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尼山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尼山硯是一個中國特產。因取材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乾隆時的縣誌中,就有生產尼山硯的記載。尼山硯石,色呈柑黃,有疏密不勻的黑色杜花紋,石面精膩,撫之生潤。

美器與美食的諧合,是飲食美學的最高境界。杜甫[1]《麗人行》中「紫駝之峰出翠釜,水晶之盤行素鱗;犀筯厭飫久未下,鸞刀縷切空紛綸」的詩句,同時吟詠了美食美器,烘托出食美器美的高雅境界[2]

特產簡介

尼山硯,中國名硯之一,因其石產於孔子誕生地曲阜尼山而得名。它是曲阜獨有的優秀傳統工藝品,世代相傳綿延。為魯硯重要品種之一,與楷木雕刻、碑帖一起被稱為「曲阜三寶」。乾隆時縣誌中,就有生產尼山硯的記載。尼山硯石,色呈柑黃,有疏密不勻的黑色松花紋,石面細膩,撫之生潤。製作硯台、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尼山硯古樸大方,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深受國內外用者的喜愛。

產地

中國傳統名硯。山東曲阜尼山硯,因取材於孔子誕生地尼山而得名。尼山,位於曲阜城東南39公里,是孔子出生的地方。

造型

清乾隆《曲阜縣誌》:「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尼山硯在設計製作上依據魯硯「巧奪天工,簡樸大方」的手法,形成「粗中有細,細中含粗,運用自然,加以點綴,以求意境」的獨特藝術風格。製作工藝主要有:選料、設計、雕刻、刻硯銘和養護等工序。其形式多樣、種類繁多,計有松花硯、古柏硯、竹節硯等數十種。尼山硯石,石質精膩,撫之生潤,色呈柑黃,上有疏密不勻的青黑色松花紋。多附銘文,銘文多出自儒家經典。製成硯台,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多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雕制硯床,利用天然石紋雕刻裝飾,造型古樸大方,硯台色澤鮮明,極具實用價值和收藏價值。

由於尼山硯石產自石灰岩夾層之中,硯石稀少,不易開採,並且又作為貢品為官府控制,實為「罕見之物」。尼山硯方朴大方,一方硯石,巧用自然,略加點綴,情趣盎然。杜花硯,石色褐黃,遍布青黑色的杜花紋,利用料石的自然形狀,開墨堂墨池,硯額得杜花紋剔成浮雕,形成獨特的藝術造型。

歷史發展

史料記載

尼山石硯在曲阜有着五百多年的歷史,據《兗州府志》記載,明萬曆二十四年,尼山硯被列為孔府敬獻皇宮的貢品。

本世紀70年代中期,在拆除曲阜古城城牆時,於城牆根基挖出一塊自然形尼山石硯,可見尼山石硯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了。清乾隆年間《曲阜縣誌》載:「尼山之石,文理精膩,質堅色黃,可以為硯,得之不易。」歷史記載尼山硯石產於尼山孔廟北的硯台溝,隨着時間的推移,已很難找到硯石。1949年前一直被孔府所控制,產品很少。其後,特別是70年代中後期,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與曲阜市工藝美術廠通力協作,在魯硯專家石可的指導下,終於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了新坑。種硯石在石炭岩的夾層中,石厚3厘米至6厘米不等,色呈柑黃,面有疏密不均的黑色松花紋,石質精膩,撫之生潤,下墨利,發墨好,久用不乏,是尼山硯石中的上品,且儲量較豐,為尼山硯的製作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新發展

歷史記載尼山硯石產於尼山孔廟北的硯台溝,隨着時間的推移,已很難找到硯石。1949年前一直被孔府所控制,產品很少。其後,特別是70年代中後期,山東省工藝美術研究所與曲阜市工藝美術廠通力協作,在魯硯專家指導下,在尼山五老峰下找到新坑。1978年,曲阜市工藝美術廠恢復生產尼山硯。其主要產品有「松花硯」「葫蘆硯」「古琴硯」「書簡硯」「古柏硯」「竹節硯」「芭蕉硯」等,以及各種規格實用與欣賞相結合的旅遊小硯。

榮譽

1976年,曲阜工藝美術廠在尼山五志峰下又找到了這種硯石,於是採用新工藝繼續生產。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