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茶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巧茶 |
中文學名:巧茶 拉丁學名:Catha edulis Forssk 拼音:qiaocha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目:衛矛目 科:衛矛科 屬:巧茶屬 |
巧茶 (Catha edulis Forssk)為衛矛科巧茶屬的植物,又名阿拉伯茶、也門茶、埃塞俄比亞茶、恰特草,分布在熱帶非洲、埃塞俄比亞、阿拉伯半島以及中國的海南、廣西等地。東非常青灌木,葉含興奮物質,可嚼碎食用,對人體中樞神經具有刺激作用,甚至上癮,已被部分國家禁止進口。灌木,高達5米。小枝密被細小白色點狀皮孔。葉對生,橢圓形或窄橢圓形,長4-7厘米,先端鈍,短漸尖,基部窄楔形稍下延,邊緣具明顯密鈍鋸齒;
形態特徵
株:植株高15-40厘米。
莖:根莖細長橫走,有黑色寬披針形鱗片。
葉:葉單一,疏生,紙質,無毛;葉柄長5-16厘米,通常中部以下密生鱗片;葉片窄披針形或條狀披針形,中部寬1.5-2.5厘米,漸尖頭,基部楔形,全緣或淺波狀,側脈羽狀。
果:孢子囊群條形,生於每組側脈上側1脈,單一(偶雙生一脈);囊群蓋同形。
葉柄長3-8毫米。花兩性;聚傘花序單生葉腋,較短小,長寬均為1.5-2厘米,3-4次二歧分枝;花序梗、分枝及花梗均短粗;小聚傘具3花。花小,徑3-5毫米,白色;花萼5裂,裂片三角狀卵形;花瓣5,長圓狀窄卵形或窄長圓形;雄蕊5,花絲明顯,生於花盤外側;花盤肥厚,淺杯狀;心皮3,子房3室,每室具2胚珠,花柱短,柱頭3裂。蒴果圓柱狀,長約8毫米,成熟時每室具1或2種子。種子有極細點紋;假種皮橙紅色,包種子下半部,並向下延伸呈翅狀。
產地分布
分布:原產熱帶非洲。
功效和作用
巧茶的原產地為埃塞俄比亞,早在13世紀當地人已經咀嚼巧茶的嫩芽和葉子來抵抗飢餓和疲勞,後來嚼巧茶的習慣傳到許多非洲和中東國家。不少學生和司機嚼食巧茶來提神醒腦,而農民和勞動者則嚼食巧茶來減輕疲勞。傳統上巧茶是一種社交用的藥物,現今也門人仍然把家中最好的房間闢為恰特草室,在那兒和親朋好友嚼着巧茶,閒話家常,談天說地。咀嚼巧茶使人感到思維清晰、精力充沛,覺得世間上沒有辦不到的事情。藥力退卻之後,咀嚼者多感沮喪,邏輯混亂,什麼也不想做。[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