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倫空中花園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巴比倫空中花園(Hanging Garden of Babylon),又稱懸園,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傳說空中花園是公元前6世紀由巴比倫王國的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在巴比倫城為其患思鄉病的王妃安美依迪絲(Amyitis)修建的,現已不存,是唯一一個位置尚未明確得知的遺蹟[1]。
目錄
花園簡介
空中花園是公元前 6 世紀新巴比侖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其妃子所建花園,位於新巴比侖城北面伊士達門西側。據希臘歷史學家狄奧多羅斯描述:該園在不同高度逐層收小的台層上布滿帶拱廊的建築物,台層面植各種樹木花草,遠看宛如懸在空中,故稱空中花園。該園被譽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基本結構
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當然從來都不是吊於空中,這個名字的由來純粹是因為人們把原本除有「吊」之外,還有「突出」之意的希臘文「kremastos」及拉丁文「pensilis」錯誤翻譯所致。由古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為取悅其王后(米底的公主米蒂斯)所建。現在科學家證實巴比倫空中花園實際上位於巴比倫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亞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2]。
空中花園總周長500多米,採用立體造園方法,建於高高的平台上。假山用石柱和石板一層層向上堆砌,直達天空。從遠望去,花園就像在天空中一樣。假山共分上中下三層,每層都用大石柱支撐,層層蓋有殿閣。為防止滲水,每層都鋪上浸透柏油的柳條墊,墊上再鋪兩層磚,還澆注一層鉛,然後在上面培上肥沃的土壤,種植了許多來自異國他鄉的奇花異草,並設有灌溉的水源和水管。
城牆有兩種,以泥磚或磚砌成,間有塔樓,其中外牆最寬處有7.1米。城的正門是伊絲塔爾門,高12米,雙重,是為獻給女神伊絲塔爾而建。進正門是南北向的遊行大街,街道以石或磚鋪築。伊絲塔爾門和大街兩側均裝飾有彩釉動物浮雕,動物橫向排列。
遊行大街以西,伊絲塔爾廟西南方是主要宮殿區,即尼布甲尼撒二世的南宮,由5個院落組成,中心第3號院落里飾有彩釉磚拼成的獅子圖形及各種花木幾何圖案。南宮東北角有世界七大奇觀之一的空中花園。城中有神廟多處,城中心是馬爾杜克神神廟和塔廟。城東有母神寧瑪赫廟和女戰神伊絲塔爾廟。城中出土遺物有陶器、玻璃器、裝飾品、圓筒印章、泥板文書等。
建築特色
供水
巴比倫空中花園最令人稱奇的地方是那個供水系統,因為巴比倫雨水不多,而空中花園的遺址相信亦遠離幼發拉底河,所以研究人員認為空中花園應有不少的輸水設備,奴隸不停地推動連緊着齒輪的把手,把地下水運到最高一層的儲水池,再經人工河流返回地面。
當年巴比倫人用土鋪墊在一些小屋堅固的拱頂上,層層加高,栽種花木。至於灌溉用水是依靠地下小屋中的壓水機源源不斷供應的。這兩排小屋每個平均只有6.6平方米。兩排小屋由一走廊分開,對稱布局,周圍被高而寬厚的圍牆所環繞。西邊那排的一間小屋中發現了一口開了三個水槽的水井,一個是正方形的,兩個是橢圓形的。根據考古學家的分析,這些小屋可能是原來的水房,那些水槽則是用來安裝壓水機的。
考古學家經過考證證明,那時的壓水機使用的原理和鏈泵基本一致。它把幾個水桶系在一個鏈帶上與放在牆上的一個輪子相連,輪子轉動一周,水桶就跟着轉動,完成提水和倒水的整個過程,水再通過水槽流到花園中進行灌溉。
保養
另一個難題,是在保養方面,因為一般的建築物,要長年抵受河水的侵蝕而不塌下是不可能的,由於美索不達米亞平原(Mesopotamian plain)沒有太多石塊,因此研究人員相信空中花園所用的磚塊是與別不同,它們被加入了蘆葦、瀝青及瓦,更有文獻指石塊被加入了一層鉛,以防止河水滲入地基。
據說空中花園本來看起來像是由泥磚塑成的綠色高山,由城市中央升起。由於花園比宮牆還要高,給人感覺像是整個御花園懸掛在空中,因此被稱為「空中花園」,又叫「懸苑」。當年到巴比倫城朝拜、經商或旅遊的人們老遠就可以看到空中城樓上的金色屋頂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空中花園是上古時代巴比倫人的卓越成就,帶給人民無比的驕傲,來到巴比倫的旅人們經常記錄下這座偉大的奇觀。空中花園代表了工程學上的驚人表現,層層疊疊的花園中栽種了各式各樣的樹、灌木、以及藤蔓。
歷史傳說
千百年來,關於「空中花園」有一個美麗動人的傳說。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Nebuchadnezzar II,在位:公元前605年—公元前562年)娶了米底的公主美依安迪絲(Amyitis)為王后。公主美麗可人,深得國王的寵愛。可是時間一長,公主愁容漸生。尼布甲尼撒不知何故。公主說:「我的家鄉山巒疊翠,花草叢生。而這裡是一望無際的巴比倫平原,連個小山丘都找不到,我多麼渴望能再見到我們家鄉的山嶺和盤山小道啊!」原來公主得了思鄉病。於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令工匠按照米底山區的景色,在他的宮殿裡,建造了層層疊疊的階梯型花園,上面栽滿了奇花異草,並在園中開闢了幽靜的山間小道,小道旁是潺潺流水。工匠們還在花園中央修建了一座城樓,矗立在空中,巧奪天工的園林景色終於博得公主的歡心。
考古發掘
公元前18世紀前半期,古巴比倫王國漢穆拉比王統一兩河流域,即以此為國都,同時這裡成為祭祀馬爾杜克神的中心。建築了巴比倫城(Babylon)。在今伊拉克巴格達以南約90千米處。巴比倫在阿卡德語意為神之門。後成為加喜特諸王的都城。
公元前689年為亞述王西拿基立所毀,不久又經新巴比倫王國重建。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在位時(前605~前562),該城達到極盛。新巴比倫人學會了用色彩明快的上釉磚建造主要紀念物,所以巴比倫城的色彩令人吃驚。著名的例子是「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城牆。城牆以亮麗的藍色為底色,由白、黃兩色組成的獅子;公牛和龍的圖案散布在城牆各處,由上到下一層一層地排序着,昂首闊步,栩栩如生。
約於公元前539年成為波斯帝國的都城。公元前331年馬其頓軍隊入侵,巴比倫成為馬其頓在東方的首都。馬其頓亞歷山大大帝死後,巴比倫城逐漸衰落。古希臘歷史學家對巴比倫城多有記載,其中以希羅多德的記載最早。
到公元2世紀,希臘學者在品評世界各地著名建築和雕塑品時,把「空中花園」列為「世界七大奇觀」之一。從此以後,「空中花園」更是聞名遐邇。
直到19世紀末,德國考古學家發掘出巴比倫城的遺址。他們在發掘南宮苑時,在東北角挖掘出一個不尋常的、半地下的、近似長方形的建築物,面積約1260平方米。考古學家認為這個地方很可能就是傳說中的「空中花園」的遺址。
1899年至1917年,對巴比倫城遺址的考古發掘開始進行。根據史料和考古資料,可大致復原尼布甲尼撒時期的城市布局。當時幼發拉底河可能從城的中部流過,主要建築集中在河東。
發展歷史
巴比倫誕生
底格里斯河與幼發拉底河流域的美索不達米亞(希臘語:兩河之間的地方)大約在公元前3500年(5500年前),就孕育了人類有史以來最早的文明――古巴比倫文明。還制定了一部法典名叫《漢莫拉比法典》;這個地區由於沒有天然的屏障,所以產生了古巴比倫多樣化的文化發展趨勢[3]。
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中間的地方叫「美索不達米亞」,意思就是「兩河之間」。每年春天,高原地區的積雪融化,這兩條河就在美索不達米亞泛濫成災。特別是下游一帶,地勢低凹,幾乎全被淹沒。一個流傳到今天的巴比倫神話,生動地反映了這種情形:一位巴比倫國王的祖先夢見他遇到了神仙。
神告訴他,洪水就要淹沒大地,來懲罰人類的罪惡。因為他一向對神十分虔誠,所以神要搭救他。這個人聽從神的吩咐,造了一隻方舟,把全家人都搬到舟上,還帶了幾隻動物和一些種子。沒過多久,烏雲布滿天空,黑暗籠罩了大地,狂風暴雨襲來,滔滔洪水淹沒了一切生命,只有那隻方舟在茫茫無邊的水面上漂行。
到了第七天,風住了,河水平靜下來。這時候,方舟漂到一座山旁。舟上的人把動物放出方舟,將種子撒在山上,大地的生命重新開始了。人類許多民族的神話都受到巴比倫這個古老傳說的影響。西方著名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並沒有受它的影響:一個叫諾亞的人按照上帝的命令造了一隻方舟,全家人坐上去,躲過了水災。
當洪水退落的時候,諾亞放出一隻鴿子。不久,鴿子銜着一片新擰下的橄欖葉子飛回來,使諾亞知道洪水已經退去,萬物又恢復了生命。後來,西方人就把鴿子和橄欖枝作為和平的象徵。諾亞方舟的故事來自聖經的創世紀,早在公元前1513年就已經寫下了,在聖經中詳細記載事情的經過和方舟的精確尺寸。
當然,無論是神仙還是和平鴿,都不能給人們帶來真正的安寧和幸福。想要戰勝洪水,還得靠人們自己。巴比倫人在和洪水鬥爭中,學會了修堤築壩,開渠造河。當洪水被制服以後,他們和埃及人一樣,也享受到了河流定期泛濫的好處。泛濫的洪水帶來大量淤泥,使兩岸的土壤變得十分肥沃。再加上這裡陽光強烈,水量充足,莊稼年年豐收。據說,小麥最早就是生長在巴比倫的。
巴比倫被征服
住在巴比倫北面的亞述人十分強悍。公元前8世紀(中國已經進入春秋時代),亞述成為一個龐大的軍事帝國。巴比倫被它征服了,敘利亞、腓尼基、巴勒斯坦、小亞細亞、埃及,也都先後歸入它的版圖。除了希臘和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幾乎都被它占領了。亞述的首都叫尼尼微,那裡修建了許多宏偉的宮殿。公元前612年,居住在巴比倫的迦勒底人聯合東邊的米堤亞人進攻亞述。
他們手執帶血的長矛和盾牌衝進了尼尼微。全城居民遭到屠殺,甚至連兒童也不能倖免。亞述最後一代國王辛沙立希孔和他的宮殿一起被燒成灰燼。從此,這個龐大帝國連同它的首都就從地面上消失了[4]。
卡拉被發掘
底格里斯河邊有兩堆很大的荒丘,據說是尼尼微的遺址。
1845年,英國人拉雅得在這裡發掘出兩座亞述王宮,發現了著名的帶有雙翼的人頭牛身巨大雕像和許多精美的石版雕刻。後來他繼續挖掘,三年中又挖出28座王宮大廳。但是,這裡並不是尼尼微,而是亞述的另一個城市,叫卡拉。真正的尼尼微在卡拉以北六七十公里的地方。
1849年,拉雅得在這裡找到了西努基立王(公元前700多年)的大宮殿遺址。這座宮殿曾經遭到米堤亞人的焚毀。許多刻有圖畫和楔形文字的泥版還有大火燒過的痕跡。王宮的兩間藏書室堆滿刻有楔形文字的大大小小的泥版。最大的一塊長3米,寬2米多,最小的還不到1寸長,只刻着一兩行文字。這些泥版就是2500多年前亞述的圖書,內容很豐富,包括歷史、法律、宗教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知識。過了幾年,考古學家拉薩姆又發現了亞述巴尼拔王的王宮大殿和另一處王宮藏書室。
藏書室內收藏的泥版文書上,刻有許多關於亞述和巴比倫的神話。亞述的宮殿是由成千上萬的奴隸修建的,他們多半是亞述人在戰爭中掠奪來的俘虜。奴隸勞動的時候,有的帶着鎖鏈和腳鐐,有的被鐵索相互牢牢地系在一起。旁邊還有手執武器的兵士監視着。反映這些場面的圖畫也被發掘出來了。在尼尼微發掘出來的大量文物,使人們能夠清楚地了解亞述帝國興衰的歷史。
戰勝了亞述的迦勒底人在巴比倫建立了一個新的國家。為了和那個被亞述滅掉的古巴比倫王國區別開,人們把它叫做新巴比倫王國。
新巴比倫國王尼布甲尼撒,把首都巴比倫城建成一座堡壘般的城市。它的規模就是用今天的標準來看,也是非常壯觀的。城市是方形的,每邊長22.2公里。圍繞城市的城牆大約有8.5米高,是用磚砌和油漆澆灌而成的。四匹馬拉的戰車可以在寬闊的城牆上奔馳。全城有100扇用銅做成的城門。城牆周圍還有很深的護城河。幼發拉底河從城牆下流進來,穿城而過。巴比倫城裡還有一座很大的皇宮,皇宮內修建了一個「空中花園」,被後世稱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
國王尼布甲尼撒在位期間(公元前605-公元前562年),巴比倫的國力最為強大。他率兵攻打敘利亞,出兵巴勒斯坦,奪占耶路撒冷,滅掉猶太王國,強迫猶太人遷居巴比倫當奴隸,成為「巴比倫之囚」。
在晚年,他還侵入埃及。在這幾十年裡,巴比倫城人口達到10多萬,還有來自亞洲各地的商人,奴隸制經濟有了很大發展。但是,在強盛的背後,已經埋伏了危機,被征服的外族人對巴比倫奴隸主的仇恨和反抗不斷發生,本族的貧民和農民因破產淪為奴隸,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奴隸主階級內部爭權奪利的矛盾也越來越激烈。尼布甲尼撒死後,國內政局立即動盪起來,6年中8個國王被廢,其中兩個被殺。在東面,力量越來越強大的波斯帝國征服了巴比倫的盟邦米堤亞,對巴比倫形成了大軍壓境的局面。
巴比倫的奴隸主們忙於爭權奪利,縱情享樂,他們以為他們的城牆是那樣高大而堅固,誰也攻不破。他們萬萬沒有想到,敵人會利用穿過城牆的幼發拉底河打進來。一天晚上,巴比倫的一個年輕王子正在舉行狂歡宴會。波斯王居魯士下令在幼發拉底河中修築了一座水壩,把河水放到壩的一邊去。他的軍隊從另一邊放干水的河床中偷偷進到城裡,未經交戰就占領了巴比倫。據說,有一些巴比倫商人做了波斯人的內應。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538年(中國春秋末年)。
存在僅僅88年的新巴比倫王國滅亡了。巴比倫的繁華,巴比倫的奇蹟,巴比倫的高牆銅門和它的「空中花園」,都變成了一堆一堆的荒丘廢土。巴比倫遺址從1899年開始逐漸發掘出來,使人們能夠更準確地研究它的過去。但是,挖掘工作碰到了難題,地下水的衝擊使古巴比倫城有完全被毀的危險。如何降低河水水位,成為許多國家的專家們研究的課題。
巴比倫「空中花園」不在巴比倫城?
英國研究人員依據考古新發現認為,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不在巴比倫城,而是位於今伊拉克北部的尼尼微,與其傳說中的所在地相隔400多公里。
聲明
英國牛津大學一位歷史學家研究發現,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巴比倫空中花園確實存在,但所在地是古亞述王國首都尼尼微(Nineveh),而非傳說中的巴比倫。
提出這一理論的是牛津大學東方研究所的斯蒂芬妮·達蕾(Stephanie Dalley)博士。斯蒂芬妮博士說,傳說中的巴比倫空中花園實際上位於巴比倫以北300英里之外的尼尼微,其建造者是亞述王西拿基立(Sennacherib),而不是巴比倫的尼布甲尼撒王(King Nebuchadnezzar)。
發展現狀
令人遺憾的是,「空中花園」和巴比倫文明其他的著名建築一樣,早已淹沒在滾滾黃沙之中。我們要了解「空中花園」,只能通過後世的歷史記載和近代的考古發掘。 不過也有些記載,雖然提到了「空中花園」,但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並不是由尼布甲尼撒二世建造的,而是一位敘利亞國王為取悅他的一個愛妃而特意修築的。有些記載甚至認為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實際上指的是亞述國王辛那赫里布在其都城尼尼微修築的皇家園林。
空中花園復原
為了發展旅遊業,1978年,伊拉克政府制定與實施了一項修建巴比倫遺址的計劃,在遺址上仿建了部分城牆和建築,在城內修建了博物館,陳列出土的巴比倫文物,其中,猶以一塊高逾2米的黑色閃綠岩石碑的複製品最為珍貴,石碑的上半部是鐫刻太陽神將權標授予漢穆拉比情景的精緻浮雕,下半部則為用楔形文字記載的《漢謨拉比法典》全文。這部由古巴比倫國王漢莫拉比(約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領導制定的世界第一部法典的石碑原件現保存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
此外,伊拉克政府還在巴比倫遺址和巴格達市內仿古重建了寧馬克神廟和空中花園,修葺一新古城的淡藍色城牆高數丈,重現了這座古城昔日的風韻。
而且,考古學家也的確在遺址里發現了大量種植花木痕跡。然而,到目前為止,在所發現的巴比倫楔形文字的泥版文書,還沒有找到確切的文獻記載。因此,考古學家的解釋是否正確仍需進一步研究。總之,傳說中的「空中花園」,它的真實面目依舊隱身於歷史的迷霧之中。
伊拉克文明
伊拉克文明優越論是薩達姆產生「阿拉伯領袖慾」的心理基礎。伊拉克歷史上曾創造了蘇美爾文明、古巴比倫文明、亞述文明、新巴比倫文明,在輝煌的阿拉伯帝國阿拔斯王朝伊拉克又充當了中堅,這份遺產讓歷代伊拉克人自豪不已,薩達姆更是繼承了這份遺產,並在新的時代里大加兜售。他曾對外國記者們自豪地說:「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是美索不達米亞文明,這是毫無疑問的。」在一次公開演說中他提到,伊拉克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盞閃光的指路明燈」。
他上台以後,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發掘、整理、保護和恢復歷史古蹟,在全國設置了1萬多處古蹟保護場所。在巴格達的棗拉公園原樣復建了新巴比倫王國的「空中花園」。
巴格達市內博物館眾多,其數量在中東各大城市中首屈一指。其中的巴格達博物館可位列世界最大博物館的行列之一,裡面收藏了遠古時期曾經在兩河流域生活過的各個民族的文物,反映了蘇美爾、阿卡德、巴比倫、亞述、塞爾柱和薩珊王朝等各個時代的文明情況。
伊拉克復興黨領導集團通過這些手段激發國民的歷史自豪感,向世界展示伊拉克民族超人的智慧。這些做法為世界各國所共用,無可厚非,但確實也折射出伊拉克復興黨領導集團強烈的民族優越感,這一點,聯繫到他們的一系列政治主張和行為,便可一目了然)[5]。
視頻
巴比倫空中花園相關的視頻
參考文獻
- ↑ 吉吉暉:世界七大奇蹟之一的古巴比倫--「空中花園」,新浪博客, 2014-01-12
- ↑ 科學家稱空中花園確實存在並非位於巴比倫 那在哪裡?,每日科技網 , 2015-08-22
- ↑ 中華文明千古傳承,古巴比倫文明為什麼消失殆盡? ,搜狐網 ,2018-04-05
- ↑ 亞述人的前世今生 ,搜狐網, 2016-11-04
- ↑ 修復巴比倫:薩達姆惟一遺蹟,新浪網 , 2003-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