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花山小橘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小花山小橘 |
中文学名:小花山小橘 拉丁学名:Glycosmis parviflora (Sims) Kurz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 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芸香目 亚 目:芸香亚目 科:芸香科 亚 科:柑橘亚科 属:山小橘属 种:小花山小橘 云南六省 |
小花山小橘(学名:Glycosmis parviflora),为山小橘属灌木或小乔木,产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 [1]
小花山小橘形态特征
小花山小橘是灌木或小乔木,高1—3米.叶有小叶2—4 片,稀5片或兼有单小叶,小叶柄长1—5毫米;小叶片椭圆形,长圆形或披针形,有时倒卵状椭圆形,长5—19厘米,宽2.5—8厘米,顶部知尖至渐尖,有时钝,基部楔尖,无毛,全缘,干后不规则浅波浪状起伏,且暗淡无光泽,中脉在叶面平坦或微凸起,或下平段微凹陷,侧脉颇明显。
圆锥花序腋生及顶生,通常3—5厘米,很少较短,但顶生的长可达14厘米;花序轴、花梗及萼片常被早脱落的褐锈色微柔毛;萼裂片卵形,端钝,宽约1毫米;花瓣白色,长约4毫米,长椭圆形,较迟脱落,干后变淡褐色,边缘淡黄色;雄蕊10枚,极少8枚,花丝略不等长,上部宽阔,下部稍狭窄,与花药接连处突尖,药隔顶端有1油点;子房阔卵形至圆球形,油点不凸起,花柱极短,柱头稍增粗,子房柄略升起。
果圆球形或椭圆形,径10—15毫米,淡黄白色转淡红色或暗朱红色,半透明,油点明显,有种子3—2、稀1粒、花期3一5月,果期7—9月。通常除冬、春初季节外常在同一树上有成熟果也同时开花。
在同一花序中有个别花的雄蕊为8枚,或更有5枚的。采自广东及广西东南部的标本,其小叶在干状态下沿中脉两侧有形状不规则的茶褐色细斑纹,在放大镜下清晰可见。
小花山小橘生长环境
小花山小橘 生长于低海拔缓坡或山地杂木林,路旁树下的灌木丛中亦常见,很少见于海拔达1000米的山地。
小花山小橘分布范围
小花山小橘 产自台湾、福建、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六省区的南部及海南。越南东北部也有。百余年来先后被引种至欧洲及美洲各地。
模式标本采自广东(广州或湛江近郊)。
小花山小橘主要价值
果略甜,轻度麻舌。根及叶作草药,味苦,微辛,气香 ,性平。根行气消积,化痰止咳;叶有散瘀消肿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