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尖吻鯖鯊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尖吻鯖鯊

學名  Isurus oxyrinchus

命名者 Rafinesque, 1810

英文名 Sharp-nosed shark

別名  Carcharias tigris、尖吻鯖鯊、

    馬加鯊、煙仔沙、灰鯖鮫、

    馬加(臺東)、尖吻鯖鯊、煙仔鯊

觀賞魚/食用魚  否/是

最大體長     400 cm

分類

  軟骨魚 Chondrichthyes

  鼠鯊 Lamniformes

  鼠鯊 Lamnidae

  鯖鯊 Isurus

尖吻鯖鯊,體呈紡錘型,軀幹較粗壯,頭、尾漸細細小。尾基上下方各具一凹窪;尾柄具側突。吻長而尖突。眼大,圓形,無瞬膜。鼻孔小,近於眼端。口裂寬,深弧形;唇褶約為頜長之半。頜齒側齒而尖銳;前端齒頭細長彎曲,後端齒頭短寬,三角形;無側齒頭;每側每列約10-12個,2-3列使用。噴水孔細小,位於口角上方。

背鰭2個,第一背鰭中大,起點與胸鰭後端相對,後緣凹入,上角略尖圓,下角尖突;第二背鰭很小,基底中部與臀鰭起點相對,後緣微凹入,上角鈍圓,下角延長尖突;胸鰭寬大而延長型,鐮刀狀,但略短於頭長,後緣凹入,外角鈍尖,內角鈍圓;尾鰭寬短,尾椎軸稍上揚,上尾叉較長大,由上葉、尾椎軸及下葉中部組成;下尾叉較短小,由尾鰭下葉前部的突出部分組成,中、後部間具缺刻。

體背側青灰色;吻腹側及腹部淡色至白色。[1]

棲地環境及深度

大洋、深海、近海沿岸。棲息深度0 - 740公尺

近海上層大型鯊魚,性兇猛,善游泳,速度快,可能是鯊魚中游速最快的一種。主要巡游於大海,有時會游至沿岸及近海大陸棚及島棚水域,夏季會隨暖流移動。棲息深度由表層至深達740公尺左右,一般皆被發現於水表層。 [2]

分佈

在全球溫帶熱帶海洋中。西大西洋緬因州灣巴西南部和阿根廷,包括墨西哥灣加勒比海。東大西洋:挪威南非,包括地中海印度太平洋東非夏威夷,北至Primorskiy Kray(俄羅斯聯邦),南至澳大利亞新西蘭。東太平洋阿留申群島以南,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南部到智利[3]

繁殖

表現卵胎生(胎盤胎生),卵黃囊被吸收後,胚胎以母體產生的其他卵為食(卵生)。最多帶18個幼仔。懷孕15-18個月後,產下4-25隻幼仔(通常是10-18隻幼仔);每3年復制一次。出生時的身高在60至70厘米之間(參考文獻247)。具有獨特配對。

保育

近危(NT) ;評估日期: 2004年6月16日

視頻

Shortfin mako shark (Isurus oxyrinchus)

參考文獻

  1. 尖吻鯖鯊,fishdb.sinica.edu.tw
  2. 尖吻鯖鯊,fishdb.sinica.edu.tw
  3. Isurus oxyrinchus,fishbas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