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常规导弹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常规导弹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中文名: 常规导弹

配备弹头: 常规高爆弹头

首颗常规导弹: V-2导弹

常规导弹是相对核导弹而言的,常规导弹装配的是常规高爆弹头,一般地,洲际弹道导弹由于其高达几百米的误差,一般只能装备战略核弹头,而远程、中程、近程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误差精度最多不超过十几米,因此一般装备常规高爆弹头,当然也可以装备战术核弹头。[1]

发展背景

在弹道导弹家族中,携带常规弹头的常规弹道导弹最先登上历史舞台,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常规弹道导弹--V-2导弹在第一次实战中就表现了其作战威力和远大发展前途,虽然其没能实现当时纳粹德国当局挽回败局的愿望,但其V-2导弹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射程远、速度快、突防能力强等优点还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德国战败之后,美、苏等战胜国瓜分了德国研制弹道导弹资料、设备及相关科研人员,上述国家在较短的时间内仿制成功了V-2导弹。冷战铁幕的落下和核武器的出现让配备核弹头的战略核导弹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最先登上历史舞台的常规弹道导弹反而在战略核导弹这个后来者的阴影下执着前行。

逐渐被重视的常规弹道导弹齐射战术

由于早期常规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较差,配备常规弹头的常规弹道导弹只能用于打击城市等大型目标,因此其作战效能也饱受质疑。虽然作战效能比较有限,但对于一些缺乏有效远程打击力量的小国来说,具备射程远、投射量大等优点的常规弹道导弹还是不可多得的"杀手锏"武器。随着固体火箭技术和制导技术的发展,常规弹道导弹的打击精度、反应速度有了很大的提高,作战效能的提高使之具备精确打击固定军事目标的能力。随着美、苏等国对核战争和常规战争认识的深化,常规弹道导弹在战争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得到了强化,上述国家不约而同地投入更多的精力发展常规弹道导弹。

有矛必有盾,弹道导弹的出现也催生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早期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防御的主要目标是携带核弹头战略核导弹(主要是远程弹道导弹和洲际导弹),对携带常规弹头常规弹道导弹的防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如防御核导弹。常规弹道导弹威胁的增大让美、苏等国将一些注意力转向防御常规弹道导弹。对于不遗余力发展针对战略核导弹的导弹防御系统美、苏等国家而言,拦截飞行速度较慢、突防能力较弱的常规弹道导弹显然是一件难度相对较低的事情。上世纪60年代,美国就成功使用"奈基"、"霍克"等防空导弹拦截"下士"、诚实约翰等近程弹道导弹。冷战时期超级大国在热点地区激烈争夺等因素促使了常规弹道导弹全球扩散,导弹扩散因此也成为影响国际和地区安全的一个重要问题。

冷战结束后,以冷战胜利者自居的美国更加重视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针对战术导弹威胁的增大,美国在1993年提出了众所周知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TMD),经过近10余年的努力,TMD在2006年左右具备初始作战能力。除了美国,其他国家对常规弹道导弹防御的重视程度也提高了新的层次,新出现的中远程防空导弹通常都具备有限反近程弹道导弹能力。对于常规弹道导弹特别是近程常规弹道导弹(CABM),如何在导弹防御系统快速发展的当下提高突防能力和毁伤效果是常规弹道导弹必须认真面对的问题,目前各国提高导弹突防能力主要在导弹突防手段和突防策略上下功夫。采用突防手段是增加导弹突防能力的重要举措,目前弹道导弹的突防手段包括多弹头突防、诱饵突防、干扰突防、机动突防、隐身突防等等。在使用突防手段的基础综合突防策略可以进一步导弹突防能力。

在突防策略方面,目前通常采用的突防策略包括先发制人破坏敌反导系统信息链(天基、陆基、海基信息链)、饱和攻击、联合其他打击力量综合突防等,其中饱和攻击是重要的突防策略之一。由于常规弹道导弹特别是近程常规弹道导弹尺寸较小,空间比较有限,其突防手段也无法像洲际导弹那样丰富,采用多种突防策略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近程常规弹道导弹突防能力,前文提到的饱和攻击是近程常规弹道导弹提高突防能力经常采用的突防策略,要实现饱和攻击必须在发射阶段采用弹道导弹齐射战术。常规弹道导弹齐射战术是弹道导弹火力运用战术中的一种,齐射的导弹根据需要打击同一目标或者打击不同目标。

常规弹道导弹齐射战术虽然拥有不少优点,但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克服组织、技术上等难点,比如统一指挥、飞行弹道、飞行时间等问题。作战时,其具体要组织多少枚导弹齐射需要综合分析最佳火力单位数量的问题,并不是越多越好,因为可能造成毁伤过渡而浪费昂贵的导弹,且由于齐射间相关性导致作战效能的降低。

中国二炮常规导弹

2014年7月3日,美国智库詹姆斯顿基金会出版的《中国简报》14卷13期上刊登了安德鲁·S·埃里克森(Andrew S. Erickson)和迈克尔·S·蔡斯(Michael S. Chase)题为《中国战略火箭部队:砺剑》的文章,研究分析了解放军第二炮兵日益增强的常规精确打击能力和不断发展的军事理论。这次发表的是这两位作者撰写的系列文章的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将重点分析解放军第二炮兵核威慑能力的现代化以及人员、训练问题。

第二炮兵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尤其是硬件现代化和作战训练。其主要任务仍然是威慑,尤其是针对美国对地区冲突的干涉。其威慑任务越来越强调常规能力,但核武器也已经现代化,以确保其持续有效。

2014年1月22日,中国媒体刊登了解放军第二炮兵(PLASAF)部队操作东风31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发射装置进行野外训练的照片。这些照片并没有透露新的能力(中国在7年多以前就开始部署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也不是打算作为对特定国家的警告,虽然有些地区媒体将这些照片解读为一种威胁。 然而,中国军方的出版物凸显的一个重要趋势:对中国战略导弹部队核常兼备的能力更有信心。 随着背景和军事任务的变化,解放军第二炮兵依然目标明确,加强常规威慑力量建设,展示在地区冲突中获胜以阻止美国干涉的能力。

解放军第二炮兵控制着中国的陆基核弹道导弹、常规弹道导弹和地面发射的对陆攻击巡航导弹,是一支日益强大的力量。 先进的工业能力和长期的战略优先次序,使其成为世界上"最积极、最多样化的弹道导弹发展计划"。 中国正在增加导弹数量和多样性,试验和列装射程更远、精度更高、有效载荷更先进的导弹,同时升级旧的系统,并组建立新的部队。 美国国防部6月初发表的《中国军事与安全态势发展年度报告》,重点反映了中国核导弹和常规导弹的持续现代化。 该报告回顾了中国在这个领域取得的令人印象深刻的进步,并承认中国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发展计划"能够与国际上其他一流生产商匹敌",这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成就为中国提供了各种新的和日益强大的能力。

重要的、快速的改进不但造就了一支拥有先进的、生存力强的核导弹,能够将地区和美国大陆目标置于风险之中的导弹核力量,而且造就了一支世界上最庞大、最多样、最全面的常规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力量。 今天,这些能力使解放军第二炮兵成为"中国战略威慑的核心力量"。

常规远程精确打击(LRPS)能力的现代化

从1966年组建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解放军第二炮兵的核导弹数量很少,技术落后,而且容易遭受打击。但是,它于1993年开始承担常规打击任务。 在增加常规打击任务之后,解放军第二炮兵在20世纪90年代部署了数量相对较少的常规短程弹道导弹(SRBM)。 到2001年,中国大约有350枚常规短程弹道导弹。 根据美国国防部称,大约到2007年,这一数字大致是原来的三倍。

解放军的常规导弹不仅在实施作战行动中,而且在战略威慑中都具有核心作用。 中国军事战略家指出,在冷战结束后的数十年里,常规武器技术的进步显著提高了常规军事力量的威慑能力。 常规武器不仅变得性能越来越好,而且也更实用,并能提供比核武器大得多的灵活性。 解放军军官指出,常规武器已经"成为实现政治目标的有力威慑手段"。 射程是次战略层面的,影响却是战略层面的,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常规导弹在这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除了增加其常规短程弹道导弹的数量,中国还从射程、精度和弹头种类等方面提高了它们的能力。 最近,解放军第二炮兵也开始列装常规中程弹道导弹(MRBM),不仅包括用于攻击地区空军基地这类陆地目标的中程弹道导弹,同时也包括世界上第一种用于攻击航母这类大型水面舰艇的反舰弹道导弹(ASBM)。 根据台湾地区防务部门的报告,北京2010年开始部署反舰弹道导弹。 美国国防部2014年报告指出,北京目前正在努力通过研制一种常规中程弹道导弹,进一步增加这些常规导弹的射程。中国媒体报道指出,这些导弹一旦部署,将能够打到远在关岛的目标。关岛对亚太地区美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2012年12月,中国已经部署了超过1000枚性能更好的短程弹道导弹,台湾在其中大多数导弹的射程之内。

虽然两岸关系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北京仍然担心台湾反对统一,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相关的威慑能力和强制能力,同时越来越坚持认为,这些导弹主要针对的是可能试图干涉的外部势力(美国,也许还有日本)。 这些作者在与解放军人员及大陆和台湾的专家交流互动时完全坚持这种说法。

解放军第二炮兵部署了地面发射,射程为2000千米的东海10/长剑10对陆攻击巡航导弹(LACM)。 这样就弥补了解放军空军和海军有限的远程精确打击(LRPS)能力。 同一系列导弹的两种常规改进型号,虽然射程相近,但提供了其他优势: 30枚射程大于1750千米的东风21C(CSS-5)中程弹道导弹和数量不多,但在不断增加的射程为1500千米的东风21D反舰弹道导弹。 中国未来的远程精确打击能力将包括解放军第二炮兵的中程弹道导弹。

凭借其快速反应能力,射程远、精度高的特点以及强大的突防能力,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常规导弹部队能够充当中国实施高精度破坏性远程常规打击的主要手段。 尽管解放军空军和海军的常规打击能力有所提高,解放军第二炮兵仍然是中国地区常规打击能力的核心部分。 解放军认为,"第二炮兵是实施常规远程打击的最重要力量,具有不可替代的和特殊的作用"。

作战理论的现代化

自从常规导弹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服役后,第二炮兵一直专注于"双重威慑,双重打击"的要求,这一种提法突出表明了其核导弹和常规导弹承担的威慑和打击任务。随着装备的现代化,解放军第二炮兵也致力于创新和完善作战理论,而这又是为了指导其核导弹和常规导弹部队的进一步发展和未来的运用。解放军1999年颁发"新一代作战条令"时发表的文章和此后几年出版的书籍,反映了解放军第二炮兵在这一领域已经取得的进步。 尤其是,公开发行的中国军事出版物表明,第二炮兵对威慑行动和导弹部队作战的思考已经有了重大发展。

解放军的出版物强调,如果威慑和强制外交不能满足北京的目标,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对实现中国战役和战略目的至关重要,解放军第二炮兵的导弹部队战时可能成为敌人攻击的主要目标。 因此,他们将不得不在非常恶劣的作战环境中作战,必须极其重视生存能力。 解放军第二炮兵需要做好抗击各种威胁,如敌精确制导武器打击和特种部队袭击的准备,还要做好修理以及在敌方攻击结束后迅速恢复作战能力的准备。

机动性、隐蔽性和快速反应时间对确保导弹部队的生存能力至关重要。 尤其是,在机动中不被发现是生存的关键。 这依赖于隐蔽、伪装和其他避免被敌人发现、欺骗敌人的措施。 例如,解放军第二炮兵可以利用夜暗和恶劣天气或在敌方情报、监视与侦察手段覆盖范围的空隙/盲区实施机动。

一旦他们离开驻地,导弹发射车和保障车辆会驶往"导弹技术阵地"。在那里,他们将进行导弹加注和测试。 技术阵地通常位于地下设施,以确保导弹部队的防护和隐蔽。 发射分队将进入"导弹打击阵地",该阵地位于地下设施或其他隐蔽地点,在那里发射分队将保持隐蔽并做好准备,同时等待通过保密通信线路(例如,光纤)接收下一步的命令。

中国军事刊物列举了一些可能使用常规导弹打击的目标。 这些目标包括敌方指挥中心、通信设施、雷达站、其他与情报和通信相关的目标、导弹阵地、空军基地、海军设施、火车站、桥梁、后勤设施、能源设施、电力中心和航母战斗群。 第二炮兵常规导弹打击作战的目标将包括"瘫痪敌人的指挥系统;削弱敌人的军事实力和继续作战的能力;对敌人造成心理震撼并动摇其作战决心;阻止强敌的军事干涉行动"。为了实现这些目标,需要确保导弹部队通过多弹头技术、机动弹头、诱饵、隐蔽和饱和攻击等方式,完全有能力突破或压倒敌人导弹防御系统的重要性。

结论

威慑是一个变动的目标:为了保持其实现逐步扩大而又总体稳定的战略目标的能力,解放军第二炮兵必须继续提高特定的常规武器和核武器的能力。 解放军的出版物突出强调了常规威慑能力日益增加的重要性,其数量和质量都会继续快速发展。

北京强调威慑近海争端的敌对声索国和其他潜在对手,防止国土安全和地区利益受到损害;还强调对美国的威慑,阻止其干涉这些争端,这就给解放军第二炮兵提出了新的要求。 首先,发展针对美国这样资源充足、实力强大的潜在对手的可靠的反介入能力要求常规能力有重大的提升。

此外,尽管潜在对手有越来越有力的对抗措施,为了保持有效的核威慑,解放军第二炮兵必须继续加强其核力量。 最后,为了在现实条件下实际体现其具有重要意义的硬件现代化建设成就,解放军第二炮兵必须相应地加强作战训练。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