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帝王訓儉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帝王訓儉》出自宋代文學家洪邁的《容齋續筆》卷十四。

原文

帝王創業垂統,規以節儉,貽訓子孫,必其繼世象賢,而後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宋孝武大治宮室,壞高祖所居陰室,於其處起玉燭殿,與群臣觀之,床頭有土障,上掛葛燈籠、麻蠅拂。侍中袁覬因盛稱高祖儉素之德,上不答,獨曰:「田舍翁得此,已為過矣!」唐高力士①於太宗陵寢宮,見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嘆曰:「先帝親正皇極,以致昇平,隨身服用,唯留此物。將欲傳示子孫,永存節儉。」具以奏聞。明皇詣陵,至寢宮,問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肅敬如不可勝,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將何以愈此?」即使史官書之典冊。是時,明皇履位未久,厲精為治,故見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及侈心一動,窮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於此哉?宋孝武不足責也,若齊高帝、周武帝、陳高祖、隋文帝,皆有儉德,而東昏、天元、叔寶、煬帝之淫侈,浮於桀、紂,又不可以語此雲。

注釋

①高力士:高力士(684—762),唐潘州人(今廣東省高州市城區),為馮盎之曾孫、馮智玳之孫、馮君衡之子,10歲時,其家因株連罪被抄,武則天聖歷初(698),嶺南招討使李千里進二閹兒,一為力士,為則天賞識,後因小過逐出宮,中人高延福收為養子,一年多後,則天又召力士入宮。景龍中(708),臨淄王李隆基引為知己,景龍四年李隆基發動宮廷政變,殺韋皇后、安樂公主和武氏黨羽,唐睿宗復位,立隆基為皇太子,力士參與謀劃有功,擢升朝散大夫、內給事。

譯文

帝王創立基業後,為了使江山牢固,世代相傳,總要規勸子孫們過節儉的生活,給他們留下訓誡。然而,只有他們的後人比較賢明時,才會遵從教誨。否則的話,僅僅是自取侮辱和嘲笑罷了。南朝宋孝武帝劉駿大興土木,建造宮殿。他拆毀了宋高祖劉裕曾居住過的陰室,準備在這裡新建玉燭殿。在他與群臣一起去觀看時,只見高祖的床頭有一道土障,上面掛的是葛條編的燈籠和用麻做的驅蠅撣子。侍中袁凱於是感嘆稱讚高祖的儉樸之德,孝武帝並不答話,只是自言自語地說:「種田的老頭用這些東西,已經太過分了。」唐朝宦官高力士在太宗陵的寢宮中只見到梳箱一隻、柞木梳子一把、黑角篦子一把、革根刷子一把,感嘆說:「太宗皇帝親手匡正了為帝王的準則,使得天下歌舞昇平,而他自己隨身所穿所用的,卻只是這些東西。他是想以此傳示子孫,告誡他們永保節儉之德啊!」高力士將這件事一五一十地向玄宗皇帝作了匯報。玄宗聞報,馬上親赴太宗陵,到寢宮問太宗所留下的東西在何處。高力士手捧這些東西跪着獻給玄宗,玄宗跪拜接受,其肅敬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並且說:「珍奇的夜光寶珠,垂棘的稀世美玉,難道能比這些更好嗎?」玄宗當即命令史官記載於典冊。當時唐玄宗剛剛繼位不久,雄心勃勃,勵精圖治,因而見到太宗的遺物後感觸良深。及至他的奢侈心一動,即使竭盡天下之財力人力也無法滿足欲望,哪裡還有一丁點兒對太宗遺物的印象?宋孝武帝不值得指責,至於像齊高帝、周武帝、陳高祖、隋文帝等,都有節儉的美德,可是他們的後代像東山侯蕭寶卷、天元皇帝宇文贇、陳後主叔寶、隋煬帝楊廣等人的驕奢極欲,其程度超過了夏桀、商紂,對他們就不必提倡什麼節儉之德了。

作品簡介

《容齋隨筆》分《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共五集七十四卷。其中前四集各十六卷,因書未成而作者過世,故《五筆》僅為十卷。這部書內容範圍頗廣,資料甚富,包括經史百家、文學藝術、宋代掌故及人物評價諸方面內容。它對後世產生了較為深遠的影響,《四庫全書總目提要[1]推它為南宋筆記小說之冠。

《容齋隨筆》[2]最重要的價值和貢獻是考證了前朝的一些史實,如政治制度、事件、年代、人物等,對歷代經史典籍進行了重評、辨偽與訂誤,提出了許多頗有見地的觀點,更正了許多流傳已久的謬誤,不僅在中國歷史文獻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和影響,而且對於中國文化的發展亦意義重大。

視頻

帝王訓儉 相關視頻

《容齋隨筆》
《容齋隨筆》等古籍發行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