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巴州区隶属于四川省巴中市,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之间,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邻南充市仪陇县,西连恩阳区,北界南江县。
巴州区幅员面积1294.91平方公里,辖6个街道、14个镇、2个乡,2019年,户籍人口71.38万,巴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91.92亿元,增长7.1%。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
巴州一水环绕、四龛佑城,境内始建于隋、兴盛于唐的东龛、南龛、西龛、北龛、摩崖造像多达7200余尊,被誉为“盛唐彩雕全国第一”,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巴州是巴文化的中心,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四川省首批命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是著名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平民教育家晏阳初等名人的故乡,“巴山背二歌”“皮影”被列入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元680年,唐太子李贤被贬居巴州,形成了“十六登高”的习俗并持续至今。[1]
目录
历史沿革
巴州区古属禹贡梁州之域,春秋时为巴子国,秦灭巴后置巴郡,西汉因之。
东汉和帝永元年三年(公元91年)始分宕渠县北境置汉昌县。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析置巴西郡。
晋惠帝复分巴西郡置宕渠郡。
南朝刘宋(公元420年-479年)末置归化郡,梁武帝天监二年(公元504年)置太谷郡,北朝魏宣武帝延昌三年(公元514年)于太谷郡北始置巴州,辖地最宽时,巴州领归化、哀戎、遂宁、义阳、木门、北水、伏虞、义安、隆城、梓潼、东宕渠、新兴、景阳等13郡,梁广、曾口、其章、始宁、平川、义阳、伏强、池川、难江、宣汉、安固、仪陇、大寅、相如、朗池、安汉、汉初、宕渠、绥安等19县,其境域除拥有整个巴河流域外,还南接今南部县,西南有今蓬安全部,并延伸至南充、武胜等,总面积22730平方公里。
隋炀帝大业二年(公元607年)罢州置清化郡。︰
唐复曰巴州属山南西道,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巴州改为清化郡。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清化郡复为巴州。
明初降州为县,寻复故,属四川布政使司保宁府。
清袭明制。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为县,恢复古名改为巴中县,先隶川北道,后属嘉陵道,二十四年(1935年)属第15行政督察区。
1950年,巴中解放,隶达县专区,属川北行署区。
1952年达县专区属四川省。
1970年达县专区改称达县地区。
1993年7月5日,国务院批准将达县地区更名为达川地区;设立巴中地区,撤销巴中县设立巴中市(县级),巴中地区行政公署驻巴中市。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巴中地区和县级巴中市,设立地级巴中市。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巴州区。巴中市设立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巴州镇。
2013年1月18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巴中市恩阳区,同意将巴州区一分为二,将巴州区的24个乡镇划归恩阳区管辖。[2]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0年6月14日,国务院批准新设立的巴州区,以原县级巴中市的行政区域为巴州区的行政区域。区政府驻巴州镇。
2005年3月25日,四川省政府批复︰撤销清江、曾口、鼎山、玉山、茶坝、花丛、渔溪、恩阳、平梁、化成、雪山11个片区工委办事处及巴州镇东城、西城、宕梁、江北、城守5个办事处,玉堂、奇章、中兴、白云、甘泉、店子、芦山、果敢、金山、独柏、同乐、天官、双凤、乐丰、镇庙、来龙、磨子、和平场、酒店、司城、明扬、青山、福星、东兴场、金光、柳岗、石门、南阳28个乡镇。将巴州镇所辖的大东等13个社区和西华等10个行政村划出设立4个街道;巴州镇所辖剩余部分行政区域以及原石门、白云和玉堂3个乡;将原奇章、中兴2个乡并入清江镇;将原店子、芦山、甘泉3个乡并入曾口镇;将原独柏乡并入梁永镇;将原果敢乡并入鼎山镇;将原同乐、金山、双凤3个乡并入玉山镇;将原天官乡并入关公乡;将原乐丰乡并入观音井镇;将原镇庙乡并入花丛镇;将原来龙乡并入柳林镇;将原磨子乡并入下八庙镇;将原和平场、酒店2个乡并入渔溪镇;将原明扬、司城2个乡并入恩阳镇;将原青山、福星、东兴场3个乡并入平梁乡;将原金光乡并入化成镇;将南阳乡并入寺岭乡;将原柳岗乡并入梓橦庙乡。
2011年4月,经四川省政府同意,巴中市巴中区部分行政区划调整︰
将江北街道的红岩河、后河2个社区和杨坝、中坝、插旗山3个村,巴州镇的塔子山、东华、摇铃、尖山寺、排垭、凉水井、碾盘寺、清莲、洪山9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东城街道管辖。
将回风街道的佛阳、南坝2个社区和西龛村,巴州镇的柏杨庙、擂鼓、大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西城街道管辖。
将平梁乡的新华、陇桥2个社区和八王、玉皇庙、仙人洞3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回风街道管辖。
将巴州镇的新桥、登高2个社区和岳家坡、青滩坡、风头山、牛鼻山、先锋寨、黄家坝、檬子河、铜堡、李家碥、苏山、三包、玉堂、侯家沟、管家沟、西溪沟、桥炉、长角梁、范家沟18个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江北街道管辖。
将巴州镇更名为大茅坪镇。原巴州镇幅员面积141平方千米,辖40个村(社区);调整后,大茅坪镇辖明星社区和白云、大茅坪、红垭、土地垭、得阳、孟家、南垭庙7个行政村,镇政府驻大茅坪村。巴城面积也将由过去30平方千米,扩展至100余平方千米。
2013年2月,将巴州区的恩阳、玉山、茶坝、观音井、花丛、柳林、下八庙、渔溪、青木、三河场、三汇、上八庙12个镇,石城、兴隆场、关公、三星、舞凤、双胜、群乐、万安、尹家、九镇、玉井、义兴12个乡划归新设立的恩阳区管辖。年末,全区辖6个街道、11个镇、13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风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大茅坪镇、清江镇、兴文镇、水宁寺镇、曾口镇、梁永镇、鼎山镇、大罗镇、化成镇、三江镇、枣林镇、光辉乡、花溪乡、大和乡、白庙乡、关渡乡、金碑乡、羊凤乡、凤溪乡、龙背乡、平梁乡、凌云乡、寺岭乡、梓橦庙乡。
2014年12月,省政府批复同意撤销兴文镇,设立兴文街道,街道办事处驻通州大道9号;省政府批复同意将清江镇、化成镇、宕梁街道和玉堂街道部分村组划归兴文街道办事处管辖;巴中市政府批复同意设立奇章街道、时新街道。
2015年5月,省政府批复同意平梁乡、寺岭乡、光辉乡、梓橦庙乡、凤溪乡撤乡设镇。
2019年12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同意巴中市调整巴州区行政区划:
销金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曾口镇管辖,曾口镇人民政府驻曾溪街54号。
撤销凌云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玉堂街道管辖,玉堂街道办事处驻北龛大道东段1号。
撤销关渡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清江镇管辖,清江镇人民政府驻文庙街128号。
撤销花溪乡,将其所属行政区域划归水宁寺镇管辖,水宁寺镇人民政府驻水宁街89号。
撤销羊凤乡和龙背乡,将原羊凤乡和原龙背乡所属行政区域划归鼎山镇管辖,鼎山镇人民政府驻龙柏街299号。
撤销梓橦庙镇,将原梓橦庙镇新华社区、梓橦庙村、道子坪村、大元山村、奎星楼村、陈家嘴村、三儿河村、小柳岗村所属行政区域划归化成镇管辖,化成镇人民政府驻奇章路192号。
撤销寺岭镇,设立天马山镇,以原寺岭镇和原梓橦庙镇柳岗社区、柳岗坪村、朝阳洞村、刘家坡村、谢家湾村、修行寺村所属行政区域为天马山镇的行政区域,天马山镇人民政府驻楠香街9号。[3]
区划详情
2019年12月,巴州区辖9个街道、15个镇、8个乡︰东城街道、西城街道、回风街道、宕梁街道、玉堂街道、江北街道等6个街道;大茅坪镇、清江镇、水宁寺镇、曾口镇、梁永镇、鼎山镇、大罗镇、化成镇、三江镇、枣林镇、平梁镇、光辉镇、天马山镇、凤溪镇等14个镇;大和乡、白庙乡等2个乡;63个社区、368个村。政府驻地为巴中市巴州区文庙街12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巴州区地处四川省东北部,大巴山南麓,介于东经106°21′~107°7′,北纬31°31′~32°4′之间,东接通江县、平昌县,南邻南充市仪陇县,西连恩阳区,北界南江县。幅员面积1294.91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巴州区属盆北低山区,地势北高南低。北及西北向南及西南倾斜。北部受大巴山构造影响,形成东北—西南走向,山脊标高一般在海拔900米左右,多窄谷陡坡。东部、东南部和西部,山脊标高一般500~700米,多构成台坎状低山和长梁高丘地貌,多中谷、窄谷。中部、西南部地势开阔,为平缓坡台状丘陵地貌,多连绵起伏的陇岗状低山和长菱状、馒头状浅丘,海拔高度350~600米。全部山脉来源于大巴山西段与米仓山复合部分。其走向多由北而南,逶迤蜿蜒。
气候
巴州区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7℃。日照时数1462小时,降水量1119毫米,无霜期275天,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适宜,四季分明,冬暖、春旱、夏热、秋凉。2016年平均气温为17.5℃,年总降水量1120毫米。
水文
巴州区其河流主要属渠江水系,有巴河、鳌溪河、双桥河等4条主流,主要有︰南江发源于铁船山,纵贯南江县中部接纳神潭河,南至巴州区接纳恩阳河后改称巴河,折向东南再接驷马河流入平昌县。通江,由大通江与小通江汇合后得名,上源有于家河、肖口河等,在澌滩接澌滩河(上源为喜神河),至平昌注入巴河。[4]
自然资源
生物资源
巴州区森林覆盖率达50.2%,森林蓄积593万立方米,有各类乔木、灌木、草本、蕨类、菌类植物600余种,其中国家重点Ⅰ级保护植物3种、Ⅱ级保护植物10种。有野生动物498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的Ⅰ级保护野生动物2种、Ⅱ级保护野生动物23种。可供药用的草本植物有200多种。木本植物中,发现的仅乔木有100余种、灌木30多种、竹类10余种,红豆、银杏、楠木、榕树、沙枣树等珍稀古树尚存有380多株。全区活立木总蓄量达669.24万立方米。可供药用的自然生长的草本植物,发现的有200多种;饲用草有26科,300多个品种,年蕴藏量100万吨以上。鸟类有30多种,兽类有20多种,其中︰画鸡、猕猴分别被国家列为一、二级保护动物。
水能资源
巴州区境内流域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条,水力资源蕴藏量7.71万千瓦,可开发量为2.64万千瓦。
矿藏资源
巴州区天然气蕴藏丰富,储量仅次于普光气田。
人口民族
巴州区以汉族为主体民族,2016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73.5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26万人。全年出生人口8620人,出生率为11.7‰;死亡人口4855人,死亡率为6.6‰;自然增长率为4.9‰,比上年增加0.89个千分点。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7:100(以女孩为100)。常住人口67.82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1.5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6.32万人,城镇化率为61.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2017年6月,巴州区户籍人口75.2万,其中农业人口48.1万。
2019年末,全区户籍人口71.38万人,常住人口67.9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42.41万人,乡村常住人口25.58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2.37%。
经济
综述
2016年,巴州区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27.63亿元,增长8.1%;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4.39亿元、50.21亿元和63.03亿元,同比增长4.2%、10.3%和7.1%。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10.3%和7.1%,分别拉动GDP增长0.46个百分点、4.51个百分点、3.13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1.4:39.6:49调整为11.3:39.3:49.4,第一产业比重下降0.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下降0.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4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8819元,增长7.5%。
2016年,巴州区实现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17亿元,同口径增长15.7%。其中,税收收入实现4.35亿元,下降12%,非税收入实现3.82亿元,增长80.3%。地方公共财政支出实现36.83亿元,增长4.7%,其中,财政八大项支出23.2亿元,增长8.1%。
2019年,巴州区实现GDP 191.92亿元,增长7.1%,增速位居全市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9.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6.46亿元,增长8%;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89亿元,增长0.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4090元、13317元,分别增长9.4%、10.4%,城乡居民收入增速均位居全市第一。
第一产业
巴州区盛产水稻、玉米、小麦等10多种粮食作物和蚕丝、芦笋、柑桔、生姜、黄花、金银花、甘蔗500多种经作产品。特色产品大罗黄花年产量约1000吨,金银花年产量约4500吨,银杏、天麻、黄柏、杜仲、木瓜等200多种名优中药材年产量达2万吨以上。
2016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7.24亿元,增长4.2%。其中,农业产值11.41亿元,增长4.9%;林业产值1.67亿元,增长5.5%;牧业产值11.9亿元,增长2.8%;渔业产值1.7亿元,增长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56亿元,增长7%。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42万亩,总植树138万株,年末实有森林管护面积41.32万亩。年末森林覆盖率50.2%,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
2016年,巴州区农作物播种面积102万亩,比上年增加0.2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71.23万亩,较2015年增加0.22万亩,粮食产量达到26.95万吨,比上年增加0.38万吨,同比增长1.4%。分季节看,大春粮食播种面积47.1万亩,比上年减少0.009万亩,产量20.5万吨,增加0.3万吨;小春粮食播种面积24.1万亩,产量6.4万吨,增长1%。分品种看,稻谷种植面积22.16万亩,增长0.1%,产量10.6万吨,增长1.8%;玉米种植面积14.6万亩,增长0.2%,产量7.3万吨,增长2%;小麦种植面积18.3万亩,增长1%,产量5.2万吨;薯类种植面积14.2万亩,下降1.4%,产量3.5万吨,下降1.6%;油料种植面积13.1万亩,增长1.6%,产量1.89万吨,增长1%;蔬菜播面12万亩,下降3.6%,产量23.2万吨;中药材播面3.3万亩,产量0.85万吨,增长25%。
2016年,巴州区生猪存栏35.1万头,下降2.5%;全年生猪出栏56.49万头,同比下降4.4%。牛存栏4.84万头,下降1.1%;出栏2.72万头,增长3.8%。羊存栏4.85,下降1.6%;出栏5.94万只,增长3.4%。出栏家禽175万只,增长3.1%,禽蛋产量1.72万吨,增长1.3%。全年肉类总产量4.73万吨,同比下降3.3%,其中猪肉产量3.99万吨,同比下降4.4%。
2016年,巴州区淡水养殖面积3.39万亩(不含稻田面积),同比增长4%。水产品产量1.05万吨,增长4%。其中,淡水养殖水产品产量9534吨,增长5%;淡水捕捞水产品产量924吨,下降5%。全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1.6万人,同比增长11%。全年发放退耕还林补贴46.6万元,同比下降1.2%。全年木材产量1.48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5%。
2016年,巴州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31.18万千瓦,增长6%。其中,柴油动力24.08万千瓦,电力动力5万千瓦,汽油动力2万千瓦,其它机械动力0.1万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10812万千瓦时,增长18.3%。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563吨,增长6.3%。化肥施用量27750吨,下降2.3%。农药使用量323吨,比上年下降1.1%。农用柴油使用量2315吨,比上年增长3.6%。
第二产业
巴州区形成了食品业、纺织业、医药业等三大支柱产业和生猪、玉米、芦笋、川明参、蚕丝、鱼类等六大主导产品。
2013年,巴州区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23.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8.7%,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2%,拉动经济增长1.56个百分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9家,比2012年增长11.3%。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03.3亿元,增长11.2%。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产值产值增长6.9%,比轻工业增速快10.9个百分点。从经济类型看,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7%,国有企业增长7.6%,有限责任公司下降12.6%,私营企业增长2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8%(可比价)。
2016年,巴州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4亿元,同比增长11.1%,产销率为97.9%。实现利润总额3.6亿元,总量与2015年持平,企业职工平均人数1.5万人,总量与2015年持平。
2016年,全区建筑企业实现增加值26.92亿元,比上年增长11.8%。48家资质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18.99亿元,增长16%。
2016年,巴州区实现全社会用电量5.54亿千瓦时,增长12%;工业用电量实现1.17亿千瓦时,增长8.9%。
第三产业
2016年,巴州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4亿元,增长12.9%。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业实现70.8亿元,同比增长13.3%;住宿和餐饮业业实现19.64亿元,增长11.4%。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66.22亿元,增长12.9%,农村消费品市场实现零售额24.22亿元,增长12.7%。在限额以上企业中,通过互联网实现的商品零售额0.54亿元,增长13.2%。
2016年,巴州区接待游客39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3.1%;实现旅游收入29.5亿元,同比增长32.3%。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280万美元,引进外资220万美元,外派劳务30人。全年签约项目48个,到位资金70.52亿元(全年开展小分队招商活动275次,对接项目60余个,形成深度洽谈项目52个,已签约项目48个,合同投资106.53亿元)。
2016年,巴州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含恩阳区)达到530.6亿元,比年初增加85.3亿元,较年初增长19.1%;较上月增加3.4亿元,增长0.6%。其中住户存款312亿元,较年初增长16.9%,较上月增长0.9%;占存款余额的58.8%。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78亿元,比年初增加66.7亿元,较年初增长17%,较上月增加5.6亿元,较上月增长2.1%。其中短期贷款15.7亿元,较年初下降8.4%,较上月下降1.2%,中长期贷款142亿元,较年初增长19.7%,较上月增长1.1%。各类保费收入15.42亿元,同比增长3.3%,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4.61亿元,增长16.1%;寿险业务保费收入10.81亿元,同比下降1.3%。全年支付各项赔付5.85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8474.14万元,增长53.6%。[5]
社会事业
教育
2016年,巴州区共有小学23所,共1077个班,招收新生7595人,在校小学生43251人,毕业人数7519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共34所,其中,初级中学6所,共52个班;九年一贯制学校28所,共145个班,招收初中新生6179人,在校初中学生19489人,毕业学生7428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95%,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6.8%。高完中11所,共283个班,招收新生5416人,在校学生人数15835人,毕业人数482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5%,普通高中升学率80%。特教学校1所,开设15个特教班,在校学生205人,招收新生29人,毕业14人。全区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4所,招生2189人,在校学生3781人,毕(结)业生数3408人,其中:职业高中2所,招收新生702人,在校学生2283人,毕(结)业生数1150人。
科技
2016年,巴州区共引进省级科技成果24项,组织转化应用科技成果5项,引进新技术17项,研发新产品31个。申请专利133件,授予105件。全面完成了2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完成了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设施设备配送,完成了42个农家书屋(社区)。
文化
2016年末,巴州区文化系统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0个,全年演出场次65场;博物馆1个,藏品2461件,参观39.2万人次;共有公共图书馆1个,书刊文献总藏量15.2万册,外借1.2万人次;文化馆1个,举办展览12次,参观2.4万人次。有线电视用户3万户(其中,数字电视用户3万户),直播卫星“村村通”4.7万户。年末广播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9%;电视节目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8.75%。
卫生
2016年末,巴州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50个,其中医院2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2家),乡镇卫生院37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8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210个,村卫生室38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计生执法监察大队1个,区妇幼保健计划服务中心1个,卫生进修校1个。卫生技术人员5105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04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725张,其中医院899张,基层医疗卫生机构826张。2016年全年医疗机构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开展免费诊疗总诊疗人次4819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9.2%。其中,住院25460万人次,增长26.8%,门诊诊疗46520万人次。产妇住院分娩率100%;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幼儿死亡率为0‰。
人民生活
2016年,巴州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218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工资性收入7965元,增长12.6%;经营净收入10758元,增长15.6%;财产性净收入1227元,增长3.3%;转移净收入6268元,下降4.6%。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607元,增长9.8%。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3%,比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
2016年,巴州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19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工资性收入3648元,增长10.4%;经营净收入3139元,增长10.9%;财产性净收入258元,增长22.9%;转移净收入2974元,增长6.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692元,增长10.6%。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4%,比上年下降3.6个百分点。
社会保障
2016年,巴州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147个,改造农村危旧房11542户,完成地质灾害避险搬迁812户。首批36个贫困村顺利退出,14673人如期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3个百分点。生产和就业扶持3.6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6991人、低保政策兜底2.4万人、医疗救助2.7万人、教育资助5.2万人次。年末贫困人口为41377人。
2016年,全区养老保险覆盖人口33.15万人(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22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8万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1.65万人),累计发放养老金10.9亿元,增长17.8%。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人数3.4万人,征收医疗保险费11135万人,支出10854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2.4万人,征收医疗保险费7488万元,支出27466万元。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61万人,支付工伤保险待遇762万元。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6万人,失业保险发放532人次,发放失业保险费77万元。
2016年末,巴州区共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7个,比2015年增长13.3%;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数1326张,增长13.9%;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收养人数411人,增长20.9%。年末5.96万农村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增长21.3%;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06亿元,增长4%。5.5万城镇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下降8%;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出1.74亿元,下降15%。全年五保户供养人员2962名,下降32%;五保户供养支出0.18亿元,下降2.5%。全年抚恤和补助优抚人员1.136万人,下降5%;抚恤和补助支出1.03亿元,增长16%。全年资助参加基本医疗保人数11.8万人,增长18%,其中,资助参保人数11.8万人,增长18%。医疗救助2.32万人,增长18%,其中,住院救助1.43万人,增长3%,门诊救助0.89万人,增长43%。[6]
交通
综述
截至2017年06月,巴州区有2条“国高”、2条“省高”经过。“国高”一是银(川)昆(明)高速,即在建的巴陕高速公路和巴广渝高速公路;二是恩(施)广(元)高速,即已建成的巴广高速公路和巴达高速公路。2条“省高”即已建成的成(都)巴(中)高速和即将开建的绵(阳)巴(中)万(源)高速。
该区位于成都、重庆、西安的交通网络中心,全程通达3小时,形成畅通“三区”(秦巴山区与成渝、关天经济区、联结三省[市][渝川陕])、融入“三圈”(成都、重庆、西安经济圈)的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其“金三角”区位优势凸现。有巴(中)—广(元)、巴(中)—南(充)、巴(中)—成(都)、巴(中)—达(州)、巴(中)——广(安)—渝(重庆)、巴(中)—汉(中)高速公路和国道公路S101、S302纵横穿越区境。已经建成的巴中机场,南(充)巴(中)汉(中)铁路、绵(阳)巴(中)万(源)高速建成后,与成(都)巴(中)高速形成“三横一航”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公路
2016年,巴州区交通建设完成投资35.8亿元。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862.328公里,其中,一级公路40.954公里,二级公路76.908公里,三级公路130.336公里,四级公路2509.218公里,等外级公路104.912公里。
2017年4月,全区公路总里程1664.36公里,其中︰国道4条108.44(G244乌海至江津、G245巴中至金平、G347南凉至德令哈、G542广元至万州)省道2条共60.57公里(S303上峡(宣汉)-万家(旺苍)、巴中-坦溪(平昌)),县道6条146.16公里,乡道23条443.52公里,村道341条888.07公里,专用公路4条17.6公里。
截至2017年06月,全区有客运车辆731辆,班线93条,共有营运线路总里程813公里,日发1986班次,总运载能力达到13902人次/日。其中区到乡(镇)450辆、区到行政村17辆、乡到乡153辆、乡(镇)到村21辆、城乡公交环线10辆,目前,乡(镇)通客运车达100%,重点村通客车达42%;已开通城乡公交客运试点线路1条(巴州—插旗山—枣儿垭—通木垭—干堰塘—凉水井—七里扁—巴州)。
水路
截至2017年06月,巴州区全区水路运输通航里程155.38公里,有船乡镇(办事处)21个,原有码头(渡口)50座,新增30座,纳入海事机构登记或备案的各类营运船舶262艘,其中︰客运船舶113艘,渡船32艘,货运、采石(采砂)、工程作业船舶117艘。2016年水上运输客运量95.98万人,客运周转量191.96万人公里,货运量75.24万吨,货运周转量300.99万吨公里。[7]
历史文化
地名由来
“巴”的由来,是外来旅游者首先要询问的一个问题。据历史记载,古隶禹贡梁州之域,巴系古族名,相传夏商时期曾活动于丹淅流域与汉水交汇一带,周初随武王克殷后封为子国,称“巴子国”。秦和西汉时为巴郡地,东汉时始置汉昌县,北朝北魏置巴州,自此以后,政区设置改动较大,隋改巴州为清化郡。
唐、宋、元、明、清等时期,除宋曾将巴州改为巴州清化郡,明一度改巴州为巴县外,其余各朝基本上沿用了巴州的旧名,民国二年虽将巴州改为巴中,但1982年地名普查后,又恢复了巴州这个故名。
特色文化
“皮影戏”属于“傀儡戏”,最早出现于周代偃师的“木人歌舞”和汉时陈平的“刻木为美人”。“皮影”称“平面傀儡”,经汉代巫师的“弄影还魂术”发展成“弄影戏”。
据《巴中县文化志》记载︰“川北地区早在宋代就有皮影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巴中县(今巴州区)共48个乡场就有68个皮影剧团,清杠渡(今清江)就多达3个,而且全县有13个皮影雕刻作坊,可谓中国皮影艺术之乡。
巴中皮影,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斩巴蛇》、《牡丹灯》和《四下河南》等巴中皮影皮雕工艺是研究巴山地区民间工艺美术的重要史料。[8]
名胜古迹
水宁寺摩崖造像,在巴中市巴州区清江镇。唐代凿刻。为佛教摩崖雕塑造像,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仅有27完窟、300余尊造像。保存完好的有11龛窟,其中第1、2、3、4、8号龛雕像最为精美。
南龛石窟,位于巴州区海拔约600米高的南龛山山顶。南龛造像以供养窟为主,刻佛教故事的极少,以观音菩萨像最多,始创于隋唐时期,匠人在东西长252米、南北宽45米的崖壁上依山开凿了179窟龛、2700尊人物造像,另有诗文、题记200余则。其中107号、116号、103号龛属于世界石窟中的精品。1956年被确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申报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阳森林公园位于巴中东北寺岭镇,连接巴州区、通江县四乡交界处。幅圆面积1218.9平方公里,景观主要以马尾松、杉木、柏木林为主,在针叶林中混生着麻栎、栓皮栎、桦木、凌树、枫香、野樱桃等,还有银杏、杜仲、楠竹和箭竹、杜鹃等灌木丛。1993年经四川省政府批准,被命名为“省级森林公园”。
晏阳初文化公园坐落于巴州区2公里处的塔子山,为纪念世界平民教育之父晏阳初博士,1991年修建了晏阳初博士史迹展览馆,是全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展览馆由陈列楼,陵墓和雕像组成,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馆内已收集有关晏阳初博士的生活及办公用品,著作,资料,照片等1000余件,收藏名人名家题词、书画200多幅。
著名人物
巴州区有蜀汉右将军、宕渠候勾扶,唐兵部侍郎陈能、户部侍郎陈文汉、右补阙张署,北宋天文学家张思训,辛亥革命先驱董修武,当代“世界十大革命性伟人”、世界著名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博士。1933年,辖区有1.3万儿女参加工农红军,后来成为县团级以上干部的达500余人,其中:吴瑞林、王良太、王明坤、冯丕成、刘自双、阳自碧、张世盖、张德贵、陈其通、程登志等10人被授予将军军衔。20世纪90年代在部队中被授予将军军衔的还有张美远、马明利、朱洪德、杨在忠等。
城市荣誉
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区)。2018年7月3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巴州区退出贫困县序列。
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19年2月2日,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
2020年3月31日,入选2019年度四川省农村改革工作先进县(市、区)名单。
相关视频
巴州区康养旅游宣传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