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份敬字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份敬字亭位于台湾屏东县麟洛乡麟趾村小份巷路上,坐南朝北,约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前后建造,相传是为了阻挡大武山龙脉,让龙气能够留在麟洛,以求庄内平安。而在民国四十九年(1960)以前,每月初一、十五日都会有人挑大字纸笼到各家各户收字纸,再送到敬字亭焚烧,藉以以彰敬字惜纸之风。在许多客家聚落中,都可发现“敬字亭”的存在。主要原因是客家人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即使卖田卖地也要鼓励子女读书,甚至到最后举债也无怨无悔。也因此客家人在各行各业都有一定程度的成就表现,和其重视教育的观念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值得大家效法。 [1]

沿革介绍

根据文献记载:“小份巷敬字亭具有风水功能,可以阻挡来自大武山的龙气。”北大武山为南台湾中央山脉上的至高点,于百岳之中位列“五岳”之一,也是在屏东平原风水上最重要的“靠山”。敬字亭约建于明治四十三年(1910),至民国四十九年之前,附近地区的客家人还会在初一与十五两天,搜罗字纸到这里焚烧,以表示对文字的敬重。敬字亭的外观,基座上有三层六角形砖造亭身,并在第二层供奉文昌帝君神位,上书“敬圣亭”三字,并有“敬奉金香火”、“圣神庇万民”的对联。[2] 此敬字亭为四层六角形格局,外有一六角形矮墙围绕,亭顶为六攒尖式,顶尖中央饰以葫芦,屋脊上有泥塑水草装饰。底层为基座,第二层为焚化字纸的拱形炉口,上方题有“敬圣亭”,及“敬奉金香火,圣神态万民”的对联;第三层为供奉文昌帝君的小神龛,每年文昌帝君的圣诞,村民会在此举行诵经祭拜活动,最后则为顶层。敬字亭各层亭檐脊上,皆有泥塑水草装饰,墙面有彩绘,内容以风景画为主,炉口旁则绘有栏杆装饰,较为特殊。[3]

麟洛七星墩之一 --- 阻挡来自大武山的龙气护佑乡民

当初为了将龙气留在麟洛,便于麟洛建立了南北向的七个高起土墩,其中小份巷敬字亭就位于由南往北数的第二墩上。七星墩如果由南到北来区分,第一个高墩是位于田心村小份巷,第二墩则是小份巷敬字亭,第三个高墩刚好就在阳泰伯公(阿烈伯公)的位置,第四墩就是新田村观音庙(涌源堂),第五墩就是新围庄的高墩伯公,第六墩就是李家伙房后方,第七墩应该是在新围庄河水伯公旁(民族路372号卢家前方)。高墩是局部隆起的土堆地形,在麟洛境内有7个墩的存在,因此又称为七星墩,相传是7座南北一脉相连的高墩,风水师谓之龙脉,来自大武山的说法。而借由所谓七星墩的设计规划,在早期的农村社会中其实也是有安定人心之效用,某种形式上也祈求麟洛乡能风调雨顺及人民皆能安居乐业,达到某种抚慰人心及平安生活的期盼。[4] 据说小份敬字亭的建造是为了阻挡大武山,使龙气能够停留在麟洛,以求平安祥和,麟洛有7个高墩称为七星墩。敬字亭为第2墩的位置,这对麟洛风水有很大的帮助,有一年隘寮溪因洪水泛滥河坝溃堤,东片河与西片河河水泛滥,东边的河水流向田心村,西边的河水流向大湖圳一直到田道村,两条河流冲刷到万丹,流入东港溪,此地高墩被冲毁,敬字亭并未被冲毁破坏。敬字亭的存在也说明早期乡民对于字纸的尊重与对于文字敬惜的观念。[5]

视频

【小份敬字亭】

【屏东麟洛乡(四)|火车站|小份敬字亭】

【屏东麟洛小份巷敬字亭 HD】

参考文献

  1. 小份敬字亭 麟洛乡公所
  2. 野地旅0507:小份巷敬字亭与伯公[屏东麟洛] 地球上的火星人-下巴 (野地旅)
  3. 麟洛麟趾村敬圣亭屏东圣迹亭巡礼
  4. 七星墩中央研究院 数位文化中心
  5. 小份巷敬字亭 客家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