庾敳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庾敳(ái)(262年—311年),字子嵩。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人。谏议大夫庾峻之子,西晋时期名士、清谈家,出身于魏晋名门颍川庾氏。
- 先为陈留相,后为吏部郎,皆静默无为,不预世事。又任太傅、东海王司马越参军,转任军谘祭酒。
- 永嘉五年(311年),与太尉王衍等西晋王公被石勒俘虏,不久即遇害。时年五十岁。
- 庾敳身高不满七尺而体肥,擅清谈,为王衍所推重。
- 时人以为庾敳善于托身高位,自我隐藏。但因聚敛巨财,而为人们所讥笑。
- 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作一卷)传于世。
基本信息
姓名 庾敳
|
字号 字子嵩
|
别称 庾子嵩、庾中郎
|
民族 汉族
|
官职 军谘祭酒
|
出生地 颍川鄢陵(今河南鄢陵北)
|
出生时间 公元262年(曹魏景元三年)
|
去世时间 公元311年(西晋永嘉五年)
|
所处时代 西晋
|
代表作品 《意赋》、文集两卷
|
人物生平
崇尚老庄
- 庾敳出身于两晋名门颍川庾氏,庾氏在汉末三国时期为世代服膺礼法的传统儒学世家,庾敳的父亲庾峻、叔父庾纯、哥哥庾珉都是当时的名儒。
- 相对于家人的传统,庾敳则较为时尚,他的思想明显受魏晋流行的玄学影响,从小好读“三玄”《老子》、《庄子》与《易经》。任陈留相,也模仿起阮籍,办公桌上摆满美酒,从早喝到晚,从不过问县衙里的公务。被太尉王衍所欣赏。
静默无为
- 后来迁任吏部郎。当时天下混乱,局势动荡不定,庾敳但求自保,默默无为。又为东海王司马越的参太傅军事,又转任军谘祭酒。司马越府中有许多俊才,庾敳在其中,什么事也不做。庾敳有大名,为诸名士所推崇。但因为他贪财,而颇为时人所讥笑。 [1]
- 司隶校尉都官从事温峤弹劾庾敳敛财,庾敳反而更加欣赏温峤,称赞他有栋梁之才。
- 当时刘舆被司马越所信用,许多人都被他陷害,只有庾敳因不问世事,所以没有办法陷害。后来想到庾敳贪财又很富裕,于是劝说司马越庾敳取钱千万,想要趁机陷害他。
巧答东海
- 不久,在一次聚会中,司马越以此事询问庾敳的意见,当时庾敳已经喝醉,头巾掉在桌上,于是直接用头挑起戴上了头巾,然后才缓慢的回答道:“下官家中有二千万,任凭您任意取用。”刘舆才佩服庾敳。司马越甚为高兴,于是说:“不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啊!”
送葬遇害
人物作品
- 庾敳著有文集二卷(《隋书经籍志》作一卷,此依《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 庾敳见到时局动荡,王室多难,知道最终会有祸患缠绕,于是著《意赋》来开豁情怀。 [3]
人物轶事
- 卿自用卿:王衍不与庾敳交好,庾敳称其为卿。王衍说:“君不得为尔。”庾敳说:“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家法,卿自用卿家法。”王衍感到惊奇。[4]
- 善于托大,长于自藏:当时人士评论庾敳说:“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5]
人物评价
- 《世说新语》: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 房玄龄:颍川多士,峻亦飞英。长岑徇义,祭酒遗荣。 [6]
- 王世贞:吾尝怪庾子嵩不好读《庄子》,开卷至数行,即掩曰:“了不异人。”以为此本无所晓,而漫为大言者,使晓人得这,便当沉湎濡首。[7]
参考资料
- ↑ 《晋书 卷五十》:庾敳,颍川鄢陵人,字子嵩,庾峻子。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婴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隽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
- ↑ 《晋书 卷五十》: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构,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虑度君子之心。”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 ↑ 《晋书 卷五十》:敳见王室多难,终知婴祸,乃著《意赋》以豁情,犹贾谊之《服鸟》也。其词曰:“至理归于浑一兮,荣辱固亦同贯。存亡既已均齐兮,正尽死复何叹。物咸定于无初兮,俟时至而后验。若四节之素代兮,岂当今之得远?且安有寿之与夭兮,或者情横多恋。宗统竟初不别兮,大德亡其情愿。蠢动皆神之为兮,痴圣惟质所建。真人都遣秽累兮,性茫荡而无岸。纵驱于辽廓之庭兮,委体乎寂寥之馆。天地短于朝生兮,亿代促于始旦。顾瞻宇宙微细兮,眇若豪锋之半。飘摇玄旷之域兮,深漠畅而靡玩。兀与自然并体兮,融液忽而四散。”
- ↑ 《晋书 卷五十》:王衍不与敳交,敳卿之不置。衍曰:“君不得为耳。”敳曰:“卿自君我,我自卿卿。我自用我家法,卿自用卿家法。”衍甚奇之。
- ↑ 《世说新语 赏誉》:时人目庾中郎:“善于托大,长于自藏”
- ↑ 晋书 列传第二十.国学网.2013-09-30
- ↑ 《艺苑卮言·卷三》.国学网.201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