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庵东镇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庵东镇是浙江省慈溪市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位于杭州湾南岸,浙东宁绍平原中部,东与崇寿镇和慈溪经济开发区杭州湾新区接壤,西接周巷镇长河镇,南临宗汉街道,北隔杭州湾与平湖市、海盐县遥遥相望,是杭州湾大桥的南岸桥头堡。全镇行政区域面积为 42.38平方公里,海岸线长达14公里,是慈溪市海岸线最长的小城镇之一。现下辖11个行政村,2008年底户籍总人口36837人,外来暂住人口近一万。

经济建设

近年来,庵东镇经济建设硕果累累。2008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亿元,同比增长7.6%;镇级财政可用收入为1.1亿元,完成调整预算的100.5%; 农民人均纯收入首次突破万元,达到10016元,同比净增882元。进入二十一世纪,庵东农业成功实现了由 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过渡,迄今已初步形成了大众蔬菜生产区、禽畜养殖区、咸 地瓜果种植区和万亩水产养殖区等区域化、特色化、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尤其是海涂 水产养殖业,更是令人瞩目,2000年荣获省“青蟹之乡”的美誉。同时依托大桥观光和海鲜品牌,旅游观光和农家乐等农业延伸产业已成为庵东农业的一个新兴产业。   庵东镇工业历史悠久,基础扎实,全镇现有各类企业780余家,形成了机械电器、针棉织品、塑料电子、建筑材料等支柱产业,外向型企业产品遍布东南亚、欧美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外贸交货值超亿元。总投资8亿元、占地面积2300亩的庵东工业区块也形成了规模,成为慈溪市 工业集聚区块的样板,建成后每年产值可达34亿元,税金1.7亿元,利润2.72亿元。此外,文娱、餐饮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商贸流通、交通、信息、社会服务等产业正在兴起,第三产业在 国民收入中的比重逐年增加。

社会各项事业

在经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社会各项事业也突飞猛进。城镇 基础设施建设齐备,城镇面貌日新月异。4.2平方公里的建成区内,新楼林立,大路广阔,绿树滴翠,芳草铺茵。已形成了五横五纵道路框架网络,水、电、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功能齐全,农贸市场、学校、敬老院、卫生院、卫生服务站、休闲公园等 公共服务设施齐备。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 全民运动会和“千人歌舞乐庵东”开展得红红火火,曾获得“省东海文化明珠”和“省先进体育乡镇”的称号。

随着大桥的建成,庵东将成为沪、杭、甬二小时 交通圈的枢纽中心和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日益显现。勤劳、智慧的庵东人民将以大桥建设为契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着力打造慈溪北片区居住休闲中心,相信不久的将来,庵东必将成为杭州湾畔的一颗闪耀纷呈的桥南明珠,在腾飞的大桥经济中愈发恒久璀璨。

自然环境

全镇大部分为围合的 海涂,滩涂土壤含盐量较高。整个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平均高差0.9m;地质以砂质粉土为主,地质层上部均由弱透水性的粘土、 粉质粘土组成,深部为透水性较好的砂质粘土、娄沙组成。 地下水位受季节性 大气降水影响明显。

庵东镇地处中纬度亚热带季节性气候区的滨海地带,全境气温受冷暖气团交替控制和 杭州湾海水调节,四季分明,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气候温和湿润。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气温38.5℃,极端最低气温-9.3℃,年平均气温16℃;因受海洋性季风影响,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351.1mm;秋季有台风影响,常年主导风向为 东南风,年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力11级;年平均日照2078.3小时,年平均湿度18%。自然灾害以内涝和台风为主。

镇域河道属西河水系,河水走向由南至北。镇内河流纵横贯通,水系完整。全镇有二类以上河道29条,总长约120km,有人工水库2座。

庵东镇 海涂资源丰富,拥有滩地宽约2000—3000m,水下浅滩宽约7000—8000m(至大潮低潮线),是优良的海水和淡水滩涂 水产养殖基地。全镇已有海(淡)水养殖面积2.2万亩,主要养殖对虾、草鱼、鲫鱼、 泥螺等。   

人文历史

庵东地域原为一片海涂。清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开始围筑永清塘(今称六塘),该塘东起高背塘,西止建塘,中段横穿本区。1848年在六塘北坡建“万嵩庵”后,贸易频繁,逐渐形成集镇,因集镇在万嵩庵之东面,故称“庵东”。1949年5月24日庵东解放。1950年6月 庵东盐区经浙江省委批准建立中共庵东盐区工作委员会,成立庵东特区人民政府,为丁级县建制,下辖庵东、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崇寿、高兴九个乡。1953年5月,省委决定撤消特区建制,归属余姚县。1954年3月建立庵东镇人民政府,且恢复特区建制,直属宁波地委专署领导。1956年6月,经 中共浙江省委决定,庵东盐区归属于慈溪县领导。1958年9月18日,庵东全区成立人民公社,称为“光明人民公社”,将原六一乡镇合并为一个大公社——第一大队,1959年3月,光明人民公社改称为庵东人民公社,第一大队同时更名为庵东管理区。1961年9月,大公社撤消,庵东管理区更名为庵东人民公社。1981年4月恢复镇建制,成立庵东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撤扩并后,原西一、西二、东一三乡并入庵东镇。

庵东镇曾是浙东乃至全国著名的盐产基地。1916年,余姚盐公署石堰场迁场署至庵东,形成庵东盐区,时已有盐田近十万亩,为全国十大盐场之一。盐产量曾长期居全省之冠,成为浙江省最大的盐场,号称“浙江盐都”。到了20世纪70年代,庵东盐产量仍占全省总产量的一半。庵东的 盐税曾为 国家财政作出了巨大贡献,建国初期1950年,庵东上交盐税占全省盐税总收入的63.18%,占宁波地区盐税收入的96.66%。也因此,奠定了庵东在浙东、浙江乃至全国重要政治、经济地位。庵东曾多次单独被设为特区,县级编制,直接隶属于宁波地区、专署管辖。

庵东的盐产业生产不仅是庵东人民赖以生计的手段,还由此引领并派生了工业、农业、商业及文化、教育、卫生、邮电、交通、气象等各项社会事业的兴起与发展,成为庵东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 助推器。可以说,庵东早年的历史就是一部盐业生产史,各行各业无不打上了盐业的烙印。早在1937-1939年间,庵东就有了“盐业小学生剧团”、“星星剧社”等抗日宣传业余社团,建国后,办起了盐民俱乐部。1921年就以盐场的名义开办了11所滨海盐业小学。抗战胜利后,盐业福利委员会先后兴办了19所盐工子弟学校。1958年庵东与县教育局联办慈溪初级盐业技校。1976年9月,县盐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庵东创办了“五七”盐业大学。1947年,余姚盐场公署曾在庵东建立了盐工诊所。1951年7月,成立了庵东盐区卫生院。由于盐业生产的需要,庵东的邮电、通讯、气象等设施及设置均为全省各乡镇之最先。

庵东又是革命老区。祖辈以移民为主的庵东人民在艰辛的盐业生产中逐步形成了吃苦耐劳、不甘压迫、用于反抗、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早在大革命时期,庵东就掀起过捣毁盐商店铺、攻打“称放局”以及“吃大户”、反对“毁二留八”、反对“六折收盐”、攻打盐霸 黄春晓等斗争浪潮。民国十三年(1924)7月23日,庵东盐民反苛政的打暴动,与 广州沙面英租界的个工人罢工遥相呼应,是当时浙江最大的一次罢工斗争,被誉为中国 工人运动从 “二七”大罢工以来由低潮复兴的征兆之一,载入了中国的史册。民国十六年(1927)春, 中共地下党在庵东镇组织成立了盐民协会。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曾建立起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特区政权。抗日战争时期,在时属庵东辖域的相公殿打响了威震浙东的抗战第一枪。这种勇于斗争、敢于反抗的革命精神和光荣传统在新时期已成为庵东人民勇于开拓、敢于拼搏的 精神力量源泉。 [1]   

庵东盐区简史

庵东盐区历史悠长。

唐代时,已设有余姚场。

宋初为石堰 买纳场,场区自沿山至海岸,宋庆历七年(1047)筑大沽塘,盐地移至塘北,后随滩涂日涨外移。

明永乐初(1403)筑新塘,盐田扩至大沽塘北10里许。景泰年间(1450-1456),全场分埋上、埋下、柏上、柏下、梁上、梁下6仓。天顺年间(1457-1465),宁绍 分司 胡琳划新塘至海口之地尽给灶民,盐田移至新塘以北。弘治二年(1489),绍兴府 周进隆为使灶户 卤地不致被侵,于新塘下筑周塘,塘南军民共利,塘北为灶户作盐业。后因大批灶户逃亡,嘉靖三十九年(1560),盐政总理 鄢懋卿到余姚盐场,强迫民为灶户,张姓人为张丁,李姓人为 李丁,淋卤制盐,子孙延续,永为制盐之民。

清雍正二年(1724)至乾隆十二年(1747), 盐场区东起杜家团,西至上虞金山场界,南至利济塘,北至海涂,东西宽55里,场地855亩,设埋上团、埋下团、梁上团、梁下东团、梁下西团5团,煎灶28座。至清末,场地移至永清塘以北,东至破山浦,西至泥墩潭。 宣统三年(1911)复称余姚场;民国初,泥墩潭以西洪家路潭至王家路潭改为垦地。1915年废六仓改七区。1916年迁场署至庵东。次年统计;全场盐田42019.40亩,余姚54399.34亩,合计96490.74亩。“盐田面积之广与整齐,自以余姚场为首屈一指”(《两浙盐务汇编》)。1934年底,撤销中区,剩六区:东一、东二、东三、西一、西二、西三。东一区自羊路头至马家路,东二区自六灶至羊路头,东三区自破山浦至罗家路,西一区自崔 陈路至水路湾,西二区自张家路至诸家路,西三区自大陈家路至泥墩潭。翌年胜利塘(七塘),盐田大部移至塘外。

解放初时,庵东盐场有盐田69694亩,盐民5362户,32172人。建立庵东特区后,改民国时期所划6区为塘北6乡,主业制盐。1955-1965年,筑新浦至西 三泥墩潭村八塘,制盐作业区在塘内,改变了千余年来塘外晒盐的传统。1970-1978年,筑九塘,围入涂地37104亩,建盐田19489亩。1978年末,全县共有盐田82984亩,围盐业旺鼎时期,以后逐年减少。

庵东盐田于2001年11月全部消失,盐区历史宣告结束。

“ 小上海”的由来

庵东曾有“小上海”之称。

1940年,日本侵略者封锁了镇海口,沪甬海航中断,商货滞积。素有做“单帮”(生意)传统的宁波人,眼见海路 断运,走铁路费用大且危险,于是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当时并不起眼的庵东。

当时的庵东镇的 建成区仅0.59平方公里,虽然庵东与上海隔海相望,但这海仅是杭州湾的一个喇叭口,如无大风浪,一般木船几小时便可到达彼岸。这一得天独厚的优越地理位置,得到了众贾商的青睐。于是先悄悄的有个别的商人来庵东探听,并试着从庵东渡海去了上海几次,每次都安然无恙。没多少日子,就一传十。十传百,商人们便蜂拥般地涌进了小小的庵东。刹那间,如潮的生意人把一条宽不足3米,长不足一里的 横街挤得水泄不通。原来并不起用的码头也派上了大用场,稍大的木帆船义无反顾地担起了海运的任务。一时,庵东街上,人群熙攘,商品琳琅,庵东成了一块宝地,捷足先登者,发了大财。

杭州、绍兴、金华及湖南、江西、河南、山东的商人也纷纷来庵东做生意。上海商人为了生意方便,也派人来庵东设立常驻机构。没多久, 宁波海关也在庵东设立机构,人称“ 报关行”;宁波邮政局也在庵东设立了邮政分局。随着海运的不断繁荣,各种代客运输行业也应运而生。银行、高级旅馆、茶坊、戏院也开起来了。一时,小小横街人满为患,街上店铺林立,铺外有店,店外有摊,满街吆喝声、叫卖声不绝,夜市的 煤气灯照得整条街如同白昼。

经济发达,必然带动生活的进步。尤其是大批上海在庵东的办事人员,他们的举止、谈吐、服饰及生活习惯,无不为庵东人所倾倒,从而慢慢模仿起来。渐渐地,好些庵东人俨然就是一副上海人的“派头”。   有一 上海老板因生意之事来庵东,见庵东繁荣景象,又视路人皆着笔挺海派装,不禁脱口称道:“庵东,真乃小上海也!”于是,庵东“小上海”就这样叫开了。奇怪的是,竟没有人异议,为各界所认同。庵东人呢,当然也引以为豪,非常乐意当“小上海”人。

1941年余姚沦陷。1943年2月,日寇“清乡”,庵东被列为第一道封锁线,在海边筑起二米多高的竹篱笆,堵住了海路,各地商贾匆匆撤出庵东。顷刻间,市场萧条,横街冷清,繁荣的“小上海”受到了致命的摧残。“小上海”退出了庵东的舞台,但当年的繁华却永远记载在庵东的历史上。

时至今日,不少在庵东做过生意的人,特来故地重游,寻觅旧时“小上海”的踪迹,谈起当年情景,侃性大发,兴趣十足,感慨万分。

庵东地名浅说

庵东的地名可分路名和水名。

路名以姓氏命名为多,如东一的傅家路、马家路,是以当时较有影响的 傅姓和马姓命名的。西一的崔陈路、高 王路、西二的陆丁路,则是以当时较有影响的二大姓合一命名的。以至以后的村名,袭用路名命名。

水名,是指江、湾、潭、浦的命名。

庵东的江是为了盐场的纳潮(水)排淡(水)而开掘的,随着 海塘逐渐外延,江也越来越长。江名有以地名命名的,如:二灶江、三六灶江、四灶中心江、周江路江、建塘江、英生街江。也有带着明显年代色彩的江名,如:卫星江、跃进江、三八江、增产江,一听江名,便知晓是何年代的产物。

七塘以北的东一、西一、西二,南北涂地较宽,达10余华里,南北流向的河流弯曲 委蛇,因弯曲多,河流的命名就取作“湾”。“湾”的河流是自然形成的。海涂上的潮水涨落,几经沧桑,冲刷成了弯弯曲曲的自然流沟。海涂辟为盐田后,这些 湾沟便成了自然小湾港,通过湾既可纳 海水晒盐,又可供船只沿海进出。庵东“小上海”时代的船只大多是以湾作码头,起卸货物。后也有人工开凿,大多是把原来的河湾拓宽或加长,但还是用其原名。湾名用地名命名的见多,有罗家路湾、羊路头湾、新三湾、傅中湾、马中湾、马老湾、崔陈路湾、高王路湾、水中湾、水路湾、陈家湾、掘船湾。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西三域内发生大面积坍陷,大批已成陆的盐田、农田,在塌陷中重新沦为海涂。在塌陷及潮水冲刷过程中,因程度不同,形成了一些深坑,庵东人把这深坑成为“潭”。潭名基本都以地名命名,庵东有十八潭:泥墩潭、十 丁潭、徐汛潭、缪路潭、周家路潭、诸家路潭、大陈家路潭、小陈家路潭、张家路潭、冯西潭、高王路潭、崔陈路潭、马家路潭、傅家路潭、罗家路潭、破山路潭、谢家路潭、胡家路潭。

“浦”在 《现代汉语词典》中释为:“水边或河流入海的地方”。东三是原庵东及附近地区地势最低的地段,许多河流都在此入海。近代开凿的人工河道的出海口军均选在东三,这“浦”名均以地名命名,如:四灶浦、水云浦、下洋浦、破山浦、沙滩浦、拖落浦。

庵东的地名体现着海涂的特色,亦可由此寻觅庵东一步一步的历史足迹。   

各村简介

振东村    振东村地处庵东镇东南部,全村区域面积2.5平方公里,总人口6591人,其中 外来人口为2013人。村党总支下设5个支部,党员139人。2006年,社会总产值6.2亿元,农民人均收入9200元,村级集体 可用资金165万元。

经过全村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欣欣向荣,乡风文明村貌整洁。振东村相继获得了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浙江省文明村、省全面小康建设示范村、宁波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法治示范村、宁波市 生态村、宁波市园林式村庄、慈溪市村落 文化宫建设样板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宏兴村

宏兴村现有居民1001人,630户;有村民3692人,1294户, 2001年顺利实行村居合并。现有即时可用土地约1000亩,个私企业113家。至2006年底,实现社会经济总值6.37亿元,集体可用资金168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480元。本村交通便利,庵宗公路、庵余公路、镇北路、邮电路纵横交错,穿村而过。镇中心幼儿园、小学、中学、农行、银行、车站、超市、镇政府均位于本村。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 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本村获得宁波市文明村、宁波市四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宁波市卫生村、宁波市生态村、宁波市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村等荣誉称号。目前,全村正致力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 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 社会主义新农村总体目标迈步前进,新规划的“三区、一园、一场”将使宏兴村的明天变得更加美好。

元祥村

元祥村地处庵东镇最南端,南接 宗汉街道,西邻长河镇,东靠纵向的庵宗公路与本镇振东村毗邻而居,北至庵东镇老中心商业街——人和街,全村区域面积193万平方米,共有居民1699人,921户;村民3157人,1154户。

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元祥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充满活力。工业经济发达,全村拥有各类企业160多家,形成了五金、机械、轴承、针纺等支柱产业,年产值5.3亿元;商贸三产突飞猛进,物流人流集聚辐射。特别是随着工业园区的西扩,文教卫生等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以及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设,元祥村今后的发展呈现出美好前景。

富民村

位于庵东镇东北,历崔公路两翼,东靠 杭州湾新区,南接七塘公路,西与 新建村为邻,北靠八塘公路,近靠杭州湾跨海大桥落脚点。区域面积4.25公里,拥有耕地2764亩,划分16个村民小组,总户数909户,人口2497人,其中党员82名。至2006年底,拥有集体可用资金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7527元,拥有个私企业25家,完成社会经济总量1.08亿元。

近年来,村党总支充分发挥核心领导和堡垒作用,带领全村人民,集思广益,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全村的 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村内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村民素质不断提高,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新区占地面积八十余亩,形成一定的规模。

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了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村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是慈溪市三星级民主法制示范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庭院整治示范村、慈溪市二星级文明村。发展中的富民村在村党总支的带领下,正不断走向新的辉煌。

新建村

新建村地处庵东镇北部,2001年由原来的跃进江、杭州湾二村合并而成。东至富民村,南至七塘公路,西至江南村,北至八塘 横江,以七二三 北大街为主干线,配以村级公路贯穿全村,交通便捷,为发展我村的经济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全村区域面积3047亩,辖区内10个生产队,已并6个村民组。现有在册户口685户,在册人口2049人。现有耕地面积2042亩,工业企业20余家,社会各项事业不断增强。

前进中的新建村,以党的 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充分发挥杭州湾大桥南岸中心腹地的区位优势,抢抓机遇、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以全面推进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努力促进“三个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

江南村

江南村位于庵东镇北部,杭州湾南岸,东与新建村隔江相望,南临七塘公路,西邻 海星村,以高王公路为主线,村级公路为支线。交通便捷,为本村的经济发展创造了十分优越的条件。本村占地面积6000亩,其中耕地2368亩,农户886户,总人口2611人。拥有个私企业46家。至2006年底,完成社会经济总量3.3亿元,集体可用资金2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8241元。西一小学、西一幼儿园、庵东农行西一 分理处落户本村。村级基础设施完善,环境面貌焕然一新。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形成以村党总支为核心,村委会和 经济合作社为依托,共青团为助手,妇代会,民兵等 群团组织相互配合的村级组织工作格局。社会治安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是慈溪市三星级文明村。

海星村    海星村地处庵东镇西北部,位于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全村区域面积6.15平方公里,在册总户数1210户,人口3616人。2006年,全村工农业生产总值1.84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135万元,农民人均收入9074元,村级集体资产达1200多万元。慈溪市一星级文明村、五好行政村党组织、宁波市生态村、慈溪市卫生村、慈溪市计划生育示范村、 平安村、庭院整治示范村相继创建成功,村党组织被评为慈溪市先进党组织,村还荣获2006年度市级新农村建设先进集体、2006年度全市群众体育先进单位。

全村有个私企业17家,主要从事塑料、 小五金、针织、小型钢结构制作安装。农业经济主产二大块:第一块从事耕作,主要有棉花、辣椒、蔬菜、瓜果四大类;第二块从事水产养殖,有海涂、内塘两个区域,海涂主产潮虾、青蟹、梭鱼,内 塘主养南美 白对虾,养殖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6%。

依托大桥高速连接线工程所 拆迁安置的小区辐射功能,海星村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花资近700万元进行了两期 旧村改造工程。加大新小区内基础设施投入力度,投资230万元完成小区的道路硬化、绿化、 亮化工程,逐步形成布局合理、环境优美、服务齐全、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

以村落文化宫为载体,积极开展群众性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经常性地组织开展农民运动会、广场文艺晚会。尤其是龙舟比赛,本村参加了杭州湾地区龙舟邀请赛和台州灵湖开湖龙舟邀请赛,均取得较好成绩。

华兴村

华兴村位于慈溪市西北部,是在建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南沿。本村2001年2月由原张家路村、水路湾村、横湾村合并而成。现有占地面积4.38平方公里,全村有1190户,在册人口3371人。下设8个村民小组,党总支有党员118人,下设四个支部。2005年被列入慈溪市新环境百村改造试点村。2006年全村社会总产值1.18亿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247万元,农民人均收入8537元。

虹桥村

虹桥村成立于2001年2月25日,由原来的上陆丁路、陆丁路、 九塘村合并而成。位于庵东镇西北角,距镇政府5公里,东与华兴村隔卫星江分界,西与 桥南村隔三八江为邻,南靠七塘公路,北至九塘江,是举世瞩目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桥头堡,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大桥工程指挥部设于本村,杭州湾大桥和进场大道穿村而过。村内主要干道呈南北走向,以跨虹路和陆丁路为主要干道,贯穿全村,交通十分便捷。区域面积4.5平方公里,总户数897户,人口2733人,党员98人。

目前全村有 个体私营企业22家,工业 块状经济以电器、制笔、织造为主。亮点农业突出,以畜禽、 南美白对虾养殖为主。镇内最大的大棚葡萄种植场也已落户本村。农业经济随着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和市场农业的启动,从过去的单一植棉改为多种种植,较好的顺应了市场农业和现代农业的前景。2006年 工农业总产值达到9936.6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8031元。

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小区建设、道路硬化、环境保洁、绿化种植已制度化、规范化。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几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村三套班子的带领下、在全村干部群众共同努力下,本村的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有了飞速发展,村级经济日益增强,工业实力逐年提升, 农业产业结构不断完善,第三产业发展壮大,近海养殖获得可喜的经济效益, 特种养殖也已成规模。党建工作不断加强,凝聚力、战斗力、号召力不断提高。

桥南村

桥南村位于杭州湾畔南岸,庵东镇西北部,东临三八江,南临七塘横江,西临跃进江,北依八塘横江。2001年由胡湾和下胡家路二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总占地约4平方公里,耕地2126亩,总人口2569人;2006年底村民人均收入6820元,村级集体可用资金69万元,有固定资产156.4万元;2006年社会总产值2.18亿元,其中工业1.97亿元,农业1108万元,三产1042万元。曾获宁波市民主法治示范村,市三星级文明村,市庭院整治示范村,市卫生村等荣誉称号。

欣欣向荣的桥南村,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以杭州湾新区、 跨海大桥、湿地保护等项目建设为契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改善村容村貌,发展壮大村级经济。全村道路硬化率达到85%以上,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94%,人均公绿拥有面积已超过2平方米。

珠江村

珠江村共有农户805户,村民2512人,现有耕地2522亩,个私企业6家,至2006年底,完成社会经济总量7.5亿元,集体可用资金43万元。全村以蔬菜种植为主,村民人均收入7163元,交通便利,村内环境面貌不断改善,村民负担不断减轻,新村集聚正在起步,村级配套组织健全,以党总支为核心的领导班子,全面推进新的工作。 [2]   

庵东特色

庵东海鲜

庵东濒临 杭州湾,海岸逶迤,潮起潮落,得天独厚的数十里滩涂,为庵东营造了一个天然海鲜基地。 庵东海鲜以其纯朴的天然野生海味而备受人们的青睐。 庵东海鲜品种繁多,仅鱼类就有 鲻鱼、丈鱼、乌鱼、 鲳鱼、鲚鱼、 龙鱼、 虎鱼、弹胡、 梅鱼、章跳、鱿鱼等十多种,其他有 青蟹、 沙蟹、 枪蟹( 梭子蟹)、白玉蟹、 石蟹、海蜇、虾蛄、 海鳗、蛤蜊、黄蛤、 蛏子、 泥螺、对虾、 白虾、虾仔、野鸭等等,在市场上举目可见,任意挑选。而这些市场上的海鲜,二三小时前,还在大海畅游纵跃,或横行,或匍匐于 海涂。

评价

有食客做广告赞庵东海鲜: 过舌不忘。他乡游子每每托嘱其庵东亲友“带些海鲜味”,更有贪食者专程驱车来庵东尝鲜,以饱口福。庵东的海鲜餐馆生意做得红红火火,食客络绎不绝。庵东海鲜环境污染极少,吃了放心,可谓海洋“绿色食品”。

近些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庵东老百姓的饮食结构、口味也起了变化,疏淡禽肉,多求鱼虾,海鲜成了抢手货。面对天然海鲜远远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庵东人利用滩涂开发海产品养殖业,丰富了庵东的海鲜量。

相关视频

慈溪市庵东镇东一小学群舞《欢欣起舞》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