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移心(临清流)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岁月移心》是中国当代作家临清流写的散文。
作品欣赏
岁月移心
前天,去了一次琅琊山,是带着可去可不去的心情去的,因为,觉得自己十五年前已经去过。
到了那里,我才知道,人的记忆是做不得真的,因为眼前的山,让我感到如此的新奇;而十五年的回忆,留在我脑海里的只是一个干瘪而单调的亭子。而眼前,却是一整个美丽的画卷,让我觉得不虚此行!
我看到了林壑优美的山峰,品尝到清澈纯净的清泉,抚摩到光滑斑斓的水底石,还有那瀑布,桃花源,曲水流觞,以及让我不忍上岸的泉水嬉戏……
在其中,我感受到了美丽的《醉翁亭》的意境,读到了那个饱经风霜的诗人的内心,理解了寄情山水的超脱与淡泊,遐想到临水赋诗的风雅与情趣!
宁静的山水,因为一个人而灵动,也因为一个人支撑起人文和思想的分量;此时的山不仅仅只是自然的山,还是矗立在世间,展现着美丽风骨和魂魄的山,如同一座天然的精神殿堂,见证着文化和思想的高度!
如此的美好,而我十五年前居然印象苍白。
山,是同样的山;人,是同一个人,只是感受是如此的差异。一时间,我不竟自问原因何在。
那时,我二十岁,我对这坐山的回忆只在于,我曾独自从亲戚中走出,带着急需向自己证明的勇气爬上了陌生的车,来到了陌生的山,坐在亭子了吃了一个面包做午餐,然后在夜幕降临的黑暗中一步步找寻到回家的路,并在漆黑而陌生的小路上,我不止一次地安慰自己:今天是大年初二,坏人都回家过年去了,没有坏人了……
我安全地到家,让亲戚长舒了一口气,他们以为我走丢了!
而这样的回忆,清晰地矗立在心田,成就了一次青春和勇气的旅程。
多年以后的今天,我终于明白,当年我去那座山,只为了我要到达,只为了,完成一种生命的形式,而,并不在意山的感觉如何,生命的内容如何。
那是一个只在意形式,渴望证明自己的年龄。
而今,已过而立,岁月终于在缓慢迁移中将那颗激荡躁动的心平复下来,然后才懂得,一杯茶里不仅仅只是茶叶,还有馥郁而香茗的味道,一如,生命不仅仅只要形式,更要有内容。而忽略了内容的形式,其实形同虚设;只有读懂了内容的形式,才是灵肉合一的完整。
十五年的看山,看的只是一次青春冒险的形式;十五年后的看山,才看到山中蕴涵的真意!
心的行走,原来最不可缺的就是时间的流转!
不知为何,我又想到了年轻时的工作调动。
那时,在一个自认偏僻的地方工作,没有感觉到它的安静和闲适,却只觉得那是一个要俘虏青春的虾篓,进去了就难出来,于是,那时终日想要的只是,如何脱离这个虾篓。
在那时的想象中,只要出来,外面就一片繁花似锦似的!
费劲心机之后,终于挣脱而出。只是,外面不是繁花,而是远离了清净的浑浊与喧嚣。
再然后结婚生子,在婚姻伦理的家庭中穿梭经年,才明白当年那二人世界的相对有多清净,那个曾认为的偏僻之地,是多么的纯净而天然。
只是,已成过往的,终究是回不去的。
某个夜晚,我忽然问自己,我后悔吗?
看夜空中璀璨而舞的烟火,我对着自己的后悔二字微笑起来。
烟火,很美,只是在白昼的明亮中,是无法感觉的;只有在黑暗的衬托里,美丽才能得以昭示。
原来,美丽的事物,也是需要背景的更迭才能展现!
把心放在一个明亮的背景里,它是无法懂得和珍惜的;只有经历过黑暗的蛰伏和穿越,才知,原来拥有的,就是最美!
若没有调动以后的艰难和挣扎,又怎会懂得最初的美好呢;即便最初的再美,也终是要被浅薄的心给辜负的;倒是经历艰难以后,虽不能完全拥有最初的纯净,但至少学会了珍惜身边的点滴美好。
原来,只有岁月让心成长以后,才能真正洞彻生命的内容,才会懂得,欣赏,并珍惜!
时间,和际遇,是每个人最成功的老师。
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我常常在想,安宁,需要的是树的内力重要呢,还是风的外力重要呢?
今天,我忽然想明白了,树的心若只是单纯的想静止是无用的,因为风不停止;只有树在无数次的摆动和体验后,看穿了摇动的毫无意义,厌倦了摆动,真正想停息想超脱,那么,风的吹动就再也不能左右它了;或者,当树有了足够的定力之后,能吹动的也将只是枝条,而不能主宰树的心了——心,定了,任何的摇摆都只是形式!
所以,树真要静了,风,止与不止都不重要。
风,只是一种境遇,主宰树的,还是树自己的心!浅薄的时候,一点小风都会影响自己;超脱之后,再大的风,也只是风了。
这,我又让我想起到苏轼的“一蓑烟雨任平生,也无风雨也无晴”的句子来。
生命之境,和所遇有关,然后,又终会和所遇无关。
若没有那些遇,就不能在颠簸流转中懂得;而懂得之后,所有的遇,都只是外在了。
一如张大千模仿石涛的画时说,一开始,惟恐不入,后来,惟恐不出。
入,只为了模仿、感受,而最后的境界却一定是超越模仿,然后信守拈来,出神入化,形成自己的风格特色。
我想生命之境亦是:入,只是过程;出,才是最终的目的!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