,终于回到家乡西岐,为下一步大规模反抗开始积蓄力量。其中“回家”成为主要人物最为重要的动机和情感线索,而青年姬发完整的成长和变化,也让他成为影片最为关键的核心主角。 另一面,则是纣王如何在妲己的协助下,变成了一个必须要被推翻的暴政,相比“红颜祸水”的传统观念,影片更强调最初还算得上是个豪杰的纣王,因为对权力的争夺和滥用,最终变成了故事中的反派大魔王,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对女性刻意的妖魔化塑造。
而第三条线索则是半神姜子牙带着两个助手杨戬和哪吒,代表想要拯救凡人的天庭,介入了朝廷的政治斗争,并初识了妖道申公豹,为之后“神仙打架”的情节进行了合理的铺垫和人物准备。作为人物众多的神话谱,本片的故事改编是相当清晰的,能从纷繁复杂的众多人物和线索中提炼出主线矛盾,描绘了一条为“天下寻找明君”的正邪交锋路线。若干重点角色,比如耳熟能详的姜子牙或是吸引眼球的妲己,都作为故事中个性鲜明的配角出现,虽然个性和形象突出,却也没有锋芒太露,基本都算是平稳。
在故事之外,本片的另一大特色就是美术造型和CG视觉效果。而这一向是乌尔善导演的强项。魔幻片,其实一大问题就是“从来没见过魔幻场景”该怎么塑造?而“封神”中更有许多历史真实的投影,美术风格自然更需要深思熟虑,结合当时的历史文化风格来考虑,不能毫无根据地乱来。事实上之前在预告片和宣传图案中,观众充满对美术风格的怀疑,但在成片中这些疑惑基本都烟消云散了。除了天庭一段的整体设计,用色稍显艳丽和“卡通”了一些,其他大量涉及宫殿庙宇、野外战场、山野树林的场景,美术风格都是扎实和厚重的。
从全片第一段旁白诉说故事背景开始,画面配合着CG制作的仿青铜器纹样插图,就体现出影片的考究。其后美术大到城池楼宇的建筑设计,小到服装饰品和酒杯武器的造型,大部分都没有突兀之处。虽然离商周的朝代背景略远,却大部分符合一种中式古典的粗犷风格,没有其他影片中常被人诟病的“日本式设计”。特别在视觉上,区别于代表周朝的农耕文明,商纣王生活的环境中时不时能看到野兽出没的身影。包括庙堂祭祖的贡品,一闪而过的画面中都是直接使用生肉,可以想见制作人员对这段历史做过细致的研究,尽量贴近当时的时代环境。
而在战斗设计上,从影片开场的“火中战马”,到结尾的“石狮子”追逃,都是非常华丽的视觉设计。以魔幻片来看,总体都算得上颇有想象力(澎湃新闻评)。[6]
故事上,《封神三部曲》将历史与神话融合,以姬昌父子与殷寿父子两条情感线路为主线,勾勒出王朝更迭的宏大画卷;人物塑造上,几位主角的改编可圈可点,尤其是殷寿,不同于大众既定认知,而是更具丰富的人物动机和性格,大胆又不失历史真实。在视觉呈现层面,《封神三部曲》重组元明道教水陆画艺术,宋代的山水画,殷商时期青铜器文化的视觉元素,用精致的服化道和特效呈现出独属于中国的影视美学,为观众呈现出中国神话史诗的视觉盛宴。从电影呈现角度看,该片交出了上乘的成绩单;从行业意义看,它又是中式美学与中国电影工业化的一次融合、碰撞。这样的作品,需要创作者对传统文化有着敬畏之心和创新勇气,也依赖于中国影视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不断突破。十年一剑的“封神”,其实是中国文化与中国制造的双向奔赴(人民文娱评)。
影片最具突破之处,在于显著的史诗品格。中国电影创作不乏神话题材,但缺少神话史诗。《封神第一部》全景式地建构了殷商末期的政治格局,勾画出人、神、妖交织纠葛的奇幻图景,演绎了一段跌宕不已的权斗游戏与人伦悲剧。片中角色繁多,但性格鲜明各异,人物的典型化较为成功。尤其是纣王的野心与暴虐、姬昌的坚忍与仁善,令人印象深刻。作为“封神三部曲”的开篇,影片既独立成章,也拉开了一个更加恢弘的封神宇宙的帷幕。(人民网 评)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以现代电影工业为载体,通过“十年磨一剑”的韧性,逼真重构了波澜壮阔的殷商神话史诗。从中西文明和影视产业比较的视域来看,该片的出现,一方面以创造性转化的方式呈现了东方史诗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又以创新性发展的探索,丰富了中国电影学派艺术表达的可能性。电影开篇的冀州之战,商朝军团的装备、阵列等,能看出好莱坞古代战争题材大片的影子,明显与真实历史不符,但艺术化的想象处理,给予观众完美的视觉冲击。殷寿穿越火线立马城头的画面,复刻了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的《跨越阿尔卑斯山圣伯纳隘口的拿破仑》,对于人物形象和性格的塑造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有大量西方艺术作品为参照,然而在更繁复的细节方面,影片以丰富的笔触浓墨重彩地礼赞了东方美学的精髓。商朝军团的阵列虽有夸张之处,但将士们的铠甲却如实地采集了中国古代军旅服饰的文化元素。纣王登基祭天的场景,较为忠实地展现了商朝国家祭祀的恢弘气势,尤其是对《诗经·商颂·玄鸟》的唱诵,令观众直观感受到商朝文明的神秘与肃穆。由于商人尚白,昆仑山一众仙人白衣飘飘的服饰设计就有了充足的史料支撑。而朝歌城的布局、守城神兽的设置,商王大殿的格局、装饰等,无不是中国传统美学的极致表现。
借助现代电影工业体系,影片创造性运用东西方史诗性艺术表达的策略、模式和手段,熔铸了具有东方特色、符合现代中国观众审美想象的视听语言,在艺术形式层面完美达成了神话史诗电影的感染力、冲击力和亲和力。
该片以中国传统的“五伦”为基础,一方面补齐了小说中不甚明确的兄弟、朋友两个伦理面向,进一步丰富故事矛盾和人物形象;另一方面则将全片的价值表述,收拢到对于真、善、美等贯穿古今的中国伦理价值上,并予以进一步强化。 在兄弟伦理方面,影片增加了负面的殷寿杀兄和正面的伯邑考救弟情节;在父子伦理方面,增加了负面的殷寿弑父和正面的伯邑考救父情节。这些内容的补充与增加,配合原本的杀妻灭子情节,增强了影片的戏剧冲突,从伦理方面塑造了殷寿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慈的形象,并以对比叙事强化了姬昌、伯邑考、姬发为代表的周人群体正向的伦理形象,为伐纣故事奠定了伦理和人性的合法性基础。
在扩充传统伦理价值的同时,影片也以创新性视角重构封神故事的价值体系,以顺应新时代受众的审美期待。全片有四处最具时代性的调整:一是将姬昌食子从明知而为调整为不知而为,使得姬昌从一个狡猾的智者转变为有血有肉的慈父;二是将殷郊束手就戮调整为激烈的反抗赴死,深化了经典的父子冲突母题,呼应当下年轻群体自我意识的张扬;三是增加了以姬发和殷郊为代表的朋友伦理叙事,与第二处调整共同完成了对年轻受众的观照和笼络;四是将纣王的暴虐从“红颜祸水”的影响调整为内心对权力的渴求,使封神叙事转变为人性与欲望的缠斗。借助这四处调整,影片拓宽了原初叙事的人性价值维度,实现了神话叙事与现实人生的对接,使作品更具时代性。
通过五重伦理的嵌套与调整,影片较为完整地表达了以慈孝、信义、奉献为代表的传统价值观念,同时以殷郊、姬发的个人成长表现出对青年人的价值期许,并将上述叙事创新性转化为真、善、美的新时代价值表述,使传统价值具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实现了影片价值层面的共情共振。
该片有别于其他影视化探索的重要特征,就在于其从创作之初就搭建了宏大的史诗性叙事结构,匹配了兼具经典和时代性的价值表述话语,并以日臻精妙的影视技术为作品包裹了富有诗意和感染力的东方美学外衣。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进程中,以影视为代表的年轻态艺术门类,不仅可以为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提供几近完美的视听呈现,更可以不断聚拢关涉“两创”伟业的年轻群体。因此,该片既是东方神话史诗电影的华丽亮相,也是中国电影学派推进“两创”的成功实践,在东方史诗影视化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南宁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杜晓杰评)。[7]
参考资料
- ↑ 封神第一部 ( 2023 ),时光网
- ↑ 电影《封神第一部》最终票房26.34亿,金融界
- ↑ 《封神第一部》-剧情简介,1905电影网
- ↑ 费翔演纣王一天五顿饭,李雪健提前学占卜丨探班《封神》,新京报
- ↑ 电影《封神三部曲》杨戬造型曝光 演员此沙减重20斤,人民网
- ↑ 《封神第一部》:颇具诚意的巨型宫殿,澎湃网
- ↑ 《封神第一部:朝歌风云》:东方神话史诗电影的华丽亮相,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