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竹岩黄耆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竹岩黄耆

山竹岩黄耆(学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是豆科,岩黄耆属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可达8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长,茎直立,多分枝,托叶卵状披针形,棕褐色干膜质,叶轴被短柔毛,小叶被短柔毛,小叶片通常椭圆形或长圆形,上面被疏短柔毛,总状花序腋生,花序与叶近等高,花序轴被短柔毛,具花;花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状卵形,花萼钟状,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先端渐尖,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圆形,翼瓣三角状披针形,子房线形,被短柔毛。荚果具细长的刺。种子肾形,黄褐色,7-8月开花,8-9月结果。

分布于中国内蒙古呼伦贝尔。俄罗斯达乌里和蒙古北部也有分布。生长在草原带沿河、湖沙地、沙丘或古河床沙地。

山竹岩黄耆为优良的饲料植物,为天然放牧场重要豆科植物。同时,该种亦可引种为固沙植物。用于固定沿河、湖的移动沙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山竹岩黄耆

学名; 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别称; 山竹岩黄芪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纲; 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 原始花被亚纲

目; 蔷薇目

亚目; 蔷薇亚目

科; 豆科

亚科; 蝶形花亚科

族; 岩黄耆族

属; 岩黄耆属

组; 木本组

种; 山竹岩黄耆

命名者及年代; Pall.,1776

目录

1形态特征

2生长环境

3分布范围

4主要价值

5栽培技术

形态特征

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40-80厘米。根系发达,主根深长,茎直立,多分枝,幼枝被灰白色柔毛;老枝常无毛,外皮灰白色。叶长8-14;托叶卵状披针形,长4-5毫米,棕褐色干膜质,基部合生,外面被贴伏短柔毛,早落;叶轴被短柔毛,小叶11-19,被短柔毛,小叶柄长1毫米左右;小叶片通常椭圆形或长圆形,长14-22毫米,宽3-6毫米,先端钝圆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

总状花序腋生,花序与叶近等高,花序轴被短柔毛,具4-14朵花;花长15-21毫米,具2-3毫米长的花梗,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状卵形,长约1毫米;花萼钟状,长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齿三角状,近等长,先端渐尖,长为萼筒的1半,侧萼齿与上萼齿之间分裂较深,花冠紫红色,旗瓣倒卵圆形,长14-20毫米,先端圆形,微凹,基部渐狭为瓣柄,翼瓣三角状披针形,等于或稍短于龙骨瓣的瓣柄,龙骨瓣等于或稍短于旗瓣;子房线形,被短柔毛。荚果2-3节;节荚椭圆形,长5-7毫米,宽3-4毫米,两侧膨胀,具细网纹,幼果密被短柔毛,后逐渐变疏,成熟荚果具细长的刺。

种子肾形,黄褐色,长约5毫米,宽约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

山竹岩黄芪喜生于草原区的沙丘及沙地上。具有强壮的根状茎,以其进行无性繁殖。根状茎对种的繁衍,群丛的稳定,植被的更新以及产草量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山竹岩黄芪根颈上的不定芽,一部分可直接伸出地表发育成地上枝。一部分则变为棕褐色的根状茎,在沙层中水平延伸,一般 2-3年的实生苗或萌蘖苗即可产生根状茎。根状茎是茎的一种变态,它从根颈部向四周呈放射状扩展延伸,并可产生分枝,多集中分布在5- 20cm的沙层内,由于不断地产生萌蘖株或生长新根系,从而形成了无性繁殖的强大网络系统。

据调查,山竹岩黄芪在自然状态下,有90%的株丛是从根状茎上产生的萌蘖株,而实生苗在其群落中都不足10%,有时难以找到。山竹岩黄芪的根系发达,根幅为冠幅的4-5倍,具多级支根,侧根多集中在10-50Cm的土层内,并具根瘤(有叉状、柱状、球状等)。山竹岩黄芪的茎随着株龄的增长,禾质化的程度也增强,从而使越冬率和分枝能力显著提高,成年株在一个生长季中可产生5级分枝。与此同时株丛也相应地增大了产草量,防护效益也相应地有所提高。山竹岩黄芪始果期为3-4龄,成果期为5-10龄,衰果期为10龄以上。

其花序多着生于2-3级分枝上,结实率较低,一般亩产种子5kg左右。其种子实际上是带果皮的荚果,因果皮不易与种子分离,吸水慢很不利于种子的萌发。山竹岩黄芪分布区的年均温4-6℃,≥10℃的有效积温在2400℃以上,年降水量300-50mm,湿润度0.4-0.6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山竹岩黄芪常和差巴嘎蒿(Artemisiahalodendron),乌丹蒿(Artemisiawudanica)、东北木蓼(Atraphaxismortshurica)、叉分蓼(Polygonumdivarcatum)、黄柳(Salixflavida)、虫实(Corispermumsp.)、沙米(Agriophyllumarenarium)等组成群落。

分布范围

山竹岩黄芪分布于我国东北西部,内蒙古东部,苏联(东西伯利亚)、蒙古也有。

主要价值

本种为优良的饲料植物,为天然放牧场重要豆科植物。同时,本种亦可引种为固沙植物。用于固定沿河、湖的移动沙丘。

饲用价值

山竹岩黄芪是家畜的优质饲用半灌木,其特点是返青早、生长迅速,植株高大、枝叶繁茂。从其营养价值来看,山竹岩黄芪富含粗蛋白质和家畜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氨基酸。粗脂肪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也高。在灰分中含钙量较多,这在家畜饲养上,特别是对幼畜的生长发育具有重要意义。详见表54-1、54-2。在适口性方面马和骆驼一年四季均喜食,绵羊、山羊喜食其嫩枝、花序及果,但在生长发育的后期,茎秆木质化程度变高时,对小家畜的适口性有所降低。

对山竹岩黄芪的利用,是野生的多为放牧利用,栽培的多为刈草利用。在花期调制的干草各种家畜均喜食。

栽培技术

山竹岩黄芪适宜在覆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排水良好的沙质地上种植。种植的方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可穴播、条播、撒播、飞播。穴播株行距0.5-1.0X1.5-2.0m,亩播量0.7-1kg。

条播行距1.5-2.0m,亩播量1-1.5kg。撒播、飞播亩播量0.5-1kg。穴播、条播一般播深2-3cm。季墒情好的地块可在晚霜后播种,若春季墒情不好或春季风大的地区,应躲过风期在雨季到来之前播种。播前要进行种子处理,以提高出苗率。可采用脱去果皮,擦破果皮,用水浸泡或催芽等方法。

育苗移栽:育苗地要选择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做畦条播,行距30-35cm,亩播量3.5-4kg,播期以5月初至6月中旬为宜。移栽苗木,一般以1-2年生苗为好。飞播时用丸衣种子可提高成苗面积,因丸衣可加大种子重量防止移位,并可减少鼠虫危害,同时可结合丸衣处理加入吸湿剂、根瘤菌以及稀土微肥等以促进发芽、保苗,提高产草量。

抚育管理:山竹岩黄芪生长数年后,因植株衰老生机减弱,为使其恢复生机,可结合刈草进行平茬,以促使其茁壮。病、虫、鼠害防除:危害山竹岩黄芪常见的害虫有蚜虫、豆蛾虫、象鼻虫、豆芫菁、古毒蛾、金龟子、地老虎,线虫等。病害有白粉病。还有鼠兔危害等,应采取相应的药物和措施及时防除。

此外,山竹岩黄芪在天然情况下,产籽量极低且种子质量也差,故应建立山竹岩黄芪的人工采种基地,以提高其产量和质量。[1]

参考文献

  1. 山竹岩黄耆价值和的养殖, 医学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