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青年学生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 |
《延安时期青年学生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杨东 著,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要编辑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全国哲学[1]社会科学界、文化界学者的中外文优秀成果,包括专著、资料、教科书、教参书、工具书[2]和普及性读物;出版国外重要人文社会科学著作的中译本。
内容简介
史学乃“百学之王、百政之始”,史学教育向来是学科教育的重要内容。延安时期,史学更是成为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激励民族情绪、唤醒民族意识、彰显民族精神的巨大文化力量,由此也成为延安青年不断成长壮大的精神养料。《延安时期青年学生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以延安时期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为中心,一方面围绕延安时期史学教育的课程体系、组织形式、教学方法与社会实践活动做了较为细致的考察;另一方面也用了较多的笔墨阐释了在战时条件下,青年学生为什么在自然环境和社会生态异常艰苦复杂的环境中,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求学欲望和苦中求乐的学习精神。
作者介绍
杨东,陕西府谷人,历史学博士,硕士生导师。矢志于学术探究,乐于在析毫剖厘、穷理尽微中充实自己的学术人生。近年来主要在中国近现代基层社会、中共革命史方面着力较多,已在相关领域出版学术著作3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中青年教师择优资助计划”,获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影响力提名人物”等荣誉称号。
目录
绪论
一 研究旨趣及思路方法
二 研究内容及其范畴
三 资料基础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展开
一 晚清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倡行
二 史学学院化的形成与社会实践的展开
三 中共建党前后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第二章 延安时期青年学生的史学教育
一 战争中兴盛的延安史学
二 延安时期的历史教员与青年学生
三 凸显革命与时代的课程设置
四 教学原则与学习方法
五 涵括在史学教学中的思想教育
第三章 延安时期青年学生的社会实践
一 富于战时特色的军事化实践
二 在政治活动中开展的社会实践
三 躬亲实践开展社会调查
四 贯彻延安教育方针的生产劳动实践
五 在具体实践工作中锻炼成长
第四章 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的个案考察
一 抗日军政大学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二 陕北公学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三 延安大学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四 华北联合大学的史学教育与社会实践
第五章 史学教育和社会实践的成效与启示
一 史学教育的成效
二 社会实践的成效
三 历史经验的全方位审视
四 延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启示
结语
一 高度重视与严重不足
二 政治课抑或是历史课
三 表面认同还是实际认同
四 学习途径的便捷与历史知识的匮乏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 ↑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豆丁网,2012-04-25
- ↑ 工具书是一种按某种体例编排的专供查找特定资料而不是供系统阅读的书籍,道客巴巴,201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