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竹岩黃耆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竹岩黃耆

山竹岩黃耆(學名: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是豆科,岩黃耆屬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可達80厘米。根系發達,主根深長,莖直立,多分枝,托葉卵狀披針形,棕褐色干膜質,葉軸被短柔毛,小葉被短柔毛,小葉片通常橢圓形或長圓形,上面被疏短柔毛,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與葉近等高,花序軸被短柔毛,具花;花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狀卵形,花萼鍾狀,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先端漸尖,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圓形,翼瓣三角狀披針形,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具細長的刺。種子腎形,黃褐色,7-8月開花,8-9月結果。

分布於中國內蒙古呼倫貝爾。俄羅斯達烏里和蒙古北部也有分布。生長在草原帶沿河、湖沙地、沙丘或古河床沙地。

山竹岩黃耆為優良的飼料植物,為天然放牧場重要豆科植物。同時,該種亦可引種為固沙植物。用於固定沿河、湖的移動沙丘。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山竹岩黃耆

學名; Hedysarum fruticosum Pall.

別稱; 山竹岩黃芪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綱; 雙子葉植物綱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目; 薔薇目

亞目; 薔薇亞目

科; 豆科

亞科; 蝶形花亞科

族; 岩黃耆族

屬; 岩黃耆屬

組; 木本組

種; 山竹岩黃耆

命名者及年代; Pall.,1776

目錄

1形態特徵

2生長環境

3分布範圍

4主要價值

5栽培技術

形態特徵

半灌木或小半灌木,高40-80厘米。根系發達,主根深長,莖直立,多分枝,幼枝被灰白色柔毛;老枝常無毛,外皮灰白色。葉長8-14;托葉卵狀披針形,長4-5毫米,棕褐色干膜質,基部合生,外面被貼伏短柔毛,早落;葉軸被短柔毛,小葉11-19,被短柔毛,小葉柄長1毫米左右;小葉片通常橢圓形或長圓形,長14-22毫米,寬3-6毫米,先端鈍圓或急尖,基部楔形,上面被疏短柔毛,背面密被短柔毛。

總狀花序腋生,花序與葉近等高,花序軸被短柔毛,具4-14朵花;花長15-21毫米,具2-3毫米長的花梗,疏散排列;苞片三角狀卵形,長約1毫米;花萼鍾狀,長5-6毫米,被短柔毛,萼齒三角狀,近等長,先端漸尖,長為萼筒的1半,側萼齒與上萼齒之間分裂較深,花冠紫紅色,旗瓣倒卵圓形,長14-20毫米,先端圓形,微凹,基部漸狹為瓣柄,翼瓣三角狀披針形,等於或稍短於龍骨瓣的瓣柄,龍骨瓣等於或稍短於旗瓣;子房線形,被短柔毛。莢果2-3節;節莢橢圓形,長5-7毫米,寬3-4毫米,兩側膨脹,具細網紋,幼果密被短柔毛,後逐漸變疏,成熟莢果具細長的刺。

種子腎形,黃褐色,長約5毫米,寬約3毫米,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長環境

山竹岩黃芪喜生於草原區的沙丘及沙地上。具有強壯的根狀莖,以其進行無性繁殖。根狀莖對種的繁衍,群叢的穩定,植被的更新以及產草量高低具有重要的作用。山竹岩黃芪根頸上的不定芽,一部分可直接伸出地表發育成地上枝。一部分則變為棕褐色的根狀莖,在沙層中水平延伸,一般 2-3年的實生苗或萌櫱苗即可產生根狀莖。根狀莖是莖的一種變態,它從根頸部向四周呈放射狀擴展延伸,並可產生分枝,多集中分布在5- 20cm的沙層內,由於不斷地產生萌櫱株或生長新根系,從而形成了無性繁殖的強大網絡系統。

據調查,山竹岩黃芪在自然狀態下,有90%的株叢是從根狀莖上產生的萌櫱株,而實生苗在其群落中都不足10%,有時難以找到。山竹岩黃芪的根系發達,根幅為冠幅的4-5倍,具多級支根,側根多集中在10-50Cm的土層內,並具根瘤(有叉狀、柱狀、球狀等)。山竹岩黃芪的莖隨着株齡的增長,禾質化的程度也增強,從而使越冬率和分枝能力顯著提高,成年株在一個生長季中可產生5級分枝。與此同時株叢也相應地增大了產草量,防護效益也相應地有所提高。山竹岩黃芪始果期為3-4齡,成果期為5-10齡,衰果期為10齡以上。

其花序多着生於2-3級分枝上,結實率較低,一般畝產種子5kg左右。其種子實際上是帶果皮的莢果,因果皮不易與種子分離,吸水慢很不利於種子的萌發。山竹岩黃芪分布區的年均溫4-6℃,≥10℃的有效積溫在2400℃以上,年降水量300-50mm,濕潤度0.4-0.6的固定,半固定沙地。山竹岩黃芪常和差巴嘎蒿(Artemisiahalodendron),烏丹蒿(Artemisiawudanica)、東北木蓼(Atraphaxismortshurica)、叉分蓼(Polygonumdivarcatum)、黃柳(Salixflavida)、蟲實(Corispermumsp.)、沙米(Agriophyllumarenarium)等組成群落。

分布範圍

山竹岩黃芪分布於我國東北西部,內蒙古東部,蘇聯(東西伯利亞)、蒙古也有。

主要價值

本種為優良的飼料植物,為天然放牧場重要豆科植物。同時,本種亦可引種為固沙植物。用於固定沿河、湖的移動沙丘。

飼用價值

山竹岩黃芪是家畜的優質飼用半灌木,其特點是返青早、生長迅速,植株高大、枝葉繁茂。從其營養價值來看,山竹岩黃芪富含粗蛋白質和家畜生長發育所必需的氨基酸。粗脂肪和無氮浸出物的含量也高。在灰分中含鈣量較多,這在家畜飼養上,特別是對幼畜的生長發育具有重要意義。詳見表54-1、54-2。在適口性方面馬和駱駝一年四季均喜食,綿羊、山羊喜食其嫩枝、花序及果,但在生長發育的後期,莖稈木質化程度變高時,對小家畜的適口性有所降低。

對山竹岩黃芪的利用,是野生的多為放牧利用,栽培的多為刈草利用。在花期調製的乾草各種家畜均喜食。

栽培技術

山竹岩黃芪適宜在覆沙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以及排水良好的沙質地上種植。種植的方法可直播或育苗移栽。可穴播、條播、撒播、飛播。穴播株行距0.5-1.0X1.5-2.0m,畝播量0.7-1kg。

條播行距1.5-2.0m,畝播量1-1.5kg。撒播、飛播畝播量0.5-1kg。穴播、條播一般播深2-3cm。季墒情好的地塊可在晚霜後播種,若春季墒情不好或春季風大的地區,應躲過風期在雨季到來之前播種。播前要進行種子處理,以提高出苗率。可採用脫去果皮,擦破果皮,用水浸泡或催芽等方法。

育苗移栽:育苗地要選擇排水良好的沙土或沙壤土地做畦條播,行距30-35cm,畝播量3.5-4kg,播期以5月初至6月中旬為宜。移栽苗木,一般以1-2年生苗為好。飛播時用丸衣種子可提高成苗面積,因丸衣可加大種子重量防止移位,並可減少鼠蟲危害,同時可結合丸衣處理加入吸濕劑、根瘤菌以及稀土微肥等以促進發芽、保苗,提高產草量。

撫育管理:山竹岩黃芪生長數年後,因植株衰老生機減弱,為使其恢復生機,可結合刈草進行平茬,以促使其茁壯。病、蟲、鼠害防除:危害山竹岩黃芪常見的害蟲有蚜蟲、豆蛾蟲、象鼻蟲、豆芫菁、古毒蛾、金龜子、地老虎,線蟲等。病害有白粉病。還有鼠兔危害等,應採取相應的藥物和措施及時防除。

此外,山竹岩黃芪在天然情況下,產籽量極低且種子質量也差,故應建立山竹岩黃芪的人工採種基地,以提高其產量和質量。[1]

參考文獻

  1. 山竹岩黃耆價值和的養殖, 醫學百科 , 2018-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