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山美水库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山美水库位于中国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山美村,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水库工程于1958年动工兴建,1972年建成投产,其后曾进行过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1]

在山美水库上设有山美水库库心水站。

中文名: 山美水库

位 置: 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境内

兴建时间: 1958年

投产时间: 1972年

作 用: 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

简介

山美水库位于海峡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晋江支流东溪中游南安市境内,是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水库,泉州市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始建于1958年,期间曾两次下马。1967年初,水电部批准复工修建,1972年10月建成投产,其后曾于1978~1982年、1994~l997年分别进行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及水电站地下、地面厂房等组成;大坝按Ⅶ度地震设计,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按防御百年一遇洪水设计,万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水电站现三台机组装机容量6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2亿kw.h。

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立方米,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6.48m高程,相应库容4.72亿立方米,具有近多年调节功能。

30多年来,山美水库为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一方面是水库调度在枯水期每天向下游供水200~400万立方米,水库供水水质达Ⅱ类标准,保证400万人口生活生产和65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需求,为保障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是承担防洪调度重要任务,调洪库容2.24亿立方米,汛期蓄水削峰错峰,保护下游200多万人口生命财产安全。

山美水库管理处系泉州市直属事业单位,水库建成投产后,曾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周年无事故记录,先后获国家二级企业、水利部一级管理单位称号;水产品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证书》。

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将开展保护修复试点为净化流入山美水库的原水,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我市将于今明两年开 展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山美水库是泉州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其水质优劣不仅关系下游几百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而且关系到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位于山美水库入库河口至桃溪与湖洋溪交汇处区域及库区周边地区,共包括6项工程,即前置库工程、桃溪水体原位净化工程、库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库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态重建与景观建设工程、亲水岸坡工程,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760万元。

日前召开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会上,专家组认为,根据《山美水库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可研报告推荐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的技术路线基本可行。

工程概况

山美水库于1958年建于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镇(九都镇时属火箭人民公社),大坝的位置在当时九都山美村(已经淹没在水库底),所以定名山美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占东溪流域面积的53.4%,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库工程。水库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5米高程(石砻),相应库容3.95亿立方米。发电最低工作水位80米,调节库容2.077亿立方米,60米高程以下为死库容(0.19亿立方米)。

山美水库工程于1958年动工。1959年4月,为贯彻“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的基建方针,根据省、地委指示,山美水库作为保留工程项目,暂时停工。1960年初,山美水库工程第二次开工。年底,因国家经济暂时困难,工程又暂时停工。1967年,山美水库工程列入国家基建计划,同年7月大坝动工,国家投资5000万元。

1970年12月,福建省委提出加速建设山美水库的意见。翌年3月,中共晋江地区革委会核心领导小组加强山美水库的领导,成立山美水库党的核心领导小组。至11月初,工地组成4个基干民兵团以及各专业施工连队共计88个连队23843人。广大民兵、工人、技术人员夜以继日艰苦奋斗,投入工程建设。

1972年7月,大坝工程竣工。9月30日,电站一号机组试车成功,并入地区电网运行。翌年9月22日,水电站二号机组试运行成功并入电网。

当时施工中将溢洪道陡坡段取消,改做挑流鼻坎,其下300米没有衬砌。1974年、1975年汛期两次试泄洪,最大泄洪量700立方米/秒,下游冲刷土石方30万立方米,泥沙堵塞于下游河道中,电站尾水位抬高1米,影响发电。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