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布衣書生(朱曉劍)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布衣書生
圖片來自免費素材網

《布衣書生》中國當代作家朱曉劍的散文。

作品欣賞

布衣書生

我去過武漢多次,卻從沒拜訪過當地的愛書人,雖然熟悉的也有好些位,比如黃成勇、萬康平、王成玉、袁毅等老師。與愛書人的交往也需緣分,而隨緣的相遇則是最為恰當的。我最早知道王老師,是因偶然讀過他在2006年出版的《書話史隨札》,此書從《毛詩序》開始,穿越我國傳統文化千年時間隧道,三十多萬字遍論古聖先賢及今人心得,被專家學者認為是「沒有前例」的「第一部書話史的研究著作」。此前,真還未曾想到有人這樣寫作「書話史」。南京徐雁說他「書話乃讀書種子也,貴在文藝情趣」。

至於時下流行的「書話」,與唐弢一代人所提到的概念已發生許多變化,我更願意將其稱之為讀書隨筆更為恰當。這是因按照唐弢先生所提出的「四個一點」的創作書話模式,在今天已很少讀到了。讀書隨筆雖概念寬泛,卻能包羅萬象,與書有關的種種內容似皆可納入其中。王成玉的研究即着眼於這種細微變遷。

某一天,偶然知道王成玉於1998年下崗,閒居在家,他以書自娛,以筆寫心。像這樣的純粹閱讀、寫作還真不多見。要知道寫「書話史」這樣的書,費力又難暢銷,可能很多作家難以做到這樣。正是這種精神讓我對他多了一份敬重,亦如趙普光所說的「就是源於內心的誠篤和對文化的敬意」。

再後來通過網絡上聯繫,讀到王成玉的一系列讀書文章,給人的感覺這些與當下讀書界的熱鬧無關,他只是安安靜靜地讀書、寫作,並不混什麼圈子,也不需什麼話語權。這在今天也是很難得的事。即便是因文發言,有時難免帶「刺」,不為一些人喜愛似乎也在情理當中了。但他說的話又有幾分道理,故是讀書人的善舉。後來,我讀到他的《書事六記:一個書迷的自述》,記敘他的淘書、閱讀故事,波瀾不驚,也更加喜愛他這種認真的創作態度。

武漢作家周翼南曾說王成玉「是一個真正的讀書人」。那麼,什麼是真正的讀書人呢?有時候為了買書,他不得不節衣縮食,沒有錢的時候去找別人借錢,也要先把書買回來。這種愛書精神幾近痴迷的地步,在今天互聯網時代,似乎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現實生活中,正是像他這樣的人在傳承着閱讀文化。

然而,我和王成玉的平時交往並不太多,只是在朋友圈關注他的動態。他依然在創作與書話有關的文章,時有真言,比如「讀書向來不大喜歡趕潮流,只讀自己能得到和喜歡的書。所以我的寫作,大都刊在博客上,三兩知己,足矣。」這也看出他純真的一面,比如對讀書人物的總結,不料這也引起了一些不必要的爭論,也有人認為這是費力不討好的事。但他的這種開創性卻是不容忽略的。2017年,他的這個系列文章結集為《書話點將錄》出版,這至少見證了全民閱讀的某個側面吧。

讀書圈看似很小,卻也一度多有追求名和利之人,只要對己有利,頻繁往來。一旦「無用」,就棄之。這種功利的交往方式,也讓人感嘆讀書圈少了純潔。所幸的是,還有一些像王成玉這樣的愛書人堅守閱讀的正道,這是讓人欣慰的事。作為布衣書生,有一生摯愛的書冊,偶有文章書寫,似乎對王成玉來說就已足夠了。這種淡泊的境界也許是跟他的生活經歷有關,畢竟是見過各色各樣的人,也就對名利多了些淡然。 [1]

作者簡介

朱曉劍,中國作協會員,中國報告文學學會會員,成都文學院駐院作家。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