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訓練理論
布雷德福的敏感性訓練理論是漢語名詞術語。
語言文字是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這個民族[1]過去的文化靠着它來流傳,未來的文化也仗着它來推進,從大約是在公元前14世紀,殷商後期的「甲骨文」被認為是「漢字」的第一種形式[2],西周後期,漢字發展演變為大篆,後秦始皇統一中國,中國文字才逐漸走上了發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錄
名詞解釋
敏感性訓練也稱T-團體訓練(訓練小組訓練)或實驗室訓練,是美國行為科學家布雷德福(Leland Bradford)等人首創的一種訓練方法。目的是通過受訓者在共同學習環境中的相互影響,提高受訓者對自己的感情和情緒、自己在組織中所扮演的角色、自己同別人的相互影響關係的敏感性,進而改變個人和團體的行為,達到提高工作效率和滿足個人需求的目標。
敏感性訓練的做法
敏感性訓練的做法是把不同單位、不同級別、互不相識的管理人員、職工組成不超過15人為度的小組,進行1至2周的訓練。在尋倆系中,參加的人員自由的討論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自由地發表意見,分析自己地行為和感情,並接受對自己行為的反饋意見(批評或其他意見),從而提高對各種問題的敏感性。
敏感性訓練的特點
敏感性訓練的特點是:
1、無嚴密組織,無主席,無議題,無議程;
2、非定型的自由交談,對有關現場的即所謂"此時此地"所發生的事情進行對話活動;
3、培訓指導人員僅從旁協作,為學習過程提供方便,其使命是觀察、記錄、解釋,有時誘導,扮演一種不引人注目的領導角色 。
訓練一開始往往呈現一種使受訓人員不知所措的局面。這時,有的人可能不耐煩,有的充滿疑慮,有的思索,有的提議指定一個主席,有的提出各種問題。漸漸的展開了討論,醞釀問題,交換意見,由此逐漸促成彼此間的認識和了解。
參考文獻
- ↑ 中國專門創製文字的民族:千人從遼東遷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見證殷商歷史 走進中國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