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随想-致平凡的人们(董光巨)
作品欣赏
庚子年随想-致平凡的人们
庚子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2020年农历的鼠年已款款走来。2020谐音“爱你爱你”多么温馨的一年!天真烂漫的儿童穿上了新衣,人们皆大欢喜,团团圆圆过大年。我居住的小城已是节假日禁放鞭炮的第三个年头,空气中没有了硝烟的味道。大街小巷张灯结彩,小区门前贴上大红对联。各家各户的厨房里氤氲着年夜饭的香味。家家灯红酒绿,一家人吃着年夜饭,觥筹交错、喜笑颜开,浓浓的年味冲击着人们视角和味蕾。
庚子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节。人们沉浸在节日的氛围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正从“九省通衢”的武汉蔓延,被确诊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性肺炎者,日渐增多,患者死亡的人数已过百。江城武汉这样一座上千万人口的特大城市,常驻人口九百多万,加上春节前返乡的大学生和务工者近五百万人。一时间人们谈病毒色变,人人自危。疫情就是命令,最高决策层在第一时间作出反应,武汉封城。
钟南山教授,这位84岁高龄的中科院院士、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高级别专家组组长,临危受命,挺身而出,义无反顾地登上了驶往武汉的高铁,去参加充满危险的抗疫情之战。在前往武汉的高铁列车上,那一张因疲惫而靠椅休息的照片,感动了无数国人。
除夕之夜,三支解放军医疗队,开进了武汉这抗疫的主战场,“解放军来了,有救了!”
是的,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专家现场指导,国人信心大振,人们蜗居在家,自动隔离,以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然而无数平凡岗位的人们,他们承受病毒感染的风险,坚守岗位。小李是我的邻居,一位城市公交车驾驶员,年前才完婚,家里有新婚燕尔的妻子,为保障节日通行,主动放弃婚假,请缨重返工作岗位,戴着大口罩,冒着感染疫情的风险,每天在县城与省城间穿梭。饭店餐饮、宾馆旅店主动关门停业。老王是一位资深的酒店老板,他在县城和北城开了几家大型连锁酒店,为减少公众交叉感染的机会,自动关门停业。年前购买的食品也低价出售给附近居民。据他介绍仅大年初四这一天,退订酒席有70多桌,按平均2000元/桌计算,损失约14万余元。还有北城几家连锁店,总计一天的损失就达上百万元。社区工作的小霞原定大年初四举行婚礼,婚期因疫情推迟,脱下婚纱换上红色的志愿者马夹。街道七十多岁的老党员张大爷,戴上红袖章,当起了义务宣传员……这些平凡的人们在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牺牲小我为大家,书写一幕幕感人的篇章。
我们不是医务人员,只是一群普普通通的人,我们坚守岗位或者宅在家里,自我隔离,为阻击疫情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我蜗居在家,利用春节假期看完路遥的宏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书中写道“生活中真正的勇士向来默默无闻,喧哗不止的永远是自视高贵的一群”。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发酵,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数据,有新患、也有治愈。而疫情背后是默默无闻的医务工作者,用行动呵护生命。每位奋战在一线的英雄,都值得被点赞,被宣传,被铭记。他、她,还有更多他们,主动请缨,毅然选择走进这看不见硝烟的战场。
如果说岁月静好,那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所谓天佑中华,或许是一种美好的祝愿罢了。
庚子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年头。中国近代史上那一件件、一桩桩屈辱史仿佛就在昨天。
1840年,英帝国主义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帝国沉睡的国门,自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00年,英法俄等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割地、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累计本息9.8亿两,相当于当时每个中国人二两白银的庚子赔款(大家不妨百度一下,当时一两白银折合为多少人民币吧),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的负担,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华民族处在水深火热之中。
中华民族是经历过无数大灾大难的民族。1960年新中国成立刚十多个年头,新生的共和国处在三年自然灾害最困难的时期,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勒紧裤带,战胜饥荒…
历史犹如一面镜子。庚子年,见证了这个民族不屈不挠的脊梁,中国人民在抗击灾难中凝聚力量,从苦难中一步步走向辉煌!
如果有人问我,面对这场疫情,我们能做些什么?我想,普通的我们无需到最前线,但起码可以做到:
谨遵医嘱,带好口罩,不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养成洗手的习惯。少为他人添些麻烦,少给医生带去负担,有条件的情况下捐助一些医用物资,不传谣、不信谣。
这些,应该是平凡的我们,为遏制疫情所做的最大贡献![1]
作者简介
董光巨 安徽肥西人,安徽省散文随笔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