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巢湖民歌」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创建页面,内容为“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
 
 
行 1: 行 1: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
{| class="wikitable" align="right"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 巢湖民歌</big>'''
 +
|-
 +
|<center><img src=https://so1.360tres.com/t01685db58d840aef37.jpg width="300"></center>
 +
<small>[https://baike.so.com/gallery/list?ghid=first&pic_idx=1&eid=7910895&sid=8184990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small>
 +
|-
 +
| style="background: #FF2400" align= center|  '''<big></big>'''
  
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巢湖民歌以号子、山歌、小调三大门类为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传。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及相对统一的结构风格,又在与毗邻地带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声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在音乐形式上基本上是单声音乐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 。
+
|-
  
2006年5月20日,巢湖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编号:Ⅱ-6 。
+
| align= light|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巢湖民歌
 中文名称
 
巢湖民歌
 
  
 批准时间
+
 批准时间 ;2006 年5月20日
2006 年5月20日
 
  
 非遗级别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国家级
 
  
+
 申报地区 ;安徽省巢湖市
 申报地区
+
 
 安徽省巢湖市
+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
 
 +
遗产编号;Ⅱ-6
 +
|}
 +
 
 +
'''巢湖民歌''', 安徽省巢湖市 地方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ref>[https://www.sohu.com/a/666871924_121124427?scm=1102.xchannel:325:100002.0.6.0  放歌池州 巢湖民歌再获佳绩 ] , 搜狐, 2023-04-14 </ref>
  
  遗产
+
  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巢湖民歌以号子、山歌、小调三大门 为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 。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及相对 一的结构风格,又在与毗邻地带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声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在音乐形式上基本上是单声 音乐 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 。
传统音乐
 
  
遗产编号
+
2006年5月20日,巢湖民歌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 遗产 名录。 编号: Ⅱ-6
Ⅱ-6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代表性传承人内容来源于非遗大数据平台
 
   
 
   
 
 彭声扬
 
 彭声扬
 +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国家级非遗传承人
目录
 
1发展历史
 
2文化特征
 
3代表作品
 
4传承保护
 
5社会影响
 
折叠编辑本段发展历史
 
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并一直传唱至今。
 
  
 在民间传说和原始民歌歌词的零散记载中,人们可推算出巢湖民歌的起源,并将其历史追溯到南宋、元朝时期。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传统音乐一样,巢湖民歌也是随着当地语言的产生而形成,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歌唱语言,也是一种将语言加以延伸升华后的音乐艺术。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聪慧的歌唱者采取"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见什么唱什么,走到哪唱到哪,干什么活唱什么歌,巢湖民歌便在当地人的生活劳动和喜怒哀乐中产生,再经过世代的传播、继承和创新而不断丰富、完善,出现了号子、山歌和各种小调,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体系 。
+
==发展历史==
 +
伴随着巢湖悠久的历史,巢湖民歌经历了一个由简而繁、由单一而多样的[[演变]]过程,并一直传唱至今。
 +
 
 +
 在民间传说和原始民歌歌词的零散记载中,人们可推算出巢湖民歌的起源,并将其历史追溯到南宋、元朝时期。与中国其他地方的传统音乐一样,巢湖民歌也是随着当地语言的产生而形成,是一种富有音乐性的歌唱语言,也是一种将语言加以延伸升华后的音乐艺术。巢湖人爱唱、爱编民歌。聪慧的歌唱者采取"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见什么唱什么,走到哪唱到哪,干什么活唱什么歌,巢湖民歌便在当地人的生活劳动和喜怒哀乐中产生,再经过世代的传播、继承和创新而不断丰富、完善,出现了号子、[[ 山歌]] 和各种小调,并最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民歌体系 。
  
折叠编辑本段 文化特征
+
== 文化特征==
折叠 民歌形式
+
=== 民歌形式===
 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及相对统一的结构风格,又在与毗邻地带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声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不但数量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民歌形式包括反映劳动生产、劳动生活及情趣、爱情生活和风俗习惯等主要方面。
+
 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体裁以及相对统一的结构风格,又在与毗邻地带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种声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不但[[ 数量]] 多,而且内容丰富多彩。民歌形式包括反映劳动生产、劳动生活及情趣、爱情生活和风俗习惯等主要方面。
  
 反映劳动生产的民歌占巢湖民歌的多数。其主要集中在号子、山歌、秧歌等类民歌中。如《舂米号子》《打夯号子》《薅稻歌》《喊秧歌》《小小水车八尺长》《唱得大地披绿装》等,通过这些民歌可以看出民歌和劳动间的关系。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唱起民歌既可以统一步伐、协调动作,又可以自娱自乐,减轻疲劳,舒缓精神,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劳作中的情趣。还有一些民歌把生产技能和劳动常识融在歌词中,直接传授劳动知识。
+
 反映劳动生产的民歌占巢湖民歌的多数。其主要集中在号子、山歌、秧歌等类民歌中。如[[ 《舂米号子》]] 《打夯号子》《薅稻歌》《喊秧歌》《小小水车八尺长》《唱得大地披绿装》等,通过这些民歌可以看出民歌和劳动间的关系。在繁重的体力劳动中,唱起民歌既可以统一步伐、协调动作,又可以自娱自乐,减轻疲劳,舒缓精神,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增加生产劳作中的情趣。还有一些民歌把生产技能和劳动常识融在歌词中,直接传授劳动知识。
  
 反映劳动生活和情趣的民歌,有居巢民歌《唱四季》《唤小牛》,庐江民歌《十里长冲好风光》等。
+
 反映劳动生活和情趣的民歌,有居巢民歌《唱四季》《唤小牛》,庐江民歌[[ 《十里长冲好风光》]] 等。
  
 
 反映爱情生活方面的民歌在巢湖民歌中占的比例也比较大,而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恋和婚姻生活。如和县民歌《打茼蒿》,居巢民歌《四季相思》,庐江民歌《郎唱山歌妹知音》,无为民歌《来年春日等哥回》《送晚茶》等。
 
 反映爱情生活方面的民歌在巢湖民歌中占的比例也比较大,而且从多个侧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爱恋和婚姻生活。如和县民歌《打茼蒿》,居巢民歌《四季相思》,庐江民歌《郎唱山歌妹知音》,无为民歌《来年春日等哥回》《送晚茶》等。
  
 反映人民群众风俗习惯的民歌如居巢民歌《灯歌》《划龙船》等;有的是在各个节气中演唱,带有纪念性和仪式性的歌曲,如无为民歌《老龙下河快如飞》;还有一类则是婚丧仪式中演唱的歌曲,如无为民歌《吹吹打打就进了婆家门》等。这些民歌主要表现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的内容乞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避免灾害;有的内容则是祝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还有的内容则是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
+
 反映人民群众风俗习惯的民歌如居巢民歌[[ 《灯歌》]] 《划龙船》等;有的是在各个节气中演唱,带有纪念性和仪式性的歌曲,如无为民歌《老龙下河快如飞》;还有一类则是婚丧仪式中演唱的歌曲,如无为民歌《吹吹打打就进了婆家门》等。这些民歌主要表现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的内容乞求神灵保佑[[ 风调雨顺]] 、避免灾害;有的内容则是祝愿身体健康、长命百岁;还有的内容则是希望有一个和平安定的生活环境 。
  
折叠 民歌分类
+
=== 民歌分类===
 
 巢湖民歌以号子、秧歌、小调三大门类为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传,但这些少量的民歌体裁在巢湖民歌中一般都被归并入小调类。
 
 巢湖民歌以号子、秧歌、小调三大门类为主,其他如舞歌、风俗歌、儿歌以及属于亚民歌范畴的生活音调为数不多,也有流传,但这些少量的民歌体裁在巢湖民歌中一般都被归并入小调类。
  
 号子有巢湖船夫号子、船工号子、木排号子、春米号子、划船号子、打夯号子、搬运号子、车水号子等。号子是伴随劳动产生的,因而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曲调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十分口语化,容易演唱。号子由于地域不同、工种不同,因此分布差别很大。
+
 号子有巢湖船夫号子、船工号子、木排号子、春米号子、划船号子、[[ 打夯号子]] 、搬运号子、车水号子等。号子是伴随劳动产生的,因而旋律铿锵有力,节奏性很强,曲调与地方语言音调紧密结合,十分口语化,容易演唱。号子由于地域不同、工种不同,因此分布差别很大。
  
 秧歌是巢湖民歌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巢湖水域丰富,是稻米产区,水乡秧歌的传唱由来已久,其种类主要分为喊秧歌、丫头调薅稻歌、耘田歌、风摆柳、刘姐姐、犟颈红等。巢湖秧歌以"喊秧歌"最为著名,主要流传于居巢区,无为、庐江等县也有流传,但数量不多。"喊秧歌"的演唱形式一般由领唱和帮唱组合而成,它的节奏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嘹亮,具有山歌风味,在旋律中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曲调变得特别优美动听。"喊秧歌"的内容主要以歌唱劳动为主。"丫头调"是广泛流传在巢湖地区的秧歌的另一种主要形式,因为唱至最后都有"啊,丫头子哎"的衬词而得名。其旋律优美,音域不宽,便于演唱。秧歌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但有反映劳动和生活的,还有反映历史题材的,也有反映爱情的。"薅稻歌"是流传在和县一带的秧歌,其演唱形式与"丫头调有些相似,也是由领唱和帮唱组成,但帮唱时不唱歌词,只唱由衬词构成的乐句。另外,帮唱部分结构比"丫头调"复杂而庞大。"刘姐姐"也是流传在居巢区的一种秧歌,这类秧歌的内容大多反映爱情生活。与水光湖色的秧歌不同,山歌则是在山野里唱的歌曲。其节奏舒展,旋律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巢湖流传的有车水山歌(靠山音)、放牛山歌、采茶山歌等。
+
 秧歌是巢湖民歌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种。巢湖水域丰富,是稻米产区,水乡秧歌的传唱由来已久,其种类主要分为喊秧歌、丫头调薅稻歌、耘田歌、风摆柳、刘姐姐、犟颈红等。巢湖秧歌以"喊秧歌"最为著名,主要流传于居巢区,无为、庐江等县也有流传,但数量不多。"喊秧歌"的演唱形式一般由领唱和帮唱组合而成,它的节奏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嘹亮,具有山歌风味,在旋律中用了大量的装饰音,使曲调变得特别优美动听。"喊秧歌"的内容主要以歌唱劳动为主。"丫头调"是广泛流传在巢湖地区的秧歌的另一种主要[[ 形式]] ,因为唱至最后都有"啊,丫头子哎"的衬词而得名。其旋律优美,音域不宽,便于演唱。秧歌内容也十分丰富,不但有反映劳动和生活的,还有反映历史题材的,也有反映爱情的。"薅稻歌"是流传在和县一带的秧歌,其演唱形式与"丫头调有些相似,也是由领唱和帮唱组成,但帮唱时不唱歌词,只唱由衬词构成的乐句。另外,帮唱部分结构比"丫头调"复杂而庞大。"刘姐姐"也是流传在居巢区的一种秧歌,这类秧歌的内容大多反映爱情生活。与水光湖色的秧歌不同,山歌则是在山野里唱的歌曲。其节奏舒展,旋律高亢嘹亮,优美动听。巢湖流传的有车水山歌(靠山音)、放牛山歌、采茶山歌等。
  
 
 小调主要是指在城镇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歌,其数量颇大,内容也复杂多样,雅俗悬殊较为明显。其主要有灯歌、门歌、卖杂货等。
 
 小调主要是指在城镇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民歌,其数量颇大,内容也复杂多样,雅俗悬殊较为明显。其主要有灯歌、门歌、卖杂货等。
  
 巢湖处于皖中江淮之间的独特位置,东西南北毗邻地带的诸多民歌在这里交流,多种声腔也在这里融合。在与相互毗邻地带的民歌交流融合中形成音乐兼容并蓄、诸多声腔竞发的格局,巢湖民歌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但同是在巢湖地区境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不同,民歌流传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民歌,唱法也不同,各具特色,如秧歌一般流传于稻米产区,山歌则更多地流传于山区丘地带。同样是秧歌,在唱法上司集、炯炀、银屏等地就各有各的唱法 。
+
 巢湖处于皖中江淮之间的独特位置,东西南北毗邻地带的诸多民歌在这里[[ 交流]] ,多种声腔也在这里融合。在与相互毗邻地带的民歌交流融合中形成音乐兼容并蓄、诸多声腔竞发的格局,巢湖民歌逐渐形成了强烈的区域性特征。但同是在巢湖地区境内,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区域不同,民歌流传的种类也不尽相同。即使是同一种类的民歌,唱法也不同,各具特色,如秧歌一般流传于稻米产区,山歌则更多地流传于山区丘地带。同样是[[ 秧歌]] ,在唱法上司集、炯炀、银屏等地就各有各的唱法 。
  
折叠 音乐形式
+
=== 音乐形式===
 
 巢湖民歌在音乐形式上基本上是单声音乐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旋律上比较平稳,旋法上主要特点是三音列级进或环绕的典型四度进行,旋律走向以下行居多。
 
 巢湖民歌在音乐形式上基本上是单声音乐体制,绝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宽,通常是八、九度。旋律上比较平稳,旋法上主要特点是三音列级进或环绕的典型四度进行,旋律走向以下行居多。
  
 
 调式上普遍是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宫、商、角调式都很少见不同宫系的转调,除个别由外地区传入或受之较深影响的曲目临时离转调,有时出现四、五度关系外,转调一般不存在,同宫系统的转调式转换和游移,倒是常见,尤其是本地区徵调式民歌常常含有很鲜明的羽调色彩,徵羽交替非常普遍。
 
 调式上普遍是五声徵调式和五声羽调式,宫、商、角调式都很少见不同宫系的转调,除个别由外地区传入或受之较深影响的曲目临时离转调,有时出现四、五度关系外,转调一般不存在,同宫系统的转调式转换和游移,倒是常见,尤其是本地区徵调式民歌常常含有很鲜明的羽调色彩,徵羽交替非常普遍。
  
 在节奏、节拍方面,山歌、秧歌等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非律动和变换拍子较为普遍,号子和小调的节拍则基本上是偶数拍子,即二拍和四拍。
+
 在节奏、节拍方面,山歌、秧歌等的节奏是比较自由的,非律动和变换拍子较为[[ 普遍]] ,号子和小调的节拍则基本上是偶数拍子,即二拍和四拍。
  
 
 在音乐结构上,巢湖民歌主要有单句式、上下句、起承转合式、五句头、多句连缀和乐段扩展等多种类型,少数曲目并有对置、对比乐段,构成二部式,个别曲目如《庐江灯歌》,乐段再现之间还可自由插入几首短小而风格相近的民歌,构成别具一格的回旋曲式 。
 
 在音乐结构上,巢湖民歌主要有单句式、上下句、起承转合式、五句头、多句连缀和乐段扩展等多种类型,少数曲目并有对置、对比乐段,构成二部式,个别曲目如《庐江灯歌》,乐段再现之间还可自由插入几首短小而风格相近的民歌,构成别具一格的回旋曲式 。
  
折叠 创作特征
+
=== 创作特征===
 巢湖民歌的歌词语言朴素生动,口语化、生活化,衬词较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是巢湖民歌最显著的特征,是造就巢湖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和"十唱九不同"的根本原因。所谓"望风采柳",即在劳动生产生活中见什么就唱什么。在各种场合都用编歌、唱歌来交流思想、抒发情感,表达劳动生活及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者的疲劳,相互鼓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巢湖秧歌,又称"喊秧歌"是本地最为流行的一种民歌。一到栽秧季节,劳动人民在水田中边劳动边喊唱,开秧门时唱,拔秧时唱,抛秧把时唱,插秧时唱,薅草时也唱领众和,场面壮观。以"望风采柳"形式创作的民歌,无拘无束,即兴而出,张口就唱,浅显易懂,群众基础广,自然流传开来,是当地盛行的传统艺术形式 。
+
 巢湖民歌的歌词语言朴素生动,口语化、生活化,衬词较多,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望风采柳"的创作形式,是巢湖民歌最显著的特征,是造就巢湖民歌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和"十唱九不同"的根本原因。所谓"望风采柳",即在劳动生产生活中见什么就唱什么。在各种场合都用编歌、唱歌来交流[[ 思想]] 、抒发情感,表达劳动生活及丰收的喜悦,缓解劳动者的疲劳,相互鼓励,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巢湖秧歌,又称"喊秧歌"是本地最为流行的一种民歌。一到栽秧季节,劳动人民在水田中边劳动边喊唱,开秧门时唱,拔秧时唱,抛秧把时唱,插秧时唱,薅草时也唱领众和,场面壮观。以"望风采柳"形式创作的民歌,无拘无束,即兴而出,张口就唱,浅显易懂,群众基础广,自然流传开来,是当地盛行的传统艺术形式 。
 +
 
 +
==代表作品==
 +
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对花》[[《喊秧歌》]]《刘姐姐》《吓老鹰》等 。
 +
 
 +
== 相关视频 ==
 +
<center>
 +
{{#iDisplay:h053624e8he|480|270|qq}}
 +
<center>教唱巢湖民歌</center>
 +
</center>
 +
== 参考资料 ==
  
  折叠编辑本段代表作品
+
[[Category: 630 中國文化史]] [[Category:670 中國地方志總論]]
  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对花》《喊秧歌》《刘姐姐》《吓老鹰》等
 

於 2023年5月9日 (二) 06:45 的最新修訂

巢湖民歌

來自 呢圖網 的圖片

中文名稱;巢湖民歌

批准時間;2006年5月20日

非遺級別;國家級

申報地區;安徽省巢湖市

遺產類別;傳統音樂

遺產編號;Ⅱ-6

巢湖民歌,安徽省巢湖市地方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1]

伴隨着巢湖悠久的歷史,巢湖民歌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由單一而多樣的演變過程。巢湖民歌以號子、山歌、小調三大門類為主,其他如舞歌、風俗歌、兒歌以及屬於亞民歌範疇的生活音調為數不多,也有流傳。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體裁以及相對統一的結構風格,又在與毗鄰地帶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種聲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在音樂形式上基本上是單聲音樂體制,絕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寬,通常是八、九度 。

2006年5月20日,巢湖民歌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編號:Ⅱ-6 。

代表性傳承人內容來源於非遺大數據平台

彭聲揚

國家級非遺傳承人

發展歷史

伴隨着巢湖悠久的歷史,巢湖民歌經歷了一個由簡而繁、由單一而多樣的演變過程,並一直傳唱至今。

在民間傳說和原始民歌歌詞的零散記載中,人們可推算出巢湖民歌的起源,並將其歷史追溯到南宋、元朝時期。與中國其他地方的傳統音樂一樣,巢湖民歌也是隨着當地語言的產生而形成,是一種富有音樂性的歌唱語言,也是一種將語言加以延伸升華後的音樂藝術。巢湖人愛唱、愛編民歌。聰慧的歌唱者採取"望風采柳"的創作形式,見什麼唱什麼,走到哪唱到哪,幹什麼活唱什麼歌,巢湖民歌便在當地人的生活勞動和喜怒哀樂中產生,再經過世代的傳播、繼承和創新而不斷豐富、完善,出現了號子、山歌和各種小調,並最終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民歌體系 。

文化特徵

民歌形式

巢湖民歌既有代表性的體裁以及相對統一的結構風格,又在與毗鄰地帶的民歌的交融中,形成了多種聲腔共存的格局。巢湖民歌不但數量多,而且內容豐富多彩。民歌形式包括反映勞動生產、勞動生活及情趣、愛情生活和風俗習慣等主要方面。

反映勞動生產的民歌占巢湖民歌的多數。其主要集中在號子、山歌、秧歌等類民歌中。如《舂米號子》《打夯號子》《薅稻歌》《喊秧歌》《小小水車八尺長》《唱得大地披綠裝》等,通過這些民歌可以看出民歌和勞動間的關係。在繁重的體力勞動中,唱起民歌既可以統一步伐、協調動作,又可以自娛自樂,減輕疲勞,舒緩精神,從而提高生產效率,增加生產勞作中的情趣。還有一些民歌把生產技能和勞動常識融在歌詞中,直接傳授勞動知識。

反映勞動生活和情趣的民歌,有居巢民歌《唱四季》《喚小牛》,廬江民歌《十里長沖好風光》等。

反映愛情生活方面的民歌在巢湖民歌中占的比例也比較大,而且從多個側面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愛戀和婚姻生活。如和縣民歌《打茼蒿》,居巢民歌《四季相思》,廬江民歌《郎唱山歌妹知音》,無為民歌《來年春日等哥回》《送晚茶》等。

反映人民群眾風俗習慣的民歌如居巢民歌《燈歌》《划龍船》等;有的是在各個節氣中演唱,帶有紀念性和儀式性的歌曲,如無為民歌《老龍下河快如飛》;還有一類則是婚喪儀式中演唱的歌曲,如無為民歌《吹吹打打就進了婆家門》等。這些民歌主要表現勞動人民對幸福生活的追求。有的內容乞求神靈保佑風調雨順、避免災害;有的內容則是祝願身體健康、長命百歲;還有的內容則是希望有一個和平安定的生活環境 。

民歌分類

巢湖民歌以號子、秧歌、小調三大門類為主,其他如舞歌、風俗歌、兒歌以及屬於亞民歌範疇的生活音調為數不多,也有流傳,但這些少量的民歌體裁在巢湖民歌中一般都被歸併入小調類。

號子有巢湖船夫號子、船工號子、木排號子、春米號子、划船號子、打夯號子、搬運號子、車水號子等。號子是伴隨勞動產生的,因而旋律鏗鏘有力,節奏性很強,曲調與地方語言音調緊密結合,十分口語化,容易演唱。號子由於地域不同、工種不同,因此分布差別很大。

秧歌是巢湖民歌中最具地方特色的一種。巢湖水域豐富,是稻米產區,水鄉秧歌的傳唱由來已久,其種類主要分為喊秧歌、丫頭調薅稻歌、耘田歌、風擺柳、劉姐姐、犟頸紅等。巢湖秧歌以"喊秧歌"最為著名,主要流傳於居巢區,無為、廬江等縣也有流傳,但數量不多。"喊秧歌"的演唱形式一般由領唱和幫唱組合而成,它的節奏舒展、自由,旋律高亢嘹亮,具有山歌風味,在旋律中用了大量的裝飾音,使曲調變得特別優美動聽。"喊秧歌"的內容主要以歌唱勞動為主。"丫頭調"是廣泛流傳在巢湖地區的秧歌的另一種主要形式,因為唱至最後都有"啊,丫頭子哎"的襯詞而得名。其旋律優美,音域不寬,便於演唱。秧歌內容也十分豐富,不但有反映勞動和生活的,還有反映歷史題材的,也有反映愛情的。"薅稻歌"是流傳在和縣一帶的秧歌,其演唱形式與"丫頭調有些相似,也是由領唱和幫唱組成,但幫唱時不唱歌詞,只唱由襯詞構成的樂句。另外,幫唱部分結構比"丫頭調"複雜而龐大。"劉姐姐"也是流傳在居巢區的一種秧歌,這類秧歌的內容大多反映愛情生活。與水光湖色的秧歌不同,山歌則是在山野里唱的歌曲。其節奏舒展,旋律高亢嘹亮,優美動聽。巢湖流傳的有車水山歌(靠山音)、放牛山歌、採茶山歌等。

小調主要是指在城鎮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民歌,其數量頗大,內容也複雜多樣,雅俗懸殊較為明顯。其主要有燈歌、門歌、賣雜貨等。

巢湖處於皖中江淮之間的獨特位置,東西南北毗鄰地帶的諸多民歌在這裡交流,多種聲腔也在這裡融合。在與相互毗鄰地帶的民歌交流融合中形成音樂兼容並蓄、諸多聲腔競發的格局,巢湖民歌逐漸形成了強烈的區域性特徵。但同是在巢湖地區境內,所處的地理位置和區域不同,民歌流傳的種類也不盡相同。即使是同一種類的民歌,唱法也不同,各具特色,如秧歌一般流傳於稻米產區,山歌則更多地流傳于山區丘地帶。同樣是秧歌,在唱法上司集、炯煬、銀屏等地就各有各的唱法 。

音樂形式

巢湖民歌在音樂形式上基本上是單聲音樂體制,絕大部分的歌曲音域不寬,通常是八、九度。旋律上比較平穩,旋法上主要特點是三音列級進或環繞的典型四度進行,旋律走向以下行居多。

調式上普遍是五聲徵調式和五聲羽調式,宮、商、角調式都很少見不同宮系的轉調,除個別由外地區傳入或受之較深影響的曲目臨時離轉調,有時出現四、五度關係外,轉調一般不存在,同宮系統的轉調式轉換和游移,倒是常見,尤其是本地區徵調式民歌常常含有很鮮明的羽調色彩,徵羽交替非常普遍。

在節奏、節拍方面,山歌、秧歌等的節奏是比較自由的,非律動和變換拍子較為普遍,號子和小調的節拍則基本上是偶數拍子,即二拍和四拍。

在音樂結構上,巢湖民歌主要有單句式、上下句、起承轉合式、五句頭、多句連綴和樂段擴展等多種類型,少數曲目並有對置、對比樂段,構成二部式,個別曲目如《廬江燈歌》,樂段再現之間還可自由插入幾首短小而風格相近的民歌,構成別具一格的迴旋曲式 。

創作特徵

巢湖民歌的歌詞語言樸素生動,口語化、生活化,襯詞較多,富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望風采柳"的創作形式,是巢湖民歌最顯著的特徵,是造就巢湖民歌數量眾多、內容豐富和"十唱九不同"的根本原因。所謂"望風采柳",即在勞動生產生活中見什麼就唱什麼。在各種場合都用編歌、唱歌來交流思想、抒發情感,表達勞動生活及豐收的喜悅,緩解勞動者的疲勞,相互鼓勵,等等。值得一提的是巢湖秧歌,又稱"喊秧歌"是本地最為流行的一種民歌。一到栽秧季節,勞動人民在水田中邊勞動邊喊唱,開秧門時唱,拔秧時唱,拋秧把時唱,插秧時唱,薅草時也唱領眾和,場面壯觀。以"望風采柳"形式創作的民歌,無拘無束,即興而出,張口就唱,淺顯易懂,群眾基礎廣,自然流傳開來,是當地盛行的傳統藝術形式 。

代表作品

巢湖民歌代表曲目有《姑嫂對花》《喊秧歌》《劉姐姐》《嚇老鷹》等 。

相關視頻

教唱巢湖民歌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