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皇鸠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皇鸠

中文学名:山皇鸠
拉丁学名:Ducula badia
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鸟纲
目:鸽形目 Columbiformes
科:鸠鸽科 Columbidae
属:皇鸠属 Ducula
种:山皇鸠 D. badia
命名者及年代:(Raffles, 1822)
英文俗名:Mountain Imperial Pigeon
保护级别无危(LC)IUCN标准

山皇鸠 别名大灰斑鸠。前额、头顶和头侧浅灰色,后颈和翁淡紫红色。肩、上背、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紫红褐色或紫栗色,下背、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尾羽基段黑褐色,具有宽的灰褐色端斑。飞羽黑色,内侧次级飞羽同背。大覆羽灰褐色,具淡栗色羽缘。颏、喉及肛周白色,头两侧和前颈灰色,胸、腹淡葡萄灰色,两胁和腋羽呈较多灰色;尾下覆羽皮黄色或淡棕白色。 虹膜灰白色,嘴橙红色或暗橙红色,尖端暗褐色,脚橙红色或淡紫橙红色。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山上的群体每日飞至低地进食。[1]

生态习性

常成小群活动,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多活动在林中高大乔木的树冠层。早晨和傍晚常栖于大树顶端枯枝上沐浴阳光。飞行快而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十分活跃。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鸣叫时弯腰叩头。 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以橄榄、乌榄、无花果类为主要食物,也吃其他野果,稍比它头大的野果也能照样全果吞下,胃内常见两三个橄榄核。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山地常绿阔叶林中。在太阳刚出或将下山时,常见高踞于特别高出的枯枝上沐阳光。一般三五只成小群,偶尔也见有40只左右的大群。在尖峰岭见过一次最多约40馀只一起。榕果及橄榄成熟时则易见其集群至平原活动。 叫声深沉,给人以悲哀的感觉,似反复的“ngrum-ngrum-ngrum,叫时弯腰叩头。飞行快速有力,两翅煽动频繁,常发出呼呼作响的振翅声。特别是在大雨到来之前,常成群低飞,形甚活跃。[2]

生长繁殖

繁殖期为4一6月,也有早在3一4月即开始产卵和迟至8一9月还在产卵的,或许有一部分个体一年繁殖2窝。营巢于深山密林中树上,偶尔在路旁树上营巢。巢呈平盘状,主要用枯枝在树杈之间堆集而成。每窝产卵1枚,偶尔2枚。卵的颜色为白色,大小为44一49×32一36毫米。由雄鸟和雌鸟轮流孵卵。

分布范围

范围:印度东南亚婆罗洲苏门答腊及爪哇西部。 分布:亚种griseicapilla为云南西南部、南部(西双版纳)以及海南岛的地方性常见鸟,于海拔400~2300米的山地森林;亚种insignis于西藏东南部。[3]

保护现状

我国仅分布于云南和海南岛。数量稀少,已列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属国家二级保护鸟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