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州治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州治,即古代州的治所古代地方政区名,治所是政府驻地,因此,州治即类似于今天各地级市的政府驻地。中文名 州治 类 别官署 萌 芽 西汉时期 形 成东汉 解 释 旧时一州最高行政长官的官署[1]

州治
圖片來自百度

目录

1 历史沿革.2 后期发展.

历史沿革

州作为行政区划,在西汉时期萌芽发展,到东汉宣告形成。自元封五年(西元前106年),始在郡之上又设了十三行部,每部派一刺史,每个行部管辖若干郡(国)。但此时的行部是监察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区。东汉末年,地方多事。中平五年,朝廷选重臣出任刺史,称州牧,掌一州军民。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至此,中国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县两级制度变为州郡县三级制。十三个州为:司隶(治雒阳)、徐州(治邳县)、青州(治临淄)、豫州(治谯县)、冀州(治高邑)、并州(治晋阳)、幽州(治蓟县)、兖州(治昌邑)、凉州(治陇县)、益州(治雒县)、荆州(治汉寿)、扬州(治历阳)和交州(治龙编)。兴平元年(194年),又分雍州。则至汉亡,全国有十四州。州从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后期发展

汉亡后,州郡治任然被各代延续数百年,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的州郡时期主要是秦朝隋朝。唐宋为道路制,元明清时为行省制。所以唐代的州,大体只相当于两汉时的一个郡,唐时的州治更类似于两汉时的郡治了。

州治
圖片來自百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