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帝王训俭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帝王训俭》出自宋代文学家洪迈的《容斋续笔》卷十四。

原文

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宋孝武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觊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唐高力士①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唯留此物。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具以奏闻。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何以愈此?”即使史官书之典册。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炀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

注释

①高力士: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广东省高州市城区),为冯盎之曾孙、冯智玳之孙、冯君衡之子,10岁时,其家因株连罪被抄,武则天圣历初(698),岭南招讨使李千里进二阉儿,一为力士,为则天赏识,后因小过逐出宫,中人高延福收为养子,一年多后,则天又召力士入宫。景龙中(708),临淄王李隆基引为知己,景龙四年李隆基发动宫廷政变,杀韦皇后、安乐公主和武氏党羽,唐睿宗复位,立隆基为皇太子,力士参与谋划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内给事。

译文

帝王创立基业后,为了使江山牢固,世代相传,总要规劝子孙们过节俭的生活,给他们留下训诫。然而,只有他们的后人比较贤明时,才会遵从教诲。否则的话,仅仅是自取侮辱和嘲笑罢了。南朝宋孝武帝刘骏大兴土木,建造宫殿。他拆毁了宋高祖刘裕曾居住过的阴室,准备在这里新建玉烛殿。在他与群臣一起去观看时,只见高祖的床头有一道土障,上面挂的是葛条编的灯笼和用麻做的驱蝇掸子。侍中袁凯于是感叹称赞高祖的俭朴之德,孝武帝并不答话,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种田的老头用这些东西,已经太过分了。”唐朝宦官高力士在太宗陵的寝宫中只见到梳箱一只、柞木梳子一把、黑角篦子一把、革根刷子一把,感叹说:“太宗皇帝亲手匡正了为帝王的准则,使得天下歌舞升平,而他自己随身所穿所用的,却只是这些东西。他是想以此传示子孙,告诫他们永保节俭之德啊!”高力士将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玄宗皇帝作了汇报。玄宗闻报,马上亲赴太宗陵,到寝宫问太宗所留下的东西在何处。高力士手捧这些东西跪着献给玄宗,玄宗跪拜接受,其肃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且说:“珍奇的夜光宝珠,垂棘的稀世美玉,难道能比这些更好吗?”玄宗当即命令史官记载于典册。当时唐玄宗刚刚继位不久,雄心勃勃,励精图治,因而见到太宗的遗物后感触良深。及至他的奢侈心一动,即使竭尽天下之财力人力也无法满足欲望,哪里还有一丁点儿对太宗遗物的印象?宋孝武帝不值得指责,至于像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等,都有节俭的美德,可是他们的后代像东山侯萧宝卷、天元皇帝宇文赟、陈后主叔宝、隋炀帝杨广等人的骄奢极欲,其程度超过了夏桀、商纣,对他们就不必提倡什么节俭之德了。

作品简介

《容斋随笔》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书未成而作者过世,故《五笔》仅为十卷。这部书内容范围颇广,资料甚富,包括经史百家、文学艺术、宋代掌故及人物评价诸方面内容。它对后世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四库全书总目提要[1]推它为南宋笔记小说之冠。

《容斋随笔》[2]最重要的价值和贡献是考证了前朝的一些史实,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对历代经史典籍进行了重评、辨伪与订误,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更正了许多流传已久的谬误,不仅在中国历史文献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而且对于中国文化的发展亦意义重大。

视频

帝王训俭 相关视频

《容斋随笔》
《容斋随笔》等古籍发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