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玻璃器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玻璃器

玻璃,在中國最早出現和生產的時間目前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但自從周代以來的詩文傳志中經常出現以下名詞:「繆琳」、「火齊」、「琉璃」、「琅玕」、「頗黎」、「明月珠」,晉六朝記載中也出現了「玻璃」、「瑟瑟」,後人對此的註解多籠統地稱之為「不同種類的玉石」,但聯繫近些年來考古發掘中大量實物的出土及專家的具體分析,現普遍認為這些東西多與人造珠玉有所聯繫。而其名稱則沒有一個嚴格地區分,多將半透明的稱為「璃」,透明的才稱「玻璃」,後來又有「藥玉」、「罐子玉」、「硝子」、「料器」等名稱,而以料器一名使用最為普遍。

基本內容

中文名:玻璃器

特點:質地疏鬆,製作粗糙

結構:簡便易行

歷史狀況:中國古代玻璃器存世的數量較少

別稱:「藥玉」、「罐子玉」

簡介

中國古代玻璃器存世的數量較少,研究歷史也較晚,還沒有象瓷器玉器等文物那樣建立起完整、系統的體系,為中國古代玻璃器的鑑定與收藏帶來了一定的困難。但我們對各時代玻璃器物的判別依然有跡可尋,因為從大的方面來講,一個時代的器物總是統一在其時代風格之下的。

歷史

簡單地說,西周時期的玻璃器樸素無華,色彩晦暗,器形簡單,質地疏鬆,製作粗糙;春秋戰國時期的玻璃器以仿玉為主,光潔度好,工藝水平較高,兩漢時期延續這一傳統;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的玻璃器異域風格加重,器物輕薄,透明度較好;唐代時波斯風格濃厚,作品亮麗多姿;宋元時期則小巧精緻;明代所出較少;清代玻璃器與前代迥異,不僅數量多、色彩絢爛,而且工藝複雜、高超,成為中國古代玻璃工藝的鼎盛期。[1]

參考文獻

  1. 玻璃器搜好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