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巧茶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巧茶

中文学名:巧茶

拉丁学名:Catha edulis Forssk

拼音:qiaocha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目:卫矛目

科:卫矛科

属:巧茶属

巧茶 (Catha edulis Forssk)为卫矛科巧茶属的植物,又名阿拉伯茶、也门茶、埃塞俄比亚茶、恰特草,分布在热带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半岛以及中国的海南、广西等地。东非常青灌木,叶含兴奋物质,可嚼碎食用,对人体中枢神经具有刺激作用,甚至上瘾,已被部分国家禁止进口。灌木,高达5米。小枝密被细小白色点状皮孔。叶对生,椭圆形或窄椭圆形,长4-7厘米,先端钝,短渐尖,基部窄楔形稍下延,边缘具明显密钝锯齿;

形态特征

株:植株高15-40厘米。

茎:根茎细长横走,有黑色宽披针形鳞片。

叶:叶单一,疏生,纸质,无毛;叶柄长5-16厘米,通常中部以下密生鳞片;叶片窄披针形或条状披针形,中部宽1.5-2.5厘米,渐尖头,基部楔形,全缘或浅波状,侧脉羽状。

果:孢子囊群条形,生于每组侧脉上侧1脉,单一(偶双生一脉);囊群盖同形。

叶柄长3-8毫米。花两性;聚伞花序单生叶腋,较短小,长宽均为1.5-2厘米,3-4次二歧分枝;花序梗、分枝及花梗均短粗;小聚伞具3花。花小,径3-5毫米,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圆状窄卵形或窄长圆形;雄蕊5,花丝明显,生于花盘外侧;花盘肥厚,浅杯状;心皮3,子房3室,每室具2胚珠,花柱短,柱头3裂。蒴果圆柱状,长约8毫米,成熟时每室具1或2种子。种子有极细点纹;假种皮橙红色,包种子下半部,并向下延伸呈翅状。

产地分布

分布:原产热带非洲。

功效和作用

巧茶的原产地为埃塞俄比亚,早在13世纪当地人已经咀嚼巧茶的嫩芽和叶子来抵抗饥饿和疲劳,后来嚼巧茶的习惯传到许多非洲和中东国家。不少学生和司机嚼食巧茶来提神醒脑,而农民和劳动者则嚼食巧茶来减轻疲劳。传统上巧茶是一种社交用的药物,现今也门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间辟为恰特草室,在那儿和亲朋好友嚼着巧茶,闲话家常,谈天说地。咀嚼巧茶使人感到思维清晰、精力充沛,觉得世间上没有办不到的事情。药力退却之后,咀嚼者多感沮丧,逻辑混乱,什么也不想做。[1]

参考来源

  1. 巧茶, 营销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