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山美水庫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山美水庫位於中國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鎮山美村,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工程於1958年動工興建,1972年建成投產,其後曾進行過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1]

在山美水庫上設有山美水庫庫心水站。

中文名: 山美水庫

位 置: 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鎮境內

興建時間: 1958年

投產時間: 1972年

作 用: 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

簡介

山美水庫位于海峽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晉江支流東溪中游南安市境內,是省水利廳管轄庫容最大的水庫,泉州市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

水庫始建於1958年,期間曾兩次下馬。1967年初,水電部批准復工修建,1972年10月建成投產,其後曾於1978~1982年、1994~l997年分別進行加固和擴機擴蓄工程。水庫樞紐工程由主壩、副壩、溢洪道、引水隧洞及水電站地下、地麵廠房等組成;大壩按Ⅶ度地震設計,為粘土心牆土石混合壩,按防禦百年一遇洪水設計,萬年一遇洪水進行校核;水電站現三台機組裝機容量6萬Kw,年設計發電量1.32億kw.h。

水庫集雨面積10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來水量14億立方米,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6.48m高程,相應庫容4.72億立方米,具有近多年調節功能。

30多年來,山美水庫為泉州經濟社會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被譽為「泉州人民的生命庫」和「泉州的生態調節器」。一方面是水庫調度在枯水期每天向下游供水200~400萬立方米,水庫供水水質達Ⅱ類標準,保證400萬人口生活生產和65萬畝農田灌溉的用水需求,為保障泉州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另一方面是承擔防洪調度重要任務,調洪庫容2.24億立方米,汛期蓄水削峰錯峰,保護下游200多萬人口生命財產安全。

山美水庫管理處系泉州市直屬事業單位,水庫建成投產後,曾實現連續安全生產10周年無事故記錄,先後獲國家二級企業、水利部一級管理單位稱號;水產品獲省級《無公害產品證書》。

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將開展保護修複試點為淨化流入山美水庫的原水,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我市將於今明兩年開 展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工作。

山美水庫是泉州市重要飲用水水源,其水質優劣不僅關係下游幾百萬人民群眾的飲水安全,而且關係到泉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項目位于山美水庫入庫河口至桃溪與湖洋溪交匯處區域及庫區周邊地區,共包括6項工程,即前置庫工程、桃溪水體原位淨化工程、庫周農田徑流污染控制工程、庫周生活污水處理系統、生態重建與景觀建設工程、親水岸坡工程,工程建設總投資約3760萬元。

日前召開的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項目可行性研究審查會上,專家組認為,根據《山美水庫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規劃》,項目可研報告推薦的山美水庫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複試點的技術路線基本可行。

工程概況

山美水庫於1958年建於福建省南安市九都鎮(九都鎮時屬火箭人民公社),大壩的位置在當時九都山美村(已經淹沒在水庫底),所以定名山美水庫。集雨面積1023平方公里,占東溪流域面積的53.4%,總庫容6.55億立方米,是一座以灌溉為主,結合防洪、發電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庫工程。水庫多年平均來水量14億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5米高程(石礱),相應庫容3.95億立方米。發電最低工作水位80米,調節庫容2.077億立方米,60米高程以下為死庫容(0.19億立方米)。

山美水庫工程於1958年動工。1959年4月,為貫徹「集中力量,保證重點」的基建方針,根據省、地委指示,山美水庫作為保留工程項目,暫時停工。1960年初,山美水庫工程第二次開工。年底,因國家經濟暫時困難,工程又暫時停工。1967年,山美水庫工程列入國家基建計劃,同年7月大壩動工,國家投資5000萬元。

1970年12月,福建省委提出加速建設山美水庫的意見。翌年3月,中共晉江地區革委會核心領導小組加強山美水庫的領導,成立山美水庫黨的核心領導小組。至11月初,工地組成4個基幹民兵團以及各專業施工連隊共計88個連隊23843人。廣大民兵、工人、技術人員夜以繼日艱苦奮鬥,投入工程建設。

1972年7月,大壩工程竣工。9月30日,電站一號機組試車成功,併入地區電網運行。翌年9月22日,水電站二號機組試運行成功併入電網。

當時施工中將溢洪道陡坡段取消,改做挑流鼻坎,其下300米沒有襯砌。1974年、1975年汛期兩次試泄洪,最大泄洪量700立方米/秒,下游沖刷土石方30萬立方米,泥沙堵塞於下遊河道中,電站尾水位抬高1米,影響發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