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巴陵大桥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巴陵大桥

图片来自桃园观光导览网

巴陵大桥台湾一座公路桥梁,位于台7线北横公路)47公里处,跨越大汉溪上游[1],其政区辖属桃园市复兴区,为巴陵地区之新地标。“巴陵”是泰雅语,为“巨大神木”之意。[2]

简介

全长一百六十公尺的巴陵桥位在桃园复兴乡,是北横公路三大名桥之首。巴陵桥是往达观山的必经之路,旧巴陵桥是一座单向吊桥,火红色的桥身亮彩夺日,新巴陵桥则是一座粉红色的拱桥,两旁尽是青山翠谷,向下还可俯瞰大汉溪的壮丽风光。

近在咫尺的新旧巴陵桥是北横公路的观光胜地,由于邻近无适合停车的区域,建议于人潮稀少下车观光,观景时亦注意自身的安全。[3]

沿革

北横公路的前身为日治时期角板山三星警备道,1914年10月在巴陵建有“巴垄铁线桥”(日文:バロン桥)。民国50年代兴建北横时,拆除铁线桥改建为“巴陵桥”,现今于北横公路旧线巴陵一号隧道口左侧保存了一支近10公尺高的“巴垄纪念柱”[4]

由于北横公路(台7线)通往角板山拉拉山栖兰明池,是台湾北部重要观光游憩区,每逢假日交通量激增[1],原巴陵吊桥宽度仅4.5公尺,其前后衔接弯窄隧道,路幅不足容易造成塞车,每逢假日及水蜜桃盛产期间形成交通瓶颈[1],因此交通部公路总局在2001年计画于巴陵吊桥下游兴建巴陵大桥,跨越大汉溪,藉以解决交通壅塞问题[1],设计及施工阶段暂称为“巴陵二桥[2],施工接近完工阶段正式命名为“巴陵大桥”[2]新巴陵大桥于2005年(民国94年)7月30日举行通车典礼[5],完工后成为巴陵地区之新地标。

设计

巴陵大桥为中路式系索钢拱桥,桥身为桃红色,代表复兴区拉拉山名产“水蜜桃原乡”之寓意,全长220公尺,主跨185公尺,拱高约37公尺[1][2],桥梁全宽11.5公尺、净宽10.5公尺、车道宽7.5公尺,人行道每侧宽1.5公尺,大汉溪河床面距离桥面约35公尺、距拱顶约52公尺[1]

景点 

在一望无际的蓊郁山林中,巴陵大桥是一条横越大汉溪两端的淡粉绸带,为通往水蜜桃原乡的旅客所带来的行前惊喜。名列于北横三大名桥的巴陵大桥(另二座为罗浮桥、大汉桥)完工于2005年,是巴陵地区必访的重要地标。全长220公尺的钢骨桥梁,最大跨度达185公尺,为大汉溪沿线桥梁之冠。相较于仅能单向来车的巴陵旧桥,宽度仅有4.5公尺,巴陵大桥更具有交通效益;全宽11.5公尺,双向车道宽7.5公尺,人行车道宽1.5公尺,对于假日往返拉拉山、角板山的车潮达到纾解作用。大汉溪流畅曲线表现宏伟气势,步行其上更能感受到令人啧啧称奇的建筑工艺。

巴陵大桥下可见玉峰溪与三光溪汇聚而成的壮丽绝景,站上桥旁的观景台,眺望衬著碧绿山谷的新、旧双桥景象,不枉费驱车来到这的辛劳。

来巴陵可不只有静赏自然美景这一种玩法;旧桥两端各有人力凿挖的隧道,现已不再做车道使用,里头展示泰雅原民绘画创作、传统服饰及农特产品,让来访旅客了解在地文化。在一号隧道出口旁,立有“巴垄纪念柱”(巴陵旧称巴垄),为巴陵旧桥前身-日治时期所兴建的巴垄铁线桥完工纪念。而爱挑战自我的人,不妨来场冒险之旅,换上高空弹跳装备,从43公尺高的巴陵旧桥一跃而下,一边惊声尖叫,一边享受极限运动的刺激畅快。 [6]

影片

20210102巴陵大桥之美

参考文献

  1. 1.0 1.1 1.2 1.3 1.4 1.5 公路景观 > 巴陵桥 景观. 交通部公路总局第一区养护工程处.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2. 2.0 2.1 2.2 2.3 官明郎. 过河说桥—漫谈桥梁之命名. 技师报. 中华民国九十四年一月一日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3. 巴陵桥,玩全台湾旅游网,文章日期
  4. 角板山三星越岭道-巴垄铁线桥纪念柱. 桃园县政府文化局.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5. 台7线 北横之美. [2014-05-10] (Chinese (Taiwan)). 
  6. 巴陵桥_巴陵大桥_巴陵旧桥,桃园观光导览网,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