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康岱沙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康岱沙 (1919年02月 ) 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住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1]

丈夫;陈叔亮,陈叔亮(1901—1991.7),名寿颐,著名工艺美术教育家书画家浙江黄岩人。 三十年代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 曾任中、小学教员 。“七·七”事变后,带领一些爱国青年赴延安。 1938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 ,曾参加延安文艺座谈会。 1946年任山东《海滨画报》社长,1951年任华东文化部艺术处副处长,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1958年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副院长、院长等职 。 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二、三、四届理事 。1981年5月任中国书法家协会首届副主席,主持日常工作。 擅长中国画、版画、书法 。[2]

康岱沙
出生 1919年02月
职业 外交官
  •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 百岁之龄,心系祖国
  • 寄语青年,砥砺前行
  • 101岁的康岱沙奶奶
  • 勉励年轻人
  • 在艰苦中磨练 [3]
  • 这样子成长起来才经得起各种艰难困苦。

基本信息

中文名;康岱沙[4]

国籍;中国 北京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1919年02月(2020年101岁)

职业;外交官

毕业院校;燕京大学

性别;女[5]

人物生平

1919年2月出生于北京

1933年至1938年先后就读于上海光华大学附中,上海中西女中,借读重庆女二师

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延安女大学习。

1940年随周恩来同志去四川工作。

1941年至1944年先后就读于四川成都光华大学、燕京大学经济系。

1945年延安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

1946年3月调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新闻处任《情况简报》编辑。

1946年10月中央社会部一室做调研工作。

1948年,石家庄市公安局社情调研。

1949年1月天津市公安局局长秘书。经济保卫处一科代科长、天津市第一届各界人民代表。

1950年3月调外交部,驻联合国代表团二等秘书(因抗美援朝未能成行)。

1951年4月外交部西欧非洲司英国科科长。

1953年1月驻印度尼西亚大使馆二等秘书。

1955年4月亚非会议前后负责使馆调研室工作。

1957年国际关系研究所南亚组代组长。

1962年至1967年驻柬埔寨大使馆调研室主任、一等秘书、党委委员。

1967年文革调回国。

1969年3月至1972年外交部江西干校劳动。

1972年至1978年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

1979年1月至1982年12月住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

1978年至1993年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

1983年至1987年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

人物轶事

康岱沙是民族资本家、金融巨子康心之的女儿,抗战期间在重庆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家庭决裂后前往延安。康心之于是找到周恩来"要人"。为把康心之等社会名流及民主人士团结到抗日统一战线,周恩来两送"康二小姐"回家,使她成为了连接共产党和民主人士的"红色大使"。

康岱沙,1919年2月出生于北京,燕京女子大学毕业。1938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去延安,先后在抗日军政大学、中央党校、延安女大学习。1940年随周恩来去四川工作。1945年回到延安,在中央政治研究室工作。1946年起先后到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央社会部、石家庄市公安局、天津市公安局等处任职。1950年3月调外交部,是新中国第一代女外交官。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副秘书长,驻柬埔寨大使馆调研室主任,驻罗马尼亚大使馆政务参赞、党委委员,中国人民政协全国委员会第五、六、七届委员,外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副秘书长,中国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副董事长,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理事等职。

“康家二小姐出走了”

“太太,太太,二小姐不在了。”一声女人的惊叫划破了重庆领事巷康公馆静谧的夏夜。

不久,在重庆、成都的深宅大院、豪门华庭,飞起一股流言:康家二小姐出走了,奔共产党去了……

1939年初秋,一条弯弯曲曲的河流静静地流过延安城北门的一排新开的窑洞,一缕金色的阳光静静地照进窑洞,窑洞里端坐着的一排排青春焕发的青年学生,沐浴着太阳的光辉,散发出青春的芬芳。突然,一个男青年跨进了窑洞门:“康岱沙同志,有一位首长要见你。”他招呼着一位年约20岁的姑娘。姑娘吃惊地扬起俊俏的脸:“首长?在延安我一个首长都不认识啊?”当这个名叫康岱沙的姑娘随来人来到延河边时,那里早有一位端庄的中年妇女等候着。一见面,男青年介绍说:“这是邓颖超邓大姐,这是中国女子大学的康岱沙同志。”邓颖超笑眯眯地看着有些紧张的康岱沙,和蔼地说:“康岱沙同志,我们散散步吧。”二人沿着延河,慢慢地走着,康岱沙眼睛盯着脚尖,拘谨地移动着脚步。邓颖超先打破沉默:“你改了名字,我和恩来通过中央组织部到处打听康青彡……”

康岱沙听到这个称呼,一种熟悉又厌恶的情绪猛地冲开她记忆的闸门。

1919年2月,北平名门大户康家老三康心之添了一个女儿,取名为康青彡,这个女婴就是康岱沙。“青彡”是古文“彩”字,父母希望女儿长大后富有而彬彬有礼。就在同年,家里的顶梁柱康家大少爷康心孚病逝,二少爷康心如只好承担起养家糊口的责任。1921年10月,康心如赴四川美丰银行谋职,康家举家迁到重庆。康心如住柴家巷公馆,三少爷康心之住领事巷公馆,四少爷康心远住冉家巷公馆。

领事巷位于重庆通远门内右上侧,东接金汤街、火药局街,南连山城巷,北靠鼓楼街,这是一条长约0.2公里,宽约8米的小巷。20世纪二三十年代,康心之买下了领事巷10-12号的院子。院子靠外紧邻教堂,靠里是美国领事馆。整个院子背山面水,院中花木葱茏,凉台亭榭,造型别致的盆景点缀其间。屋内装修皆为西式风格,壁炉、大吊灯、抽水马桶、淋浴等一应俱全。

康岱沙从小家境优裕,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她在北平小学毕业后,到上海念中学。未曾想卢沟桥的枪声,打破康家子女的求学梦。康心之担心在上海念书的几个孩子,赶紧将他们接回重庆,将康岱沙送到重庆二女师借读。二女师是个比较进步的学校,师生的抗日情绪高涨,康岱沙受到同班同学的影响,逐步走上抗日救国的道路,积极参加学校的救亡宣传活动,不辞辛苦地到街道和集镇去演讲,唤醒民众的抗日爱国激情。她的出色表现,引起学校中共秘密组织的注意,党组织更加积极地引导和培养她。1938年6月1号,经李佩柔介绍,康岱沙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入党后的康岱沙,更为积极地改造自己的世界观。她所在党小组有三四个党员,每两周在康家过一次组织生活。看见康家奢侈的生活,同志们希望她能到艰苦的环境中锻炼。康岱沙自己也希望能在革命实践中得到进步成长,尤其是在看了话剧《水上人家》后,剧中穷人悲惨的生活给她留下强烈的印象。在得知很多同学都去了延安时,康岱沙再也坐不住了,也向组织提出了去延安的申请,她迫切希望用延安风沙洗涤自己身上的非无产阶级的思想。1938年6月,她高中毕业,党组织同意了她去延安的申请。得到通知的当晚,她便找到父亲摊牌。

“爸爸,我要去延安了!”康岱沙郑重地说。

“什么,去延安?!你想都别想。延安条件那么艰苦,你能吃得下那个苦?……”康岱沙一开口,一向开明的康心之立即暴跳如雷,严厉斥责康岱沙。

“其他同学都能去,我为什么不能去!我早就想离开这个纸醉金迷腐朽的家,你看看,日本人都打到家门口了,前方将士成天流血流汗,你们在后方呢,成天醉生梦死。我要离开这个家,我要去抗日,就是去当个护士,为抗日将士包扎伤口也愿意……”

父亲的反对更加强烈地刺激了康岱沙,她愈说愈激动,她列数重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穷人的疾苦、国土沦丧和失去家园的痛苦。父女俩不断地争吵着,谁也说服不了谁。

临了,康心之痛苦地说:“女儿,如果你不听我的话,固执己见,我就在《国民公报》上声明和你脱离父女关系,你自己看着办。”说完,他便气呼呼地回到楼上自己的卧室。

“脱离父女关系!”一向慈祥的父亲,如今却说出这样绝情的话来,痛苦的泪水盈满康岱沙的双眼。父亲康心之性情温和,喜好结交朋友,疏财仗义,被誉为“近代孟尝君”。他从小受大哥康心孚、二哥康心如爱国思想的影响,16岁时便跟着著名报人张季鸾办报。后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9年,学习经济。从日本回国后,在北京大学教书,经李大钊推荐,参加国民党,出席国民党一届党代会。与张申府、刘清扬夫妇关系密切。李大钊被害后,他曾帮助刘清扬避难天津。在河南做财政厅长时曾下狱,幸亏世交于右任与河南督军有交情,才予释放。二三十年代在重庆时,重庆的杂牌军无军饷,师长找到康心之要钱,康也慷慨解囊。1937年底,国民政府移驻重庆,康心之在后花园造屋筑墙,延请国民党元老、国民政府委员兼监察院院长于右任居住,国民党宣传部部长邵力子、国民党中央日报社社长陈昌波也住康家。平日里来康家吃饭的人也不少,每顿几乎都有七八十人吃饭。为了照顾来家的客人,康心之雇请了两个专职管事、20多个男女佣人。

几天后,康心之叫住女儿,说要和她再谈谈。康心之平静地对康岱沙说:“你现在高中毕业了,就与哥哥一块去美国上大学。明天去体检。”

“全国都在抗日,我哪有心思读书。”康岱沙说。

“邵老伯要去苏联任大使,我们请邵老伯送你到苏联去,苏联不也是共产党的天下嘛。你怎么就老想着延安共产党呢?”康心之耐心地开导。

“我去延安,是不愿意做亡国奴,是到前方去打仗。”康岱沙争辩道。

“不管怎么说,不许你去延安,否则,像你姐姐一样当个太太。”康心之失去了最后的耐心,武断地下了命令。

“像姐姐?!”姐姐康彰1913年在日本出生。康心之虽留过学,仍有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抗战初期,康彰喜欢话剧,与演员白杨关系极好,也上台去演戏,扮演《雷雨》中的繁漪。这事被父亲知道后,将康彰一顿大骂。后来,康彰就嫁给国民政府行政院发言人张平群。婚后的康彰成天与重庆所谓的名媛淑女混在一起,不是开舞会,就是围方城。康岱沙对这样的生活深恶痛绝。如今,父亲让她去过自己厌恶的生活,她是决不会答应的。康岱沙下决心离家出走。

7月的一天,康岱沙收到一张纸条,这是党组织给她去延安的介绍信。然后,她就悄悄地离开了重庆,乘汽车到了成都,住到开中药房的同班同学家里。在成都,康岱沙辗转找到了党组织,组织通知她到邵城公园接头。那天,康岱沙一个人到了邵城公园,果然看见一个穿黑色长衫、梳着背头的中年男人。康岱沙走上前去用暗语和他接上头,那人询问了康岱沙家庭情况和离家后的情况,接着交给康岱沙一个很小的纸卷,说:“这是你的党组织关系,要放在贴身内衣里带到延安,然后交给党组织。”康岱沙接过纸卷,小心地放好。看康岱沙收好纸卷,那人说: “有一位党员同志的妹妹也要去延安,你们可以假扮表姊妹一起去,她比你大,你就叫她表姐吧。”

7月的骄阳炙烤着大地,天气异常干燥和炎热。康岱沙与“表姐”一路颠簸,终于找到了西安七贤庄八路军办事处。两人各自填表,等待分配。康岱沙被分配到延安,与她同去的有12个青年学生,被分成4个小队,康岱沙是队中唯一的女性。西安到延安号称800里秦川,由于没有汽车,他们只好头顶着烈日,脚踏着黄沙,一路跋涉,终于步行到了革命圣地延安。到延安后,康岱沙考上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报到时,她将名字改为康岱沙。

1938年12月,日军加快侵略步伐,前方战事吃紧。抗日军政大学的一部分学员去卫生学校,一部分去机要学校,一部分去中央党校。康岱沙被分配到中央党校。1939年夏天,康岱沙转到中国女子大学。这所大学在延河边新开凿的窑洞里,校长是王林。经过笔试和面试,康岱沙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学校高级班学习。而今邓颖超找到了自己,康岱沙一时猜不出是什么事。

周恩来:“康先生,你托我帮你找的女儿,今天给你送回来了”

邓颖超说:“康岱沙同志,自你离家出走后,你的母亲病了,因为想你,你的祖母也去世了,现在,你的家人要你回去。”

“我才来延安不久,要我回去那是不可能,再说我跟家里已经闹翻了,我跟父亲已经谈崩了,我不能回去!”康岱沙坚定地回答。

“你父亲在四川很有影响,党组织希望你回去做你父亲的统战工作,统战工作很重要。恩来同志和董老在重庆不是也是做这些工作吗?”邓颖超继续开导康岱沙。

“我不愿意回到那个腐朽的家,我要在延安抗日。”

“抗日需要全中国的人民都能够动员起来,这个抗日才有胜利的希望,我们延安有多少人?解放区那是很小了。”

“延安小,我们不是还有八路军吗?”

“全中国是几亿人口,现在我们才有多少人?做统战工作就是要做人的工作,要让各界人士都要参加到抗日的队伍中来,我们才能取得抗战的胜利!”

康岱沙见说不过邓颖超,便闭口不言语。邓颖超临走时,仔细地端详着康岱沙,微笑着说:“岱沙,你去城里照个相,要穿衬衫,不要穿军服,也不要戴帽子,给你母亲寄去。你要与家人通信,谈谈你学习情况和身体情况。你要做好回家的思想准备啊。”

康岱沙尽管不想回家,但还是听话地去照了相,并与家里通信。

1940年春天的一天,康岱沙接到通知说要她到杨家岭去看一个中央首长。她赶到杨家岭,一进窑洞就看见了周恩来,不由大吃一惊。寒暄一会儿,周恩来就问起康岱沙家里的情况,康岱沙就一五一十地将最近与家里通信了解的情况作了汇报。

5月29日,康岱沙按照周恩来的指示,随着大队人马回到重庆。到重庆后,她住在红岩村。邓颖超等八路军办事处的同志忙着给康岱沙准备旗袍等上流社会淑女的服饰,周恩来则再次找康岱沙谈话。

“周副主席,我不愿意回家。我是跟父亲谈崩了才不辞而别的。而且,我不喜欢资本家的家,那散发着腐朽没落气息的家跟抗战救亡的气氛、跟人民悲惨的生活不一样,我不能在这样的家庭中生活。”康岱沙一见周恩来就说。

“你谈的是关于应该怎么看民族资本家的问题。资本家肯定有剥削,但是,在中日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时候,总得都要服从抗日这个大道理,你要能够把这些人都动员起来抗日,能够让他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那不是就把抗日取得胜利的因素又增强了吗?资本家的生活有腐朽的一面,还有爱国抗日的一面,我们就要争取他们,争取他们为抗战能够多做一些贡献。这就是我在重庆的工作。康岱沙同志,你的家庭社会关系很复杂,南京的一些高官显贵,包括一些高级民主人士都到了四川,而你父亲在四川又很有名,你只要做好你父亲、你二伯、你四叔的工作,就影响了他们周围的人。而且还有于右任、邵力子、陈昌波他们长期住在你家,还有你的姐夫张平群,他是行政院的发言人,虽然经常跟我们的新闻发言人王炳南唱对台戏,但是,他们多少还有点爱国心,不愿意当亡国奴吧!他们有爱国的一面,也有能够接受我们党的政策的那一部分,某些政策,比如说不愿意国共分裂,愿意国共合作来共同抗日,这样,他们就接受了我们的抗日统一战线政策。你看,就拿邵力子这个人来说,他是主张中苏合作的,中苏要搞合作的话,对于我们抗日是有利的。”周恩来循循启发道。

“好吧,为了抗日统一战线,我愿意回家。”听了周恩来的话,康岱沙豁然开朗,终于答应了。

“你还记得家里的电话号码吧,提前给你父母打个电话,让他们有个思想准备。康岱沙同志,你回家如同你离家一样,影响都很大,国民党特务也会知道的,因此,你回家后,决不能暴露自己的政治身份,要争取上学,平时尽量把自己搞得灰色一些,有情况就到曾家岩50号找我。”

第四天上午,康岱沙穿上邓颖超给她准备的旗袍,新烫了发,乘周恩来的黑色小汽车回家了。当小车一进院子,家里一大群人都迎了出来,康心之和他的太太走在最前面。

“康先生,你托我帮你找的女儿,今天给你送回来了,你看你的姑娘回来了。”周恩来一下车,见到康心之夫妇,就指着站在邓颖超旁边的康岱沙说。邓颖超就拉着康岱沙走到康心之夫妇面前。康岱沙一见自己的双亲,激动地叫了声:“爸、妈!”康太太一听,眼圈立即就红起来了。一个60来岁的老太太,一看见康岱沙,立即拉着她的手,高兴地说:“哎呀,二姑娘,你回来了,这个共产党好,真好!”“奶奶,共产党没有把我弄得青面獠牙的吧。”康岱沙调皮地开起玩笑。一家人围着康岱沙问长问短起来。周恩来见状,也高兴地笑着对康心之说:“康先生,我们现在还有事情,就不打扰了,改日再来府上拜访。”说完,他便与邓颖超离开了康家。

康心之:“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当年总理给康家派了一个共产党女大使”

康岱沙回家后,她的母亲在周围亲友圈里高兴得逢人便说:“人家从延安把我女儿亲自送回家了。共产党讲情义,说到做到,真了不起!”康岱沙回家的消息便如长了翅膀,很快就传到成都、昆明,亲友们都来信向康家表示祝贺,康家着实忙碌了一阵子。

转眼快到秋季开学的时节了。一天晚饭后,康心之对女儿说:“你回家后,有何打算?”康岱沙根据周恩来的指示,说想去国外留学。

“留学?1938年让你跟哥哥一起去美国留学,那时不去,现在为何要去?你哥复旦大学毕业就结婚了,他对出国已经没兴趣了。你一个人出国,我不放心。”父亲一口拒绝了。

第二天,康岱沙到曾家岩50号,向周恩来汇报了与父亲的谈话。周恩来沉吟了一下,说:“不能出国,在四川、重庆上学也可以,总之,要争取上学,这样,把自己的面貌搞得灰色一些,这有助于你的工作。”

康家是四川的望族,与其他家族一样,对于国共两党,坚持中间态度。1938年底,董必武和吴玉章随八路军办事处迁移重庆,他们早年曾与康家长兄康心孚有过交往。这时便每周去康心之家一次,送一些材料给他,向他宣传共产党的统战政策。康心之接过材料,放到一边,然后,关心地问他们有无经济困难,偶尔还主动给他们一些钱。当他们离开后,立刻就让太太将那些材料烧掉。

自从康岱沙回家后,康家及亲朋好友对中共的态度,渐渐地开始有了变化。

康心远的夫人王棣华及胞妹王同华是邓颖超的同窗好友。有一次,周恩来夫妇请他们吃饭叙旧,畅谈政治形势。回来后,他们感慨地说:没想到共产党的这些大人物没有一点官架子,这样通情达理,富有人情味!

1941年“皖南事变”后,康心之对康心如说:共产党就是有着同一切主张抗战的人合作的气魄!

屈武是于右任的女婿,1938年回国后,也住在康心之家。正值抗日时期,毕业于苏联伏龙芝军事学院的屈武却不为蒋介石重用。 1941年夏天,在周恩来的关怀下,屈武王昆仑王炳南等积极筹建中国民主革命同盟(小民革)。康心之不但给予经济援助,还同意在康家召开成立大会。

经过一年多复习,1941年,康岱沙考上了成都光华大学。这期间,她利用家庭和社会关系的有利条件,从正面或侧面了解国民党内有关情况和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及矛盾,不定期向周恩来汇报。

1943年夏季的一天,康岱沙在放学的路上被捕。特务审问康岱沙是不是共产党员,康岱沙一直牢记着周恩来的话,一口否认:“共产党哪里会要我这样的资本家的小姐入党,我在延安就吃不下那个苦,才跑回来的。”由于没有证据,经时任四川省政府秘书长李伯申以“身家性命”担保,康岱沙才被释放出狱。但是,特务要求康岱沙定期汇报思想。康岱沙根本不予理睬。1944年夏,当她准备期末考试时,连续收到特务的两封警告信,要求康岱沙去汇报,届时如若不到场,一切后果自负。考试刚结束,康岱沙就赶紧回重庆,向周恩来汇报。王炳南领着康岱沙来到郭沫若家,见到了周恩来。听了康岱沙的汇报,周恩来嘱咐康岱沙暂时不要与组织联系,“安心”在家“养病”,以后会有人来找她。不久,康家二小姐果然“生病”了,在汪山别墅“养病”。

冬天来了,山上的梅花含笑怒放,来赏花的人也多起来。一天,有3个人来到康心之的别墅,说是来赏花的。康岱沙一见是张晓梅、徐冰他们,知道是周恩来派人来找她来了,急忙将他们让进屋。他们给康岱沙带来了整风文件,让她好好学习,并告诉她,目前周恩来正与张治中、赫尔利进行马拉松谈判,不久就回延安。果然不久,周恩来通知康岱沙准备回延安。她回到领事巷,给父母留了一封信,说国民党特务要抓她,她不得不回到延安。然后,她就去了曾家岩周公馆,后又趁着朦胧夜色,乘周恩来的小车到红岩。康岱沙正欲上车时,周恩来嘱咐身边的同志说:“你与康岱沙同志换一下大衣外套。”康岱沙猛地意识到自己的粗心,因为周公馆随时都有特务监视。

1945年2月,康岱沙随同周恩来、陈家康王梓木龙飞虎乘美军军用运输机返回延安。

在延安的日子充实而忙碌。1946年春,康岱沙的恋人随李克农到北平“军调处”工作,希望康岱沙去北平结婚。康岱沙立即将此事向周恩来汇报,周恩来说:“你俩年龄也不小了,结婚是人生的大事,该得到父母的祝福,内战不会太长。”

3月,康岱沙随王若飞邓发等从延安飞抵重庆,准备先探望父母,然后再转赴北平。可是,康岱沙该以何种方式回家更妥当呢?是由周恩来护送回家,还是她自己回家都不合适。最后,周恩来与邓颖超决定:由他们出面宴请国民政府中一些天津南开学校的老同学,宴席结束后由康岱沙的姐姐康彰夫妇带康岱沙回家,这样最为稳妥。于是,他们邀请了重庆市市长吴国桢夫妇、国民党政府行政院发言人张平群(康岱沙的姐夫)夫妇和国民政府驻意大利大使于俊吉等赴宴。吃饭那天,正值国共两党签定停止军事冲突协定后不久,政治空气较好,席间气氛非常融洽。宴会结束,大家离座纷纷告辞时,周恩来对康彰说:“张太太,我和小超都很忙,不能亲自送令妹回家,请您带她回去,交给康先生夫妇。”康彰很爽快地答应了,这样,康岱沙便又很自然地回了家。

康岱沙回家后,按照周恩来的指示,与父亲彻夜长谈,解开了父亲思想上的疙瘩,为他指引了方向。

重庆解放前夕,国民党胁迫康心之等其他工商界头面人物去台湾,并派人“护送”到成都。汽车开到青木关时,康心之假称拉肚子,借上厕所的机会,赶紧给在内江驻防的袍哥范绍增打电话,范绍增带一个班的兵来,将康心之强行留下。康心之到北碚躲藏起来,直到重庆解放才回到重庆城。

后来任全国政协委员的康心之常说:“我能走到今天,完全是因为当年总理给康家派了一个共党女大使,那就是女儿康岱沙。[6]

参考资料

  1. 讲红色故事 讲革命精神|康岱沙:从豪门闺秀到延安青年 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19-12-20 06:29:53
  2. 陈叔亮简介
  3. [1] 搜狐视频;
  4. 康岱沙:从豪门闺秀到延安青年 重庆日报,发布时间;2020-01-28 07:00:56
  5. 则承载百年历史的“寻人启事” 新华社,发布时间;2019-09-12 11:56
  6. 被周恩来两次送回家的“康家二小姐” 人民网,发布时间;2018-10-15 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