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平海天后宫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平海天后宫俗称“娘妈宫”,因宫有108根木柱,又称“百柱宫”,始建于北宋咸平二年(999年),迄今已有1016年历史,是一座古老而且保存最完整的宋代宫殿式建筑原构妈祖行宫,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建筑规模和风格与众不同。整个庙宇拥有明暗立柱共108根,廊沿压石也有108条,而宫前“师泉井”也是用108块石头砌成。宫内存有《师泉井记》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等古碑刻。已列为省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首批涉台文物保护工程项目。

中文名称 平海天后宫

地理位置 福建省莆田市秀屿区平海镇海滨路

占地面积 978.5平方米

开放时间 全天 著名景点师泉井

后宫别名 百柱宫 始

建时间 北宋咸平二年(999年)

相关人物 施琅、张天骏

宫宇简介

平海天后宫位于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创建于宋咸平二年(999),是湄洲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祠[1] 。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后由施琅扩建,乾隆十四年(1749)福建水师提督张天骏重修,光绪年间依制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9米,通进深51.9米,总面积978.5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门、内庭、两廊和大殿组成,布局保持宋代“工”字布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宫内立木柱108根,俗称“百柱宫”,大门檐下沿用宋代棱形石柱门左嵌施琅的《师泉井记》碑,门右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碑碣。为研究闽台关系的重要实物。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平海天后宫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祀神妈祖,北宋咸平二年由朝廷褒封,建宫所立,主要配祀神有:临水夫人、五帝爷、郑成功、施琅。

建筑布局

平海天后宫背山面海(背靠朝阳山,面临平海湾),庙门与湄洲妈祖庙隔岸相望,这也是平海天后宫独具特色这处。平海天后宫 占地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664平方米。主要建筑有大门、内庭、大殿及两庑。大殿为重檐歇山顶,抬梁、穿斗混合木构,面阔5间,进深5间。天后宫大门脊檩上保留“大功德主将军靖海侯兼官福建水师提督军务施琅重建”铭文,大殿存施琅《师泉井记》勒石和乾隆十五年闽浙总督喀尔吉善撰立的《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大殿上方挂着“神昭海表”横匾和独特的“皇帝万岁万万岁”直匾,宫前有“师泉”井。平海天后宫建筑气势恢宏,其规模宏大,在平海地区堪称首屈一指。其建构十分独特,飞檐走壁,雕龙画栋,中座宫庙分三殿、两厢,并由一条回廊将其串连起来,浑然一体。许多建筑材料均为“108”,支撑庙宇大小柱子共108根,宫四周的廊沿压条石为108块……就连天后宫的碑石高也是108寸。据说,这“108”乃取自天平地支中的三十六天星,七十二地煞。平海天后宫用108根大杉木柱、支、顶、承、拉、纯土木结构的古建筑,所以俗称“百柱宫”。“工字型”布局,“霸王拳”构造,更体现出她的独特和原构造型。

宫宇简介

平海天后宫位于平海镇平海村东至自然村,创建于宋咸平二年(999),是湄洲祖庙分灵的第一座行祠。清康熙年间,统一台湾后由施琅扩建,乾隆十四年(1749)福建水师提督张天骏重修,光绪年间依制重修,坐北朝南,通面阔19米,通进深51.9米,总面积978.5平方米。为二进廊院式建筑,由大门、内庭、两廊和大殿组成,布局保持宋代“工”字布局。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抬梁、穿斗式木构架,悬山顶。宫内立木柱108根,俗称“百柱宫”,大门檐下沿用宋代棱形石柱门左嵌施琅的《师泉井记》碑,门右嵌《平海天后庙重修碑记》碑碣。为研究闽台关系的重要实物[2] 。该建筑为研究莆田地方古建筑提供实物资料。平海天后宫2013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祀神妈祖,北宋咸平二年由朝廷褒封,建宫所立,主要配祀神有:临水夫人、五帝爷、郑成功、施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