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通江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通江縣是四川省巴中市轄縣,位於巴中市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

該縣幅員4116.58平方公里,縣界總長551.82公里,被譽為「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2019年3月,位列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 用片區分縣名單。

建制沿革

西漢為巴郡宕渠縣地。

東漢為巴郡宣漢。

三國蜀及晉因之。

南朝梁遂寧郡始寧縣地。

北魏正始中僑置符陽縣,同置其章郡,屬巴州。

西魏大統中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屬巴州遂寧郡。

元欽年間分始寧縣地置白石縣,屬其章郡。

隋開皇三年廢其章郡,省諾水縣入始寧縣,以符陽、白石二縣屬集州,改屬清化郡。

唐武德三年復析始寧縣地置諾水縣,析始寧、歸仁二縣地置廣納縣,並屬萬州。

開元二十三年六月於壁州東三鄉之地置太平縣,屬壁州。

天寶元年更壁州為始寧郡,更諾水縣為通江縣,更太平縣為東巴縣。

乾元元年更始寧郡復為壁州,五代前蜀和五代後蜀因之。

宋乾德四年省東巴縣入通江縣,五年省廣納縣入通江縣。

熙寧五年廢壁州,省符陽、白石二縣入通江縣,屬利州路巴州。

宋分通江縣為上通江、下通江二縣,皆屬利州路巴州。

元復置通江縣,屬巴州,明因之。

清屬保寧府通江縣。

民國前期,屬嘉陵道。

民國24年,春復置通江縣,屬第十五行政督察區。

1954年,四川省通江縣碑壩區劃歸陝西省南鄭縣。

1968年,起屬達縣地區。

1993年10月,通江、南江、巴中、平昌四縣從達縣地區分離出來,成立巴中地區,屬巴中地區。

2000年12月,改巴中地區為巴中市。[1]

行政區劃

截至2018年,通江縣轄24鎮25鄉:諾江鎮民勝鎮火炬鎮楊柏鎮涪陽鎮新場鎮板橋口鎮諾水河鎮鐵佛鎮麻石鎮春在鎮廣納鎮三溪鎮至誠鎮洪口鎮沙溪鎮龍鳳場鎮瓦室鎮永安鎮毛浴鎮泥溪鎮空山鎮鐵溪鎮兩河口鎮、大興鄉、東山鄉、雙泉鄉、文峰鄉、雲曇鄉、芝苞鄉、長坪鄉、董溪鄉、澌波鄉、陳河鄉、草池鄉、文勝鄉、興隆鄉、煙溪鄉、朱元鄉、回林鄉、鐵廠鄉、青浴鄉、板凳鄉、唱歌鄉、三合鄉、沙坪鄉、松溪鄉、九層鄉、勝利鄉。縣政府駐地諾江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江縣位於四川省巴中市東北部,米倉山東段南麓大巴山缺口處,居北緯31°39′~32°33′,東經106°59′~107°46′之間。通江縣幅員4116.58平方公里。縣域東接萬源市,南鄰平昌縣,西靠巴州、南江二區縣,北連陝西省南鄭、西鄉、鎮巴三縣。通江縣南距達州市150公里,距重慶市420公里;西距巴中市89公里,距省會成都市580公里,距廣元市270公里;東距萬源市180公里;北距陝西省鎮巴縣158公里;西北距南江縣131公里。

地貌

通江縣屬中、低山區,包括中切割低山、中切割中山和深切割中山。呈「三山夾兩谷」地形。地貌基本特徵有三:低、中山界限明顯,均受三個二級構造單元的構造線控制。涪陽-五龍山鼻狀構造軸線,為通江縣境低、中山的分界線,此線以南為中切割低山。川北台陷與米倉山、大巴山交界線,形成縣境中切割中山與深切割中山的分界線,此線以北為深切割中山。米倉山台穹中樓子廟空山壩撓曲褶皺帶之南端,為通江縣境岩溶地貌的分界線,此線以北為中山岩溶地貌。切割深,多窄谷、峽谷。中切割低山切割一般600米,多「V」型谷、平底谷;中切割中山切割一般700~900米,多窄谷;深切割中山切割高達1200米以上,多峽谷。三級階梯狀構造,從北至南逐漸降低。北部深切割中山海拔1500~2000米;中部中切割中山海拔1300~1500米;南部中切割低山海拔800~1000米。

氣候

通江縣亞熱帶季風氣候。春暖秋爽,夏熱冬冷,降水集中,雨熱同季,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氣溫13.9℃,大於或等於0℃的積溫為5136℃,大於或等於10℃的積溫為4644℃;通江縣日照較充足,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405.2小時,無霜期210.7天。

水文

通江縣屬長江流域水系,境內有大通江、小通江、通江河、沙溪河、長灘河 。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通江縣內土壤共有6個土類、10個亞類、16個土屬、36個土種。其中有31個土種是農業土壤,7個土種是森林土。水稻土是通江縣農業土壤中最大的土類,面積406858畝,占農業土壤的54%;次為紫色土類,面積194108畝,占25。8%;再次為黃棕壤、黃壤、石灰岩土、新積土等4個土類。水稻土類有3個亞類、7個土屬、15個土種,其中淹育型水稻土亞類紫泥土田土屬是最大的土屬,有3個土種,面積193840畝,占水稻土的47.6%;次為瀦育型水稻土亞類紫黃泥田土屬,有4個土種,面積177021畝,占43.5%。旱作土壤有5個土類、7個亞類、9個土屬、16個土種,其中最大的土類是紫色土類,面積194108畝,占旱地面積的56%。

礦產資源

通江縣屬礦藏有菱鐵礦、赤鐵礦、鉛土礦、銀礦等;能源礦藏有煤、石油、天然氣、鈾等。此外,石灰石、白雲岩、石英石、石膏、大理石、硫鐵礦、鉀礦石、膨潤土均有一定的分布。通江縣境內油氣資源極為豐富,系整個通(江)南(江)巴(州)油氣構造帶的核心區域,現已探明縣境天然氣儲量為5600億立方米。

水資源

通江縣境內流域面積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27條,其中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14條,流域面積在1000平方公理以上的4條。境內地表水多年平均徑流總量為26.9億立方米。其中境內地下水年出露量為2.260億立方米。通江縣過境地表水數量較大,多年平均年徑量32.8億立方米。通江縣水能理論蘊藏總量36.70萬千瓦,可開發水能資源20.22萬千瓦,占總蘊藏量的55%。

生物資源

通江縣林地19萬公頃,森林覆蓋率57.61%。有植物喬灌木77科308種,其中果木類13種,竹類8種,屬國家一、二、三級保護樹種主要有水杉、三尖杉、銀杏、鵝掌楸、紅豆樹、領春木、華榛等14種;有野生動物331種,其中列入國家一、二類保護的動物主要有毛冠鹿、金雕、雲豹、金錢豹、獼猴、蘇門羚、林麝、大鯢、白冠長尾雉、紅腹錦雞等21餘種。[2]

人口

2018年末全縣總戶數26.03萬戶,其中農業戶數16.62萬戶;全縣戶籍人口72.86萬人,其中農業人口58.16萬人,城鎮人口為14.7萬人,少數民族人口667人;全縣常住人口69.69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4.66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提高到35.39%。當年人口出生率8.6‰,出生人口性別比107(以女孩為100),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長率2.9‰,人口符合政策生育率98.6%。

經濟

綜合

2018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23.54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1%。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89億元,增長3.9%;第二產業增加值49.49億元,增長9.0%;第三產業增加值52.16億元,增長9.0%。三次產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9.1%、46.3%和44.6%。人均地區生產總值17608元,增長9.2%。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8.0:38.6:43.4調整為17.7:40.1:42.2。

2018全年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4%,其中,城市上漲1.5%,農村上漲1.2%。食品煙酒價格上漲0.6%,衣着上漲3.3%,居住上漲1.2%,生活用品及服務上漲0.3%,交通和通信上漲2.4%,教育文化和娛樂上漲2.2%,醫療保健上漲0.3%,其他用品和服務上漲2.7%。在食品煙酒價格中,糧食價格下降1.7%,豬肉價格下降10.9%,鮮菜價格上漲2.4%。全年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比上年上漲5.1%,漲幅比上年提高0.2個百分點。全年工業生產者購進價格(IPI)比上年上漲3.4%。全年農業生產資料價格累計同比下降2.2%,漲幅比上年回落4.0個百分點。

2018全年民營經濟增加值74.09億元,比上年增長8.2%,占GDP的比重為60.0%,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59.0%。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7.67億元,增長3.8%;第二產業增加值36.74億元,增長8.8%;第三產業增加值29.67億元,增長8.5%。民營經濟三次產業對民營經濟增加值的貢獻率分別為5.0%、51.9%、43.1%。民營經濟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10.7:49.4:39.9調整為10.4:49.6:40.1。

2018年末全縣民營經濟主體達到2.09萬戶,比上年增長5.8%,其中私營企業實有數量達到2327戶,增長15.3%;個體工商戶登記為16802戶,增長3.9%。

第一產業

2018全年農林牧漁業總產值達到41.41億元,同比增長3.9%。其中農業產值21.95億元,增長4.8%;林業產值0.78億元,增長4.4%;畜牧業產值16.09億元,增長2.6%;漁業產值1.57億元,增長5.1%;服務業產值1.03億元,增長4.5%。

2018全年糧食作物播種面積83565公頃,比上年增長2.1%。其中:大春糧食作物播種面積64158公頃,增長2.6%;油料作物播種面積18973公頃,比上年增長0.6%;中草藥材播種面積921公頃,增長5.5%;蔬菜播種面積9483公頃,增長3.3%。

2018全年糧食產量46.85萬噸,比上年增長2.5%,其中小春糧食產量7.65萬噸,增長1.6%;大春糧食產量39.19萬噸,增長2.7%。經濟作物中,油料產量4.12萬噸,增長1.6%;蔬菜及食用菌產量24.53萬噸,增長7.1%;水果產量1.3萬噸,增長1.6%;茶葉產量1569噸,增長73.4%;中草藥材產量1934噸,增長5.5%。

2018全年肉豬出欄80.96萬頭,比上年增長0.8%;牛出欄5.06萬頭,增長0.9%;羊出欄19.76萬隻,增長7.0%;家禽出欄227.82萬隻,下降1.8%。全年肉類總產量7.04萬噸,同比增長1.7%;豬肉產量5.84萬噸,增長1.0%;牛肉產量5279噸,增長7.2%;羊肉產量3091噸,增長9.1%;禽蛋產量8585噸,增長0.1%。

2018年全縣森林面積27.07萬公頃,活立木蓄積量1311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66.0%,比上年末提高3.5個百分點。當年造林面積5444公頃,其中退耕造林面積667公頃。國家級森林公園1個。

2018年全縣水域面積66.7平方公里,水資源總量25.48億立方米。全年水利工程建設總投資10.2億元,當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900公頃,恢復改善灌面600公頃。全縣水利工程蓄水能力7987萬立方米,當年新增20萬立方米,年末有效灌溉面積18640公頃。年末農業機械總動力45萬千瓦,其中農用排灌動力9萬千瓦。全年農村用電量2.78億千瓦小時。

2018全年水產養殖面積7266公頃,比上年增長3.8%;水產品產量1.85萬噸,與上年持平。

第二產業

2018全年工業增加值25.41億元,比上年增長8.4%,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18.5%。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8.7%。

2018年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戶數50戶,實現工業總產值88.75億元,比上年增長13.6%。其中輕工業產值71.84億元,增長12.0%;重工業產值16.91億元,增長21.0%。非公有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82.24億元,增長13.6%,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92.7%。

2018年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銷售產值78.02億元,比上年增長11.5%,產品銷售率達到87.9%;實現主營業務收入77.66億元, 比上年增長10.4 %;實現利潤總額3.08億元,比上年增長18.3%;實現利稅總額3.95億元,比上年增長18.0%。

2018全年49戶資質內建築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23.8億元,比上年增長47.9%。其中建築工程產值106.1億元,增長51.2%;安裝工程產值9.8億元,下降2.3 %。建築業增加值達到24.09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全年房屋建築施工面積470萬平方米,增長13.7%。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248萬平方米,增長27.4%。

第三產業

固定資產投資

2018當年入庫投資項目101個,計劃總投資152.39億元;累計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91.81億元,比上年增長10.2%。其中,第一產業投資4.71億元,比上年下降47.9%;第二產業投資19.91億元,下降51.7%;第三產業投資167.18億元,增長76.1%。

2018年,基本建設投資和建安工程投資分別完成109.79億元和176.07億元,比上年分別增長49.4%、11.6%;更新改造投資和工業性投資分別完成3.13億元和19.55億元,比上年分別下降88.3%和52.1%。

2018全年房地產開發投資7.97億元,比上年下降34.1%。商品房施工面積46.5萬平方米,增長10.3%;商品房銷售面積20.46萬平方米,增長1.8%;商品房竣工面積1.1萬平方米,下降86.9 %。

國內貿易、招商引資及旅遊

2018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5.27億元,比上年增長11.6%。

2018年,城鎮消費品零售額50.44億元,比上年增長12.0%;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4.83億元,增長10.2%。

2018年,餐飲收入5.8億元,增長7.2%;商品零售59.5億元,增長12.0%。在商品零售中,限額以上企業(單位)商品零售額32.3億元,增長12.7%。

2018年,從限額以上企業(單位)主要商品零售額看,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零售額同比增長12.9%,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長10.5%,家用電器和音響器材類增長27.8%,通訊器材類增長28.2%,汽車類下降0.1%。

2018全年進出口貿易總額93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0.5%,當年實際使用外資130萬美元,下降42.7%。全年招商引資簽約項目53個,實際到位項目47個;簽約金額140.19億元,實際到位資金92.1億元。

2018全年共接待縣內外遊客達633.25萬人次,比上年增長9.9%;實現旅遊總收入54.62億元,增長17.9%;年末旅遊相關行業從業人數2.35萬人,增長6.2%。年末旅行社(分社、服務網點)7個。

財政和金融

2018全年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62億元,比上年增長0.3%,其中稅收收入2.63億元,增長0.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7.82億元,增長31.2%。

2018年末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餘額206.44億元,比上年末增長4.5%。其中,住戶存款餘額162.95億元,增長12.3%。人民幣各項貸款餘額98.26億元,增長19.1%。其中,短期貸款餘額11.91億元,增長37.4%;中長期貸款餘額84.29億元,增長14.1%。

2018年末共有保險公司13家,全年保險保費收入7.22億元,比上年增長25.8%。其中,財產險公司保險保費收入9854萬元,下降3.4%;人身險公司保險保費收入6.24億元,增長32.1%。全年支付各項賠款和給付1.36億元,下降1.2%。其中,財產險賠款支出5848萬元,增長4.5%;人身險賠付支出7768萬元,下降5.1%。[3]

交通運輸

2018全年共計完成交通建設投資40.0億元,年末公路通車裡程5075公里,其中省道公路604公里、縣道公路117公里、鄉道公路329公里。年末載客汽車699輛,載貨汽車1248輛,公交車數量51輛,出租車數量144輛。全年公路運輸貨運周轉量8.16億噸公里,客運周轉量8.48億人公里;年末公交車路數12路。

社會事業

文化事業

2018年,廣電系統和電信系統年末電視用戶分別為12.04萬戶和13.73萬戶,有線電視鄉通率和村通率分別為100%和89%,電視人口覆蓋率99.3%。全縣文物保護單位數859個,「三館一站」55個,電視差轉台和影劇院各1個。共有文物藏品9087件,公共圖書藏量85千冊。

教育事業

2018全年教育經費支出9.56億元,各級各類學校(不含幼兒園)107所,有專任教師6466人,在校學生7.87萬人。年末幼兒園131所,在園幼兒人數1.86萬人;小學73所,在校學生3.96萬人,小學學齡兒童淨入學率100%;中學30所,在校學生3.48萬人,初中學齡人口淨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2.8%,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95.1%,高中階段毛入學率91.3%,高中畢業生升學率68.5%;職業中學3所,在校學生4144人。

2018年參加普通高校招生統考人數8423人,錄入各級各類大專院校新生人數6499人,占報考人數的77.2%。本年成人高考參考人數1287人,上線人數1056人,上線率82.1%;參加全國高等教育自學考試600人,當年取得大專及以上畢業證書7人,歷年累計取得大專及以上畢業證書人數達到1495人。

科學技術

2018全年科學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1.24億元,比上年增長14.8%。實施重點科研項目10項,其中國家級項目1項,省級項目9項。全年共申請專利228項,獲得專利證書50項,實施專利13項。科技扶貧戶數0.5萬戶,科技扶貧受益人數1.5萬人。

衛生事業

2018年末全縣醫療衛生機構數686個,其中醫院17家,鄉鎮衛生院49家,社區衛生服務站5個,村衛生室524個,診所(醫務室)89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衛生執法監督大隊各1個;衛生技術人員3748人,其中執業醫師865人,執業助理醫師293人,註冊護士1212人。全年門診總診療人次257.42萬人次,住院入院人次12.16萬人次。當年嬰兒死亡率2.42‰,新生兒死亡率1.55‰,孕產婦系統管理率96.73%,住院分娩率100.0%。

社會保障

2018年投入扶貧資金13.09億元,其中整合財政資金6.52億元,金融資金投入1.16億元,社會資金投入3.67億元,農戶自籌1.75億元。全縣累計減貧26579戶91957人,其中當年減貧7419戶25606人。當年易地移民搬遷6426戶22384人,扶貧培訓安置就業427人,貧困村摘帽50個。

2018年新增就業人數4012人,再就業救助對象實現再就業人數884人,其中「4050」人員679人。年末實有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567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3%。

2018年末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64萬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32.52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人數73.12萬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58萬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2.3萬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2.47萬人。

2018年全縣敬老院19所,集中供養老人760人,孤兒院1所,集中供養孤兒人數53人。享受定期撫恤人數530人,發放撫恤金1310萬元;享受定期補助人數9170人,發放補助金6240萬元;優待優撫人數9170人,發放優待優撫金600萬元;五保戶供養人數2907人,發放救濟費1916萬元。城鎮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1.23萬人,領取最低生活保障金4293萬元;農村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人數6.47萬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201萬元。

環境保護

2018年單位GDP能耗0.5232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1.15%;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0.3734噸標準煤/萬元,同比下降8.81%。

2018年全縣環境治理重點監測單位11個,完成環境污染治理投資2.63億元。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9%,污水處理率達到83.7%。全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以上天數336天。

安全生產

2018全年發生各類安全生產事故10件,同比下降16.7%;各類安全生產事故傷亡人數12人,同比下降7.7%;各類安全事故直接經濟損失550萬元,同比下降5.2%。

體育事業

2018年全縣體育場館數42個,全年舉辦各級各類體育運動會29次,參賽運動員達2.7萬人次,其中縣級體育運動會13次,參賽運動員1.3萬人次。

郵電通信

2018全年郵電主營業務收入4.91億元,同比增長7.0%。其中郵政主營業務收入1.01億元,同比增長13.1%;電信主營業務收入3.9億元,同比增長5.4%。移動電話用戶78.32萬戶,同比增長6.9%;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14.88萬戶,同比增長14.9%,用戶普及率達到57.2%。

人民生活

2018全年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35元,比上年增長10.1%。

2018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75元,比上年增加2497元,比上年增長8.9%。其中,工資性收入17576元,增長8.9%;經營淨收入5567元,增長9.1%;財產淨收入2497元,增長8.6%;轉移淨收入4935元,增長8.9%。人均消費性支出21645元,增長5.4%。其中,居住支出增長4.0%,生活用品及服務支出增長4.1%,交通通信支出增長4.9%。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40.9%。

2018全年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906元,比上年增加1073元,比上年增長9.9%。其中,工資性收入3510元,增長9.5%;經營淨收入5134元,增長9.7%;財產淨收入305元,增長21.3%;轉移淨收入2957元,增長9.6%。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0436元,增長10.1%。其中,居住消費支出增長10.1%,生活用品及服務消費支出增長14.2%,交通通信支出增長14.8%,醫療保健消費支出增長13.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44.8%。[4]

縣城榮譽

2012年,通江縣被譽為「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的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通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歷史文化

生活風俗

通江縣低中山區主食大米,輔以紅薯、麥面、雜糧;高山區主食玉米,谷稱包穀,輔以大米、麥面、洋芋、雜糧。一般日食三餐,俗稱「趕三六九」。大忙季節一日四餐,午前歇氣時吃糕點,名為打尖、打幺台。冬閒日食兩餐,俗稱「趕二五八」。荒年低山區以連麩面煮稀飯,稱「羹羹」;高山區以包穀面煮稀飯,稱「抹鬍子」。常年熱天午餐多吃稀飯。

服飾:有童裝、青年裝、中年裝、老年裝等。

生產風俗

通江縣迎春耕有迎春試耒、說春、破犁、積陽塵、鏟山灰等習俗。

節日風俗

過春節稱過年,通江縣習俗從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日都是民間過年時間。有過素年、辦年貨、團年、辭舊年、迎新年、拜年、破五、過小年、鬧元宵等活動。

榮譽稱號

2012年,通江縣被譽為「川陝蘇區首府」「中國紅軍之鄉」「中國銀耳之鄉」「中國溶洞之鄉」的稱號。

2017年12月14日,通江縣獲評第四屆四川省文明城市。

相關視頻

2020疫情期間的通江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