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屈原变法的主要内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屈原变法

来自网络的图片

屈原变法的主要内容屈原是楚国贵族,为何会受到贵族排挤,屈原之后实行了屈原变法,屈原变法是指战国中期屈原在楚怀王初期施行的一系列革新,但是他没有像商鞅那样,在楚国变法成功。屈原变法为何没有成功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屈原变法的主要内容又是什么。[1]

主要内容:

关于屈原此次变法的内容,《史记》和《战国策》记载非常简略,后人无法窥其全貌。而从《离骚》和《九章》中可以得到一些信息:一是他的改革变法是受楚怀王之命的;二是“奉先功”,即继承前辈革新家的遗业的;三是以“明法之嫌疑”,即建立新的法制为中心内容的;四是以国家富强为唯目的一次自上而下的变法运动。楚史专家汤炳正经过繁琐严谨的考证,把屈原的变法总拿归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商鞅和吴起的变法都是这一套路子,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只有建立奖罚制度,臣工和百姓才会心甘情愿的为爵位的驱使去竭尽全力。


第二,举贤能。战国时代魏文侯首开礼贤下士之风,使魏国在战国初期首霸百余年;其次田齐的齐桓公辟稷下为学宫,招贤纳士,到了齐威王时期,稷下学宫依然是超越大梁稳坐天下风华,成为天下士子趋之若鹜之地。屈原此时,这样的改革也算是正当其时。不过与当时赵武灵王的军事改革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十来年后,赵国强势的崛起为战国强国的时候,楚国以文弱之势却日渐消沉了下去。

第三,反壅蔽。也就是要破除君臣、于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的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让楚王与百姓互通有无,打破君王被奸佞所包围的态势;君主能清晰明快的了解民生疾苦,不偏听偏信。而臣民的意见也可以高速地直达楚廷。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无论是名法家的商鞅抑或是兵家的吴起,都注重严格的律条来约束将士的功过。在变法这样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第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的主题利益来投机取巧。此次的变法也把楚国的不良之风用法律形式来约束。

变法失败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就是屈原的变法损害了贵族的利益,事实上,在楚国整个的历史发展进程当中,很多比较出名的人都是出身于贵族的,上面我们说到的屈原是这样的,后来在战国末期统兵作战的项燕也是如此,战国中后期位列四大公子之一的春申君也是一位贵族子弟,这在楚国其实是司空见惯的现象。

楚国分治制度的一种制约,导致绝大多数国家权力都分散在各大贵族的手中,就像是西周各大诸侯国共同支撑起一个周朝那样,楚国也是有个大贵族支撑起来的一个诸侯国。

贵族在楚国拥有着极大的地位以及极高的权力,甚至可以说这些贵族就是支撑楚国在战国时代生存下去的中坚力量,而屈原的变法是想要革除贵族手中的权力,希望能将这些权力收归到君主手中,就如同秦国的变法那样。

第二个就是屈原在入仕风格上的一些弊端,我们在研究史料的时可以看到屈原这个人是非常刚正不阿的,他的性格非常的直率,在给君王提出意见或者是建议时候,都是直截了当的,他是不能够很好地把控君主的心思,以及很好地把控提出建议的风格。如此一来,他在君主心中的印象其实并不能够保持良好,如果遇到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还好,他能够广开言路不耻下问,但对于楚怀王那样一个容易偏听偏信的昏庸君主来讲,屈原的这种直言进谏的风格是不能够讨到很多好处的。

第三个是当时屈原提出的变法确实是不成熟的;我们上面已经提到过屈原想要在楚国实行如同秦国那样的变法,他首先想到的是要革除贵族的发展对君主权力的影响,但当时的屈原是一个身单力薄的人,他首先不能够获得自己家族的支撑,没有足够的底气去进行这样的变法。

其次,这样的变法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第一步要改变朝堂环境,第二步要赶上贵族之间的固有问题,平民百姓们依旧不能够在这场变法当中获得什么实际的利益,不像商鞅的变法那样重农抑商奖励军功,平民百姓是切实地能够从这场变法当中,寻找到有利于自己的那一方面。[2]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