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金·麥卡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尤金·麥卡錫(Eugene McCarthy),1916年3月29日生於明尼蘇達州的沃特金斯,他先後在家鄉的聖約翰大學和明尼蘇達州立大學拿到學位。
在從政之前,麥卡錫的主要工作是在大學當教授,講授經濟學和社會學。麥卡錫以堅定的反越戰立場參加了美國1968年的總統大選,並直接導致積極主戰的約翰遜總統退出總統選舉。雖然麥卡錫後來與總統無緣,但他的行為改變了美國的歷史,此後反戰運動成為美國政治中的主流,並最終結束了越南戰爭。[1]
參選經歷
196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是美國歷史上最「喧鬧」的一次選舉。當時美國正陷入越戰泥潭,時任美國總統是民主黨人林登·約翰遜。
當時尤金·麥卡錫是代表明尼蘇達州的民主黨參議員,他是一位堅定的反戰人士,但他本人在民主黨內屬於默默無聞的人物,根本沒有什麼政治影響力。但面對約翰遜逐步將戰爭升級的做法,麥卡錫在1967年宣布參加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的初選,作為反戰派的領袖挑戰約翰遜的權威。
此後麥卡錫的競選工作成為美國歷史上的一個「傳奇」。在剛剛宣布參加總統競選的時候,麥卡錫只有4000美元的競選資金,也沒有任何一個民主黨領袖支持。然而懷疑者們失算了一條:麥卡錫調動起大學生和其他年輕人的能量,反對越戰的人數越來越多。麥卡錫的競選陣營聚集了大量青年志願者們,人們喊出「為吉恩(麥卡錫的暱稱)而清潔自己」的口號。數以千計的長髮學生去理髮店剪頭、穿上傳統服裝、戒毒、並從總體上約束自己的行為,他們只為了一個共同的目標,實現麥卡錫的反戰事業。
在1968年3月新罕布什爾州的民主黨初選中,麥卡錫獲得42%的選票,直逼約翰遜49%的選票。儘管票數略少於約翰遜,但輿論卻認為這是麥卡錫的巨大勝利。這個結果表明,民主黨內部因為越戰已經產生嚴重分歧,而約翰遜在當時已經成為戰爭的代名詞。
初選幾天後,當時的民主黨「頭號政治明星」、前總統約翰·肯尼迪之弟羅伯特·肯尼迪宣布加入總統競選,他也是一名反戰人士,打出了反戰的旗號。3月底,面對巨大壓力的約翰遜宣布放棄謀求連任,退出競選。
羅伯特·肯尼迪出場後,迅速代替麥卡錫成為反戰派的領軍人物。但1968年6月,羅伯特·肯尼迪遇刺身亡。
約翰遜退出競選後,他讓自己的副總統、麥卡錫的明尼蘇達州「老鄉」赫博特·漢弗萊出面競選。在當年的芝加哥民主黨大會上,兩位明尼蘇達人麥卡錫和漢弗萊展開了激烈的競爭,最終漢弗萊以微弱優勢勝出。這是民主黨總統候選人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在民主黨大會的場內和場外,兩派的支持者都大打出手,亂作一團。
在隨後的總統大選中,漢弗萊敗給了也號稱要結束越戰的共和黨候選人理查德·尼克松。麥卡錫雖然與總統一職無緣,但他的影響是巨大的,此後撤軍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問題。1973年,尼克松總統宣布達成越戰停戰協議。
其他經歷
麥卡錫一生共參加了5次總統選舉,除了令他名聲大振的1968年選舉外,他還參加了1972年、1976年、1988年和1992年的總統選舉。2005年12月10日,美國前聯邦參議員尤金·麥卡錫在華盛頓一所退休老人院中安靜辭世,享年8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