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黃豆藤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山黃豆藤 |
山黃豆藤是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生於竹林中及山路旁。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山黃豆藤
出處; 《四川中藥志》
異 名; 螃蟹眼睛
植物形態; 菱葉鹿藿
山黃豆藤
(《四川中藥志》)
【異名】螃蟹眼睛(《四川中藥志》)。
【來源】為豆科植物菱葉鹿藿的莖葉或根。
【植物形態】菱葉鹿藿
纏繞草本。莖細長,密被黃色長硬毛與短柔毛。3出羽狀複葉;互生;側生小葉卵形,長3-7.5厘米,寬1.5~4.5厘米,頂生小葉卵形,或近菱狀卵形,長4~10厘米,均漸尖,葉脈基部3出,葉片被柔毛,上面稀疏,下面較密,並有腺點。總狀花序腋生;小花具梗,被短柔毛;花黃色,長8~11毫米;花萼鍾狀,5裂;花冠蝶形;雄蕊10,2體,花葯一式;花柱1,基部彎曲被毛,柱頭頭狀,子房上位,有胚珠2枚。莢果紅紫色,短矩形、闊橢圓形或倒卵形,中間凹陷,扁平,被短柔毛。種子2粒。花果期6~8月。
生於竹林中及山路旁。
【採集】全年可采。
【功效分類】祛風藥;清熱藥
【性味】①《四川中藥志》:"性涼,味澀,無毒。"
②《重慶草藥》:"味苦,性平,無毒。"
【功用主治】①《四川中藥志》:"清熱,治老人心跳、心累及小兒驚風。"
②《重慶草藥》:"除風解熱。治小兒風熱咳嗽,各種驚風,黃七風(初生兒五至七天,全身發黃,高熱驚風,口吐白泡,不食)。"
【用法與用量】內服:煎湯,1~3錢。
【宜忌】《四川中藥志》:"無熱者忌用。多服致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