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牆》是中國建築學裡的一個名詞術語。
中國,從來就是一個文化底蘊極度豐富的國家,中國的文字,更是凝聚着中國的文化精魂[1]。中國最早出現的和文字相關的文化記憶就是倉頡造字,小小的文字中蘊藏了無限的文化[2],然後就出現了最初的甲骨文。
名詞解釋
位於房屋外部沿建築物短軸方向布置的端牆。傳統的木構建築中,房屋盡端的外牆。一般為非承重牆,分下鹼、上身、山尖幾個部分。依山尖與屋頂的交接形式有三種類型名詞解釋:山牆頂與屋面齊平的稱硬山;屋面懸出山牆的稱懸山;山牆高出屋面的稱出山,亦稱封火山牆。硬山山牆的砌式較多,常見的有"五進五出"、"圈三套五"、"池子"等砌法。懸山山牆有名詞解釋:1.牆砌至梁底,梁以上的山花、象眼用木板封擋;2.牆體沿柱、梁和瓜柱砌成階梯形,稱為五花山牆;3.牆體一直砌至椽子、望板等幾種形式。出山是南方傳統建築的做法,常見的有"五嶽朝天"、"貓拱背"、"觀音兜"等。現代建築中,房屋兩端的外牆也習慣稱為山牆,但一般為承重牆。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魅力無窮,搜狐,2022-11-20
- ↑ 詩酒趁年華 | 品中國文字 悟千年精魂,搜狐,2019-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