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葛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干葛段 |
干葛(《阎氏小儿方》),甘葛(《滇南本草》),粉葛(《草木便方》),葛麻茹(《陆川本草》),葛于根(《山东中药》),黄葛根(《四川中药志》),葛条根(《陕西中药志》)。
来源; 为豆科植物葛的块根。
植物形态; 葛(《诗经》),又名:鸡齐(《本经》),𫄨绤草(《说文》),鹿藿、黄斤(《别录》),黄葛藤(《天宝本草》),野扁葛。
多年生藤本,长达10米,全株被黄褐色粗毛。
块根肥厚。
叶互生;具长柄;3出复叶,顶端小叶的柄较长,叶片菱状圆形,有时有3波状浅裂,长8~19厘米,宽6.5~18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圆形,两面均被白色伏生短柔毛,下面较密;侧生小叶较小,偏椭圆形或偏菱状椭圆形,有时有2~3波状浅裂。
总状花序腋生,总花梗密被黄白色绒毛;花密生;苞片狭线形,早落,小苞片线状披针形;蝶形花蓝紫色或紫色,长15~19厘米;花萼5齿裂,萼齿披针形;旗瓣近圆形或卵圆形,先端微凹,基部有两短耳,翼瓣狭椭圆形,较旗瓣短,通常仅一边的基部有耳,龙骨瓣较翼瓣稍长;雄蕊10,两体(9 1);子房线形,花柱弯曲。
荚果线形,扁平,长6~9厘米,宽7~10毫米,密被黄褐色的长硬毛。
种子卵圆形而扁,赤褐色,有光泽。
花期4~8月。
果期8~10月。
生于山坡草丛中或路旁及较阴湿的地方。
分布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安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
本植物的藤茎(葛蔓)、叶(葛叶)、花(葛花)、种子(葛谷)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采集 春、秋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切片,晒干或烘干。
广东、福建等垃切片后,用盐水、白矾水或淘米水浸泡,再用硫黄熏后晒干,色较白净。[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