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崎秀真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姓名 | 尾崎秀真 |
---|---|
别名 | 名秀太郎,字白水、号古邨 |
出生年 | 1874 |
死亡年 | 1952 |
官宦经历 | 《台湾日日新报》记者兼汉文版主笔、 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编纂 |
编著作品 | 《台湾史料集成――台湾文化三百年》 《台湾文化史说》 |
尾崎秀真(1874-1952),原名秀太郎,字白水、号古邨,日本岐阜县人。出身于平田派国学者的家系,秀真之名据说便是源于《日本书纪》中对于“大和”国的美称“秀真国”。尾崎秀真早期经历不明,仅知其 1893 年任杂志《医海时报》编辑,1896 年转为杂志《新少年》主干,1898 年为杂志《少国民》主笔,1899年转任《报知新闻》编辑,1901 年受聘为《台湾日日新报》记者来台,并在 1903 年籾山逸也(衣洲)离台后继其后兼汉文版主笔,直到 1922 年 4 月自台湾日日新报社退职。尾崎秀真之来台,据说是因其编辑《医海时报》时与民政长官后藤新平相识,在后藤新平授意合并原本敌对的《台湾新报》与《台湾日报》成为《台湾日日新报》后,尾崎秉其擅长的汉诗汉文前来殖民地,协助当局之殖民统治。
《台湾日日新报》创刊以来一直维持2 个版面的汉文报导,1905 年 7 月 1 日以后,汉文版扩大成独立发行的《汉文台湾日日新报》,至 1911 年 11 月 30 日因财务困难停刊,恢复以往于日文版中添加汉文版面的作法,1937 年 4 月 1 日,因应时局汉文版全面废除。
汉文版除了作为政令宣导与新闻报导《台湾日日新报》汉文部主任 尾崎秀真文外,“艺文”版面也有重大影响力,著名文人籾山衣洲、尾崎秀真、大桥豹轩、铃木虎雄,台湾人谢汝铨、魏清德,从中国亡命海外的章炳麟,都曾任职于汉文版,一时汉文人才济济。儿玉源太郎总督在任中,曾于别庄“南菜园”招待全岛汉诗人,而当时在“南菜园”与后藤新平书斋“鸟松阁”,也经常有汉诗人出入。尾崎古邨除了与众人同样应景唱和外,由于奉命管理总督的“南菜园”,而后藤新平因练习脚踏车也经常造访该处,因此,尾崎与当局之关系远非一般文人所能及。
1922 年 4 月,尾崎受聘“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之编纂工作。1924年底,编纂事业虽尚未完成,仍然依照最初规划的 3 年期满而解散。1929 年,台湾总督府史料编纂委员会再起,尾崎秀真再次被命为编纂员,与猪口安喜、盐见平之助等,依据台湾总督府公文类纂、陆军幕僚历史草案、总督府民政事务成绩提要等资料,编纂了 1895 年至 1919 年之日志长编,是为《台湾史料稿本》。在史学方面,尾崎还编著有《义人吴凤》、《郑成功—闽海の王者》、《台湾史料集成》等著作。
任职报社期间,1911 年起尾崎秀真于总督官房文书课兼任台湾总督府通信事务嘱;1925年改任内务局嘱托,被委以调查“将来仍须要设施或者有改善必要”之社会事业。1932 年被命为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委员,实地调查全台史迹,1935年出版《台湾文化史说》。此外,1935 年被委编纂酒专卖史,年津贴 600 圆。
1930 年为纪念荷兰建城以来 300 年而举办的“台湾文化三百年”大展,已经成为台湾史专家的尾崎秀真当然也是筹办人之一。此展示观赏者近万人,影响颇深。尾崎也曾任私立台北中学校长,该校前身是 1916 年佛教曹洞宗所设立的“私立台湾佛教中学林”,几度更名后,1935 年从佛教学林转为普通中学,即今台北泰北中学之前身。
除了擅长汉诗汉文、书画金石等传统文人艺能外,尾崎秀真在运动休闲方面也展现出兴趣,曾与台湾总督府官员大津麟平、藤井干助组成登山队,于 1905 年成功的登上玉山(新高山)。之后,尾崎在报上连载 66 期的“新高山纪行”,文中除了风景描述外,也提供了行李装备、食宿费用等相关讯息,对于登山健行运动之鼓吹,具有宣传与示范作用。
尽管尾崎对于台湾历史文化涉猎极深,长年活跃于文人书画界,对台湾的传统书画、东洋画创作推广都极为尽力,然而,这并不影响其同时具有身为殖民者的优越感。尾崎秀真之子中,尾崎秀实(1901-1944)与尾崎秀树(1928-1999)都是著名的文字工作者。秀实至 1919 年进入东京的第一高等学校止,生活于台湾,东京帝大法科毕业后,进入朝日新闻社,1928 年被派往上海,与各国文人记者等广泛接触,也在上海认识了共产国际的德国人佐尔格(Richart Sorge)。1932 年秀实返日,一连串精辟的报导使他成为中国通,特别是 1936 年分析西安事变、登载于《中央公论》上的〈张学良政变之意义〉一文,更受到当局注目,1938 年成为近卫文麿内阁的智囊,声望隆极一时。
然而,1941 年因德国人记者佐尔格所牵涉的国际间谍事件被检举,1944 年秀实被处以绞首刑。在狱中书信中,秀实回忆其在南国台湾生活的种种,也回想到父亲秀真对于台湾人车伕凶暴的模样,在台湾经历差别待遇之殖民体验,成为其日后参加社会主义运动的原因。弟弟尾崎秀树中学时代,却因受到兄长间谍事件所累,被周遭视为“非国民”。秀树在文坛的活动以大众文学评论为主,在历史评论、漫画论方面也极为活跃,历任日本笔会会长、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等。而其对于殖民地文学与大东亚文学者大会之研究成果《近代文学的伤痕》,则成为早期殖民地文学研究的重要参考。
总之,自 1901 年来台,直到 1946 年才随著日本战败而返日的尾崎秀真,居台40 馀年,在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皆受到当局倚重,是日治时期代表性的文化人之一。[1]
七言律诗
花莲港抵苏澳渤海舟中望蓬莱有作
神鳌屹立海之隈[2],万仞翠屏[3]天半开。
【题解】
本诗为七言律诗,收入林钦赐《瀛洲诗集》,亦载于《台湾日日新报》1923年12月19日8版,题为:“舟中望台湾东海岸绝壁有作”。作者曾受聘为“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调查会”委员,实地考察调查全台。本诗当为诗人游赏东海岸,从花莲港出发,在抵苏澳途中,船上望见东部海岸山脉美景――绝壁奇峰、青翠如屏、皓月如轮、波涛似雪,兴起列子御风长啸的襟怀。诗人以诗笔彩绘美景雅趣,并见证台湾东海岸之壮丽。
【延伸阅读】
1. 黄绍安〈台东观海〉,黄洪炎编《瀛海诗集》。
2. 王养源〈绿岛飞帆〉,《梦寄楼诗集》。
七言绝句
自台东到基隆舟中得二绝句二首之二
船自三仙台畔[12]回。
拍舷波浪乱如雪。
笑见巨鳌[15]横海来。
【题解】
本诗为七言绝句,载于《台湾日日新报》,昭和4年(1929)3月28日。本作写于台东前往基隆的航程中,诗中记录船只的出航地,以及沿途所见海上景致,如海上晨曦、浪拍船舷与眺望龟山岛等。日治时期,台湾东岸的交通网络,尚未建设完成,人员与物资的进出,大多仰赖船运,诗中提到船只由三仙台畔出航,指的是“成广澳湾”,即今日成功镇小港,该港在日治时期,为台东地区极为重要的联外港口,战后则由邻近的成功港所替代。因此,本诗可谓是东海岸航运与“成广澳湾”繁华年代的见证。
【延伸阅读】
1. 尾崎秀真〈自台东到基隆舟中得二绝句•其一〉,《台湾日日新报》,1929年3月28日,4版。
2. 尾崎秀真〈海岸蕃社往往见金发碧眼女儿盖红毛混血种也〉,《台湾日日新报》,1929年3月28日,4版。
注释
- ↑ 锺淑敏(中央研究院台史所副研究员兼副所长)
- ↑ 神鳌屹立海之隈:神鳌,传说中的海上有神力的大鳌,头顶大山。隈,山水等弯曲的地方。此谓东海沿岸巍峨高耸的奇峰,有如神鳌屹立于山水弯曲险要的地方。
- ↑ 翠屏:翠绿色的屏风,此形容翠绿色的高山。
- ↑ 玲珑:形容物体的精巧细致。
- ↑ 玉树:槐树,此谓如玉般美好的树。
- ↑ 缥缈:形容隐隐约约,似有若无。
- ↑ 琼台:琼,美玉。谓月宫中的亭台楼阁。
- ↑ 月轮:形容圆如车轮之明月。
- ↑ 涛卷雪山坤轴摧:坤轴,古人想像中的地轴。此谓卷起有如雪山般的海涛,仿佛要摧毁地轴。
- ↑ 御风长啸:此用列子“御风而行”、“长啸空碧”的典故,藉以形容游赏之乐。
- ↑ 古蓬莱:即传说中海外蓬莱仙山。
- ↑ 三仙台畔:三仙台,即台东成功镇北方的三仙台屿,因岛上有三座巨岩耸立而得名。三仙台畔指的是“成广澳湾”,即今日成功镇小港,日治时为台东主要港口。
- ↑ 蓬莱:即蓬莱山,为古代传说中的神山名,此借指台湾而言。
- ↑ 晓色:拂晓时的天色。
- ↑ 巨鳌:鳌,音ㄠˊ,神话中,背能负山的海中大鳖或大龟。此处以巨鳌借指龟山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