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岭南琴派」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added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using HotCat
历史脉络
 
(未顯示由 2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4 次修訂)
行 1: 行 1:
'''岭南琴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发源并主要存在于[[岭南]]地区。而现在其已经被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也是广州和东莞等城市的市级文化遗产。在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谢导秀为岭南古琴代表。
+
[[File:岭南琴派.jpeg|有框|右|<big>岭南琴派</big>[https://picb.zhimg.com/v2-9c9a72b0bbb5e4bd365647bb4e25463c_1440w.jpg?source=172ae18b 原图链接][https://zhuanlan.zhihu.com/p/130337549 来自 知乎 的图片]]]
 +
 
 +
'''岭南琴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发源并主要存在于[[岭南]]地区。而现在其已经被被列入第二批[[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外也是广州和东莞等城市的市级文化遗产。在第二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中,谢导秀为岭南古琴代表<ref>[https://news.sina.com.cn/c/2019-02-25/doc-ihsxncvf7665381.shtml 国家级非遗岭南古琴艺术传承人谢导秀2月20日病逝],新浪网,2019-02-25</ref>
  
 
==历史脉络==
 
==历史脉络==
  
 岭南派的创始人是清[[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字煟南,?——1842),琴艺学自其父及兄黄观炯(1761-1814),由于官考屡次失败,生活贫困,只得寓琴为乐。晚年客居广州,并与陈绮石等人组织琴社,切磋琴艺。黄景星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与手,不能相应也。已末岁得晤香山(今广东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合,音与意合之旨。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祥加?订……”《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冈遗谱]]》。
+
 岭南派的创始人是清[[道光]]年间的广东新会人黄景星(字煟南,?——1842),琴艺学自其父及兄黄观炯(1761-1814),由于官考屡次失败,生活贫困,只得寓琴为乐。晚年客居[[ 广州]] ,并与[[ 陈绮石]] 等人组织琴社,切磋琴艺。
 +
 
 +
黄景星在1836年编辑的《悟雪山房琴谱》自序中说:“余生也晚,适当老成。凋谢之秋,窃取先君子手抄《古冈遗谱》一帙,按而习之,而苦心与手,不能相应也。已末岁得晤香山(今广东中山县)何琴斋洛书并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与手合,音与意合之旨。拜受十余曲并前所习者,祥加?订……”《悟雪山房琴谱》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冈遗谱]]》<ref>[https://www.sohu.com/a/297198969_120067820 《古冈遗谱》与岭南古琴派] ,搜狐, 2019-2-23</ref>
  
 
 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迁至冈州崖山,改号祥兴。祥兴三年,金兵追至,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身背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水殉国,从而结束了宋朝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从临安(即今[[杭州]])南迁至冈州崖山,改号祥兴。祥兴三年,金兵追至,南宋爱国丞相陆秀夫身背少帝赵昺在崖门投水殉国,从而结束了宋朝的[[历史]]。相传《古冈遗谱》就是在当时遗留下来的古琴谱。
行 13: 行 17:
 
 岭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先生。杨新伦师从郑健候,而郑健候学琴于其祖母郑夫人。郑健候,广东[[中山市|中山县]]人,生卒年不详。郑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过人。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国的琴家杨莳伯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1929年,杨新伦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好不容易才找到郑健候先生,由于郑先生孤身一人,杨新伦便把郑先生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后由于战事爆发而失去联络。
 
 岭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郑健候和杨新伦先生。杨新伦师从郑健候,而郑健候学琴于其祖母郑夫人。郑健候,广东[[中山市|中山县]]人,生卒年不详。郑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过人。郑家祖传名琴《松雪》一张,连当时已闻名全国的琴家杨莳伯都弹弄无声,唯郑先生弹奏此琴铮铮作响。1929年,杨新伦为得到岭南琴艺真传,好不容易才找到郑健候先生,由于郑先生孤身一人,杨新伦便把郑先生供养在家中达二十年之久,后由于战事爆发而失去联络。
  
 杨新伦(1898—1990),广东省[[番禺县]]鸦湖乡人,早在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镇江市|镇江]]闽城中学、上海精武体育会等人武术教师。一次听了著名琴家吴纯白演奏古琴后,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先后师从王绍贞(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郑健候等人,杨新伦先生为了生计,先后在广东、上海、天津、沈阳等地任过保险公司职员等职务。1953年,杨新伦先生回到广东,被吸收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从而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1960年9月,南国最高音乐学府——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杨新伦先生被聘任为古琴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
+
 杨新伦(1898—1990),广东省[[番禺县]]鸦湖乡人,早在广东昆维女子师范学校、[[江苏]][[镇江市|镇江]]闽城中学、上海精武体育会等人武术教师。一次听了著名琴家吴纯白演奏古琴后,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艺术]]魅力所吸引,先后师从王绍贞(广西人)、卢家炳(广东中山人)、郑健候等人,杨新伦先生为了生计,先后在广东、上海、[[ 天津]] 、沈阳等地任过保险公司职员等职务。1953年,杨新伦先生回到广东,被吸收为广东省文史研究馆任研究员,从而结束了近半个[[世纪]]的漂泊生涯。1960年9月,南国最高音乐学府——广州音乐专科学校(即今星海音乐学院)开设古琴专业,杨新伦先生被聘任为古琴教师,学生有谢导秀、关庆耀等人。
  
 
1964年后杨新伦先生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
 
1964年后杨新伦先生又在家中设帐传授岭南琴学,主要门生有袁建城、罗巧灵、区君虹、王怀志、林仲伟等人。
行 29: 行 33:
 
 星海音乐学院有关[[教授]]正在为岭南古琴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殚精竭虑,他们为保护人类精神文明火种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品德令人敬佩和感动。
 
 星海音乐学院有关[[教授]]正在为岭南古琴申报世界口头及非物质文化遗产殚精竭虑,他们为保护人类精神文明火种所表现出来的敬业精神和无私品德令人敬佩和感动。
  
 +
==视频==
 +
===<center> 岭南琴派  相关视频</center>===
 +
<center>《秋风词》演奏——岭南琴派唐畅
 +
</center>
 +
<center>{{#iDisplay:c0950e8zq1y|560|390|qq}}</center>
 +
 +
<center>岭南派古琴专题片《琴道》
 +
</center>
 +
<center>{{#iDisplay:s0854r513a3|560|390|qq}}</center>
 +
 +
==参考文献==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Category:910 音樂總論]]
 +
[[Category:古琴演奏家]]

於 2024年2月2日 (五) 23:29 的最新修訂

嶺南琴派是古琴琴派的一支,發源並主要存在於嶺南地區。而現在其已經被被列入第二批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此外也是廣州和東莞等城市的市級文化遺產。在第二批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中,謝導秀為嶺南古琴代表[1]

歷史脈絡

嶺南派的創始人是清道光年間的廣東新會人黃景星(字煟南,?——1842),琴藝學自其父及兄黃觀炯(1761-1814),由於官考屢次失敗,生活貧困,只得寓琴為樂。晚年客居廣州,並與陳綺石等人組織琴社,切磋琴藝。

黃景星在1836年編輯的《悟雪山房琴譜》自序中說:「餘生也晚,適當老成。凋謝之秋,竊取先君子手抄《古岡遺譜》一帙,按而習之,而苦心與手,不能相應也。已末歲得晤香山(今廣東中山縣)何琴齋洛書並其翩君耕耘文祥先生,始知心與手合,音與意合之旨。拜受十餘曲並前所習者,祥加?訂……」《悟雪山房琴譜》共收集琴曲有五十首,大多出自《古岡遺譜[2]

南宋末年,金元入侵中原,南宋皇室被迫從臨安(即今杭州)南遷至岡州崖山,改號祥興。祥興三年,金兵追至,南宋愛國丞相陸秀夫身背少帝趙昺在崖門投水殉國,從而結束了宋朝的歷史。相傳《古岡遺譜》就是在當時遺留下來的古琴譜。

由於宋室的南遷,也把中原文化帶來廣東,特別對廣東的琴學發展帶來極大的影響。在後來的幾百年中,廣東琴學昌盛,琴人輩出,影響較大的有:陳白沙、陳秋濤、鄺海雪、何洛書、何文祥、黃觀洞、黃景星、陳綺石、莫南橋、趙古農、何耀琨、楊錫泉、李寶光、黃炳堃、何斌襄、董百慶、梁啟運、釋聞一、陳予壯、陳子升、張可園、張二喬、鄧爾雅、朱啟連、陳曇、汪少庸、李仙根、陳恭尹、張西銘、曾卓如、何增佑、榮慶端、梁於渭、梁覺住、梁月槎、朱子宜、潘寶璜、黃詠雨、居廉、馮燧川、陳叔舉、榮心言、程竹韻、談少撫、鄭夫人、鄭健候、梁老太、孫慕唐、盧家炳、招鑒芬、周桂菁、楊新倫、莫尚德、莫仲予、麥漢興、謝灃、胡瑋陽等人。藏琴方面:有《綠綺台》、《春雷》、《都梁》、《天蠁》、《松雪》、《振玉》、《水仙》、《韻馨》、《松皇戛玉》、《松風》、《中和》、《谷響》、《流泉》、《蕙蘭》等名琴。琴學論著方面:有黃景星的《悟雪山房琴譜》(1836),何斌襄的《琴學匯成》(1869),朱啟連《鄂公祠說琴錄》,容慶端的《琴瑟合譜》等。

迄今為止,已發現的《古岡遺譜》琴曲有《碧澗流泉》、《漁樵問答》、《懷古》、《鷗鷺忘機》、《玉樹臨風》、《雙鶴聽泉》、《神化引》、《平沙落雁》、《烏夜啼》等。這些琴曲的演奏手法與其他流派的傳譜有很大區別,象《鷗鷺忘機》與其他版本和流派的《鷗》曲簡直是同名異曲,《漁樵問答》、《碧澗流泉》等曲的演奏風格充分體現了嶺南琴派的古樸、剛健、爽朗、明快的特點。

嶺南琴派的近代主要代表人物是鄭健候和楊新倫先生。楊新倫師從鄭健候,而鄭健候學琴於其祖母鄭夫人。鄭健候,廣東中山縣人,生卒年不詳。鄭先生身材矮小,但指力過人。鄭家祖傳名琴《松雪》一張,連當時已聞名全國的琴家楊蒔伯都彈弄無聲,唯鄭先生彈奏此琴錚錚作響。1929年,楊新倫為得到嶺南琴藝真傳,好不容易才找到鄭健候先生,由於鄭先生孤身一人,楊新倫便把鄭先生供養在家中達二十年之久,後由於戰事爆發而失去聯絡。

楊新倫(1898—1990),廣東省番禺縣鴉湖鄉人,早在廣東昆維女子師範學校、江蘇鎮江閩城中學、上海精武體育會等人武術教師。一次聽了著名琴家吳純白演奏古琴後,被古琴的高雅清逸的藝術魅力所吸引,先後師從王紹貞(廣西人)、盧家炳(廣東中山人)、鄭健候等人,楊新倫先生為了生計,先後在廣東、上海、天津、瀋陽等地任過保險公司職員等職務。1953年,楊新倫先生回到廣東,被吸收為廣東省文史研究館任研究員,從而結束了近半個世紀的漂泊生涯。1960年9月,南國最高音樂學府——廣州音樂專科學校(即今星海音樂學院)開設古琴專業,楊新倫先生被聘任為古琴教師,學生有謝導秀、關慶耀等人。

1964年後楊新倫先生又在家中設帳傳授嶺南琴學,主要門生有袁建城、羅巧靈、區君虹、王懷志、林仲偉等人。

當代嶺南琴派重要的代表人之一謝導秀,1963年畢業於廣州音樂專科學校民樂系古琴專業,師承嶺南琴派一代宗師楊新倫先生。三十多年來,謝導秀致力於嶺南派古琴藝術的研究和教學工作,重新紀錄整理和打譜《古岡遺譜》琴曲,在家設壇傳授嶺南琴學。曾先後赴北京、成都、蘇州、鎮江及香港等地演出交流,其演奏琴曲多次在中央電台、中央電視台、廣東電台、廣東電視台、無錫電台等播出。至2019年為止,謝導秀已收徒五十餘人,學有所成者如高欲生、伍翠群、陳磊、陳瑞明、黃振成、謝明強、方錦龍、沈繼承等,繼往開來者有許海帆、謝東笑、唐暢等。他們廣泛分布在廣州、江門、深圳、珠海、佛山、香港、台灣、日本、新加坡等地。嶺南琴韻將永遠在南國天地和一切熱愛她的人們中迴響、古岡遺音定將綻放新蕾、永吐芬芳。

前景展望

值得一提的是《古岡遺譜》中的古岡,即廣東新會縣(現為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因新會古稱「岡州」。

學者型琴人許海帆在對嶺南古琴的鈎陳索隱尤其是陳白沙於古岡遺譜的整理從而對嶺南古琴的傳承方面作出了大量不為人知的工作,以大量確鑿的證據和毋庸置疑的史料最終證實嶺南古琴的發源地是江門新會,並且對陳白沙的琴學思想和其反省內修、鳶飛魚躍、天理自得的理學思想第一次做了系統的探索性梳理研究。

執教於星海音樂學院的謝東笑老師對古琴的現代發展尤其是與其他民樂的合奏甚至與西洋樂器的協奏做了許多前無古人的嘗試。

星海音樂學院有關教授正在為嶺南古琴申報世界口頭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殫精竭慮,他們為保護人類精神文明火種所表現出來的敬業精神和無私品德令人敬佩和感動。

視頻

嶺南琴派 相關視頻

《秋風詞》演奏——嶺南琴派唐暢
嶺南派古琴專題片《琴道》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