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布衣书生(朱晓剑)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布衣书生
图片来自免费素材网

《布衣书生》中国当代作家朱晓剑的散文。

作品欣赏

布衣书生

我去过武汉多次,却从没拜访过当地的爱书人,虽然熟悉的也有好些位,比如黄成勇、万康平、王成玉、袁毅等老师。与爱书人的交往也需缘分,而随缘的相遇则是最为恰当的。我最早知道王老师,是因偶然读过他在2006年出版的《书话史随札》,此书从《毛诗序》开始,穿越我国传统文化千年时间隧道,三十多万字遍论古圣先贤及今人心得,被专家学者认为是“没有前例”的“第一部书话史的研究著作”。此前,真还未曾想到有人这样写作“书话史”。南京徐雁说他“书话乃读书种子也,贵在文艺情趣”。

至于时下流行的“书话”,与唐弢一代人所提到的概念已发生许多变化,我更愿意将其称之为读书随笔更为恰当。这是因按照唐弢先生所提出的“四个一点”的创作书话模式,在今天已很少读到了。读书随笔虽概念宽泛,却能包罗万象,与书有关的种种内容似皆可纳入其中。王成玉的研究即着眼于这种细微变迁。

某一天,偶然知道王成玉于1998年下岗,闲居在家,他以书自娱,以笔写心。像这样的纯粹阅读、写作还真不多见。要知道写“书话史”这样的书,费力又难畅销,可能很多作家难以做到这样。正是这种精神让我对他多了一份敬重,亦如赵普光所说的“就是源于内心的诚笃和对文化的敬意”。

再后来通过网络上联系,读到王成玉的一系列读书文章,给人的感觉这些与当下读书界的热闹无关,他只是安安静静地读书、写作,并不混什么圈子,也不需什么话语权。这在今天也是很难得的事。即便是因文发言,有时难免带“刺”,不为一些人喜爱似乎也在情理当中了。但他说的话又有几分道理,故是读书人的善举。后来,我读到他的《书事六记:一个书迷的自述》,记叙他的淘书、阅读故事,波澜不惊,也更加喜爱他这种认真的创作态度。

武汉作家周翼南曾说王成玉“是一个真正的读书人”。那么,什么是真正的读书人呢?有时候为了买书,他不得不节衣缩食,没有钱的时候去找别人借钱,也要先把书买回来。这种爱书精神几近痴迷的地步,在今天互联网时代,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在现实生活中,正是像他这样的人在传承着阅读文化。

然而,我和王成玉的平时交往并不太多,只是在朋友圈关注他的动态。他依然在创作与书话有关的文章,时有真言,比如“读书向来不大喜欢赶潮流,只读自己能得到和喜欢的书。所以我的写作,大都刊在博客上,三两知己,足矣。”这也看出他纯真的一面,比如对读书人物的总结,不料这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争论,也有人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事。但他的这种开创性却是不容忽略的。2017年,他的这个系列文章结集为《书话点将录》出版,这至少见证了全民阅读的某个侧面吧。

读书圈看似很小,却也一度多有追求名和利之人,只要对己有利,频繁往来。一旦“无用”,就弃之。这种功利的交往方式,也让人感叹读书圈少了纯洁。所幸的是,还有一些像王成玉这样的爱书人坚守阅读的正道,这是让人欣慰的事。作为布衣书生,有一生挚爱的书册,偶有文章书写,似乎对王成玉来说就已足够了。这种淡泊的境界也许是跟他的生活经历有关,毕竟是见过各色各样的人,也就对名利多了些淡然。 [1]

作者简介

朱晓剑,中国作协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成都文学院驻院作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