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小行星」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7 次修訂)
行 1: 行 1:
 小行星(希腊语:Αστεροειδής,英语:Asteroid)为微型行星的一种。以太阳系而言,小行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SSSB),和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体积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广义的小行星大小介于流星体和矮行星之间,直径可从数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这个尺寸下太阳系里非彗星的所有小天体。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于内太阳系,加上外太阳系小天体(如半人马群和海王星外天体)的物理特性和内太阳系小天体有所差异,因此“小行星”一词更常被用于专指内太阳系非彗星的小天体。
+
[[File: 小行星.jpg|320px|缩略图|右|<big> 小行星</big>[http://img1.cache.netease.com/catchpic/2/24/243B81F1BFDE01E7C4C43089C8EEF255.jpg 原图链接][http://help.3g.163.com/15/0703/17/ATK7RS0T00964K1K.html 来自 网易 的图片]]]
 +
 
 +
'''小行星''' [[ 希腊语]] :Αστεροειδής,[[ 英语]] :Asteroid)为微型[[ 行星]] 的一种。以[[ 太阳系]] 而言,小行星属于太阳系小天体(SSSB),和行星一样环绕太阳运动,但[[ 体积]] 和质量比行星小得多。广义的小行星大小介于流星体和[[ 矮行星]] 之间,[[ 直径]] 可从数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这个尺寸下太阳系里非[[ 彗星]] 的所有小天体。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于内太阳系,加上外太阳系小天体(如半人马群和[[ 海王星]] 外天体)的[[ 物理]] 特性和内太阳系小天体有所差异,因此“小行星”一词更常被用于专指内太阳系非彗星的小天体<ref>[https://new.qq.com/omn/20200412/20200412A0MEG700.html?pgv_ref=sogousm&ADTAG=sogousm 你觉得小行星是从哪里来的?他们的质量到底有多小?],腾讯网,2020-4-12</ref>
  
 
==小行星研究的历史==
 
==小行星研究的历史==
  
1760年有人猜测太阳系内的行星离太阳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位系列。按这个系列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专案,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欧洲的天文学家们有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专案没有任何成果。
+
1760年有人猜测太阳系内的[[ 行星]] [[ 太阳]] 的距离构成一个简单的数位系列。按这个系列在[[ 火星]] [[ 木星]] 之间有一个空隙,这两颗行星之间也应该有一颗行星。18世纪末有许多人开始寻找这颗未被发现的行星。著名的提丢斯-波得定则就是其中一例。当时欧洲的天文学家们组织了[[ 世界]] 上第一次国际性的科研专案,在哥达天文台的领导下全天被分为24个区,[[ 欧洲]] [[ 天文学家]] 们有系统地在这24个区内搜索这颗被称为“幽灵”的行星。但这个专案没有任何成果。
  
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亚齐在西西里岛上巴勒莫的天文台内在金牛座里发现了一颗在星图上找不到的星。皮亚齐本人并没有参加寻找“幽灵”的项目,但他听说了这个项目,他怀疑他找到了“幽灵”,因此他在此后数日内继续观察这颗星。他将他的发现报告给哥达天文台,但一开始他称他找到了一颗彗星。此后皮亚齐生病了,无法继续他的观察。而他的发现报告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哥达,此时那颗星已经向太阳方向运动,无法再被找到了。
+
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亚齐在[[ 西西里岛]] [[ 巴勒莫 省|巴勒莫]] [[ 天文台]] 内在[[ 金牛座]] 里发现了一颗在星图上找不到的星。皮亚齐本人并没有参加寻找“幽灵”的项目,但他听说了这个项目,他怀疑他找到了“幽灵”,因此他在此后数日内继续观察这颗星。他将他的发现报告给哥达天文台,但一开始他称他找到了一颗彗星。此后皮亚齐生病了,无法继续他的观察。而他的发现报告用了很长时间才到达哥达,此时那颗星已经向太阳方向运动,无法再被找到了。
  
高斯此时发明了一种计算行星和彗星轨道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几个位置点就可以计算出一颗天体的轨道。高斯读了皮亚齐的发现后就将这颗天体的位置计算出来送往哥达。奥伯斯于1801年12月31日晚重新发现了这颗星。后来它获得了谷神星这个名字。1802年奥伯斯又发现了另一颗天体,他将它命名为智神星。1803年婚神星,1807年灶神星被发现。一直到1845年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才被发现,但此后许多小行星被很快地发现了。到1890年为止已有约300颗已知的小行星了。
+
[[ 高斯]] 此时发明了一种计算行星和[[ 彗星轨道]] 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只需要几个位置点就可以计算出一颗天体的轨道。高斯读了皮亚齐的发现后就将这颗天体的位置计算出来送往哥达。奥伯斯于1801年12月31日晚重新发现了这颗星。后来它获得了[[ 谷神星]] 这个名字。1802年奥伯斯又发现了另一颗天体,他将它命名为[[ 智神星]] 。1803年婚神星,1807年灶神星被发现。一直到1845年第五颗小行星义神星才被发现,但此后许多小行星被很快地发现了。到1890年为止已有约300颗已知的小行星了<ref>[https://www.sohu.com/a/220767484_410558 小行星的发现历史丨探测小天体] ,搜狐, 2018-2-3</ref>
  
1890年摄影术进入天文学,为天文学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推动。此前要发现一颗小行星天文学家必须长时间记录每颗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较它们与周围星位置之间的变化。但在摄影底片上一颗相对于恒星运动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条线,很容易就可以被确定。而且随着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强它们很快就比人眼要灵敏,即使比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发现。摄影术的引入使得被发现的小行星的数量增长巨大。1990年CCD摄影的技术被引入,加上电脑分析电子摄影的技术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发现。今天已知的小行星的数量约达70万。
+
1890年[[ 摄影术]] 进入[[ 天文学]] ,为天文学的发展给予了巨大的推动。此前要发现一颗小行星天文学家必须长时间记录每颗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较它们与周围星位置之间的变化。但在摄影底片上一颗相对于[[ 恒星]] 运动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条线,很容易就可以被确定。而且随着底片的[[ 感光度]] 的增强它们很快就比人眼要灵敏,即使比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发现。摄影术的引入使得被发现的小行星的数量增长巨大。1990年CCD摄影的技术被引入,加上电脑分析[[ 电子]] 摄影的技术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时间里被发现。今天已知的小行星的数量约达70万。
  
 一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确定后,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对它的亮度和反照率的分析来估计它的大小。为了分析一颗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学家既使用可见光也使用红外线的测量。但这个方法还是比较不可靠的,因为每颗小行星的表面结构和成分都可能不同,因此对反照率的分析的错误往往比较大。
+
 一颗小行星的轨道被确定后,天文学家可以根据对它的亮度和反照率的分析来估计它的大小。为了分析一颗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学家既使用[[ 可见光]] 也使用红外线的测量。但这个方法还是比较不可靠的,因为每颗小行星的表面结构和成分都可能不同,因此对反照率的分析的错误往往比较大。
  
 比较精确的资料可以使用雷达观测来取得。天文学家使用射电望远镜作为高功率的发生器向小行星投射强无线电波。通过测量反射波到达的速度可以计算出小行星的距离。对其他资料(衍射资料)的分析可以推导出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此外,观测小行星掩星也可以比较精确地推算小行星的大小。
+
 比较精确的资料可以使用雷达观测来取得。天文学家使用[[ 射电望远镜]] 作为高[[ 功率]] 的发生器向小行星投射强[[ 无线电波]] 。通过测量反射波到达的[[ 速度]] 可以计算出小行星的距离。对其他资料(衍射资料)的分析可以推导出小行星的形状和大小。此外,观测小行星[[ 掩星]] 也可以比较精确地推算小行星的大小。
  
 
==视频==
 
==视频==
行 24: 行 2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
[[Category:320 天文學總論]]

於 2020年8月16日 (日) 21:06 的最新修訂

小行星希臘語:Αστεροειδής,英語:Asteroid)為微型行星的一種。以太陽系而言,小行星屬於太陽系小天體(SSSB),和行星一樣環繞太陽運動,但體積和質量比行星小得多。廣義的小行星大小介於流星體和矮行星之間,直徑可從數米至1,000公里不等,包括在這個尺寸下太陽系裡非彗星的所有小天體。但大部分的小行星都分布於內太陽系,加上外太陽系小天體(如半人馬群和海王星外天體)的物理特性和內太陽系小天體有所差異,因此「小行星」一詞更常被用於專指內太陽系非彗星的小天體[1]

小行星研究的歷史

1760年有人猜測太陽系內的行星太陽的距離構成一個簡單的數位系列。按這個系列在火星木星之間有一個空隙,這兩顆行星之間也應該有一顆行星。18世紀末有許多人開始尋找這顆未被發現的行星。著名的提丟斯-波得定則就是其中一例。當時歐洲的天文學家們組織了世界上第一次國際性的科研專案,在哥達天文台的領導下全天被分為24個區,歐洲天文學家們有系統地在這24個區內搜索這顆被稱為「幽靈」的行星。但這個專案沒有任何成果。

1801年1月1日晚上,朱塞普·皮亞齊在西西里島巴勒莫天文台內在金牛座里發現了一顆在星圖上找不到的星。皮亞齊本人並沒有參加尋找「幽靈」的項目,但他聽說了這個項目,他懷疑他找到了「幽靈」,因此他在此後數日內繼續觀察這顆星。他將他的發現報告給哥達天文台,但一開始他稱他找到了一顆彗星。此後皮亞齊生病了,無法繼續他的觀察。而他的發現報告用了很長時間才到達哥達,此時那顆星已經向太陽方向運動,無法再被找到了。

高斯此時發明了一種計算行星和彗星軌道的方法,用這種方法只需要幾個位置點就可以計算出一顆天體的軌道。高斯讀了皮亞齊的發現後就將這顆天體的位置計算出來送往哥達。奧伯斯於1801年12月31日晚重新發現了這顆星。後來它獲得了穀神星這個名字。1802年奧伯斯又發現了另一顆天體,他將它命名為智神星。1803年婚神星,1807年灶神星被發現。一直到1845年第五顆小行星義神星才被發現,但此後許多小行星被很快地發現了。到1890年為止已有約300顆已知的小行星了[2]

1890年攝影術進入天文學,為天文學的發展給予了巨大的推動。此前要發現一顆小行星天文學家必須長時間記錄每顆可疑的星的位置,比較它們與周圍星位置之間的變化。但在攝影底片上一顆相對於恆星運動的小行星在底片上拉出一條線,很容易就可以被確定。而且隨着底片的感光度的增強它們很快就比人眼要靈敏,即使比較暗的小行星也可以被發現。攝影術的引入使得被發現的小行星的數量增長巨大。1990年CCD攝影的技術被引入,加上電腦分析電子攝影的技術的完善使得更多的小行星在很短的時間裡被發現。今天已知的小行星的數量約達70萬。

一顆小行星的軌道被確定後,天文學家可以根據對它的亮度和反照率的分析來估計它的大小。為了分析一顆小行星的反照率一般天文學家既使用可見光也使用紅外線的測量。但這個方法還是比較不可靠的,因為每顆小行星的表面結構和成分都可能不同,因此對反照率的分析的錯誤往往比較大。

比較精確的資料可以使用雷達觀測來取得。天文學家使用射電望遠鏡作為高功率的發生器向小行星投射強無線電波。通過測量反射波到達的速度可以計算出小行星的距離。對其他資料(衍射資料)的分析可以推導出小行星的形狀和大小。此外,觀測小行星掩星也可以比較精確地推算小行星的大小。

視頻

小行星 相關視頻

2029年阿波菲斯小行星撞擊地球末日模擬
天文視頻 如果小行星以光速撞擊地球 那會怎樣?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