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小小收藏家(黄英)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小小收藏家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图片网

《小小收藏家》中国当代作家黄英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小小收藏家

2017年除夕之夜,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不是春晚的零点倒计时,而是约1.68亿集齐五福的网民同时刷屏分享支付宝2亿元红包。结果众网民到手的数目不等:最少的为1.08元,最高的是666元。支付宝最初设计的红包可是从2元至666元不等,显然最终分配比例有出入,但无人抱怨:这好比摸奖,且不要成本,节日碰个手气,自娱一下而已。

结果并不重要,因为集五福分红包的过程已充满了乐趣,年龄跨度从十几到六十多,众网民在短短的一周内,聚集在QQ、微信群,见面就是问:“你扫到敬业福了吗?”“急求敬业福”“扫敬业福的N个妙招”……甚至有人写段子调侃:“二十年前,一帮傻孩子吃干脆面集卡片总是集不齐,二十年后一帮成年人支付宝集福卡也集不齐还乐此不疲,为什么呢?答案是:那帮傻孩子长大了。”

在各大群内聊天记录、朋友圈中晒福卡的集体狂轰下,我也没抵得住诱惑,参与扫码集五福的大军。我很幸运,只用了两天时间,敬业福得来更是惊喜:按照群友的方法,自己写个福,用手机一扫,喜获。

上高中的儿子对我此举深感不解:集福卡的乐趣何在?学过概率统计没有?我笑而不答,却和儿子谈起我童年时期曾收藏过的宝贝及意义:它凝聚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更是他们的生活印迹,虽然那时我们并不懂收藏的真正意图。

我依稀记得童年的第一份收藏是糖果纸。20世纪70年代末的农村,方圆几十里地只有一个国营商店,且货物主要为日用品。对孩子们来说,最具吸引力的是两分钱的糖果,其它食品只有饱饱眼福而已,因其价格是我们无法承担的。那时孩子挣钱门路极少,主要是采药材(摘菊花金银花、寻蝉蜕、挖桔梗、苍术),好不容易攒够买两三颗糖果的钱币,趁上学路上避开耳目,悄悄地溜进商店,来到糖果柜台旁边,隔着玻璃打量那一堆花花绿绿的糖果,只觉得两眼发光,口舌生津。小心翼翼地将手上捏得出汗的两三个硬币放上柜台,鼓足勇气,向高傲的营业员小声地说上一句:“给我买两个糖果!”待营业员趾高气扬地走过来,随手从橱窗里拿出两颗糖果,扔在硬邦邦的玻璃柜台上。一旦发现两颗糖果纸颜色一样,我会小声要求换一颗。营业员很不耐烦,嘟噜一句:“哪颗糖果还不一样?”

是的,每颗糖果的质地都一样,可它的包装却不同。我买糖果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甜蜜的二十分钟,更喜欢将糖果纸擦净平摊理好,夹在书里收藏起来。课间休息或放学路上,小伙伴们三五成群地挤在一起,从书包里掏出五颜六色的糖果纸:看谁的种类最多,看谁的最漂亮,看谁的最齐整。如果有动物图案的,那会引起多少双艳羡的目光哦!

“斗私批修”的年代,人们服装色彩多为黑灰蓝三色。论斤两卖的食品,更没有今天华丽的包装,多数用旧报纸或黄皮纸裹起来而已。唯有小小的糖果,因为黏手而穿上了外套。可积攒十几张图案颜色不一样的糖果纸,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小伙伴们大都吃红薯糖果(由红薯熬制的糖浆),包装纸极为单调。若能吃上浓白的奶糖,那种幸福只可意会:不仅可品尝牛奶的嫩滑芳香,更可欣赏奶糖艳丽多彩的外衣。然而,如此的幸福只有极少数小伙伴才可拥有。

谁想获得各种动物图案的奶糖纸,就必须和小伙伴中的“贵族”搞好关系。我天生对搞好人际关系较为迟钝,所以积攒的糖果纸虽有几十张,却是常见的那些。好在有一本家姐姐,她比我高一年级,我们关系一直要好。她父亲在乡镇企业跑推销,走南闯北,不时带回一些珍贵的高级奶糖,她偶尔会送我一两颗。我记得奶糖中最有名的是上海大白兔,那果纸上有形态各异且憨态可掬的小白兔。

记忆的卡片里,积攒糖果纸的爱好伴随我有三年的时光。三年不短,成绩丰厚,不放过路上一片糖果纸垃圾,最终战果有近百张版式不一的糖果纸,囊括了各种水果、花卉、动物的图案。花花绿绿的糖果纸世界中,每张都有着特殊的记忆:有劳动的艰辛,有攒钱的动力,有友情的珍贵,有分享的甜蜜,还有整理的快乐……

我的第二份收藏是明星画报。20世纪80年代随着改革的强劲春风,似乎一夜之间,邓丽君的歌曲《小城故事》《四季歌》《何日君再来》《甜蜜蜜》,电影《小花》《红牡丹》《甜蜜的事业》《瞧这一家子》《少林寺》的主题曲红遍了祖国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歌手,还是演员,她们甜美清新的外貌,合身得体的时装,一下子成为电影画报、笔记本的封面主打。只要家里有年轻人,原先过年福禄寿等传统年画悄然改为时髦靓丽的演员明星画像。那些年,刘晓庆、陈冲张瑜、潘虹等女演员成为年轻人竞相模仿却不容亵渎的偶像。

我将新买的笔记本内插图页小心翼翼地撕下来,或从教室、文化站外的垃圾堆里找寻,当然还有一些同学的无私馈赠,然后按人物分类整理。我记得收藏最多的是刘晓庆在不同场合的剧照,放在今天,绝对是晓庆姐的铁粉,虽然我不大喜欢她现在的逆生长。如今想来,收藏明星画报可能是对新生事物萌动了好奇之心,亦或是释放了天性中对美的追求。

男女生的爱好从小就有差异,男生喜欢收藏的主要是火柴盒和烟盒,而且他们的收集方式与女生也大不相同。火柴是农村家家户户的日用必需品,虽然5分钱一盒,一盒大约80根左右,一天做饭至少要3根,决不能浪费。为了积攒火柴盒装饰画(即现代人收藏的“火花”),少年有点不明挣钱难,他们悄悄地将火柴擦着燃尽。此举一旦被大人发现,免不了一顿责骂,但大人的话往往是左耳进,右耳出。

如何获得众多火柴盒,男生似乎更喜欢通过游戏输赢的方式。那时,无论在教室,还是田埂稻场上,只要看见几个男生头挨着头凑在一起,趴在课桌或地上,那一定是玩“火花”游戏:先由一人发张“火花”,图案面朝上,再由一人用手掌使劲拍打桌面或地面,由于震动,“火花”若能翻身,则获胜,即可将“火花”收入囊中。不怕手掌震痛的,或手劲较大的男生,一般获胜的几率较高,收藏的火花就比较齐全,往往成为人气高涨的“孩子王”,后面跟着一群随时待命的小伙伴,可神气了。

烟盒的收藏可能源于其稀少珍贵吧!记忆中爷爷辈们抽的是烟袋,烟丝是自家种植的烟叶卷制而成,烟味大,很呛人。随着我国香烟事业的蓬勃发展,加上人们对香烟危害认知不够,父叔辈们中一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开始抽起了香烟,牌子主要大前门、红双喜、团结之类。不抽烟的家庭,如果有手艺人(瓦工、木工、篾匠)上门做工,那必须买包烟,以示对手艺人的尊重。在温饱还未解决的年代,抽得起香烟的人很少,积攒十个以上图案的烟盒都是不易事,更何况家长怕孩子收藏烟盒会萌生抽烟的念头。小伙伴们唯有将烟盒收藏在隐秘之处,以免被父母发现,扔进锅灶烧成灰。

20世纪80年代,随着我国农村乡镇企业的兴起,沿河两岸走在时代前列的头脑人物,他们走南闯北为推销产品的同时,也为我的小伙伴们带回各种香烟品牌,收藏烟盒不再是艰难之举。也许是年龄的增长,也许是物质的繁荣,儿时的收藏在岁月流逝中失去最初的吸引力,终归成为人生长河里一段或深或浅的记忆。

如今收藏既是一门艺术,又是生财的一条渠道,除了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技术,非寻常人物力所能及。70后,你若也曾是个小小收藏家,回忆童年的那些宝贝,真正的旨趣绝不在于生财吧! [1]

作者简介

黄英,安徽桐城人, 定居芜湖,大学教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