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翼手亞目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小翼手亞目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小翼手亞目(Microchiroptera),化石種類較多。翼手類起源於食蟲類,可能在古新世時已能飛行。但由於它的骨骼脆弱,生態特殊,化石保存較少,因此整個翼手目的系統發育歷史還不清楚。


簡介

迄今,翼手目的兩個亞目都有化石發現。其中:

大翼手亞目(Megachiroptera),化石僅零星發現在歐洲漸新世至中新世,起源不清。

最早的翼手目化石發現在中始新世,包括北美的第二指仍處游離狀態食指伊神蝠(Icaronycteris index)和德國的類樹□古蝠(Palaeochiropteryx tupaiodon)。它們分屬兩絕滅科,都保存有完整骨架及印模,表明已完全適應飛行。

新生代中期的翼手類化石,主要發現在歐洲,如法國漸新世的庫爾西磷礦蝙蝠動物群等,現在已知絕滅屬約20餘。

新生代晚期,主要為第四紀時,蝙蝠化石較多,約有50餘現生屬的化石材料發現在世界各地的洞穴裂隙堆積中。

中國最早的蝙蝠化石為發現在山東臨朐山旺的意外山旺蝠(Shanwangia unexpectuta)。

第四紀時,北京周口店洞穴堆積中找到翼手類化石有8屬10種。另外,近年來在江蘇、安徽等上新世裂隙中也找到不少完整的蝙蝠化石。

評價

主要在夜間活動,大多數蝙蝠依靠特有的回聲定位能力判定外界物體及其自身的位置。由口腔或鼻部發出的高頻短波可達30~100千赫,被外界物體反射回來的聲波可由蝙蝠的耳朵接收。各類蝙蝠所發出的聲波不同。食果蝠視覺較好,能不依賴回聲定位而在弱光下飛行。蝙蝠的飛行速度約為15~50公里/小時。翼膜狹長者的飛行速度高於翼膜寬短者。大多數蝙蝠以昆蟲為食;部分種類以植物的果實、綠色部分、花粉或花蜜為食;個別種類吸血或捕食小動物(小獸、小鳥、蜥蜴、蛙、魚等)。

依據形態特徵和食性的不同,蝙蝠可分為兩大類:大蝙蝠亞目體型一般較大,吻較長,以花果為食,下屬僅1科,即狐蝠科,包括39屬173種;小蝙蝠亞目多數體型較小,吻較短,以食昆蟲為主,間有食花果或吸血者,包括18科146屬789種。蝙蝠因大量捕食昆蟲而有益於人類,其洞穴中的糞便為上好的磷肥。有些吸血蝠是病原體的傳遞者或宿主。蝙蝠可傳播花粉但也可給果樹帶來危害。[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