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建安风骨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搜狐网 的图片

建安风骨是一个中华思想文化术语。

中国文字是历史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1]。也是至今通行的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种文字像汉字这样经久不衰。 从甲骨文发展到今天的汉字,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文字的发展经过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2]、草书、楷书、行书等书体演变。

名词解释

又称“汉魏风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196—220 年)至魏初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中由刚健悲慨的思想感情与清朗遒劲的文辞凝结而成的时 代精神和总体风格。汉末政治动荡,战乱频繁,人民流离失所。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曹操(155 — 220)、曹丕(187 —226)、曹植(192 — 232)、孔融(153 — 208)、陈琳(?— 217)、王粲(177 — 217)、徐干(171 — 218)、阮瑀(165 ? — 212)、应玚(?— 217)、刘桢(?— 217)和女诗人蔡琰等人,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 统,在创作中多直面社会动乱,反映民生疾苦及个人怀抱,抒发了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表现出刚健、向上的抱负和豪迈、悲慨的情怀。 “建安文学”的总体风格是悲凉慷慨、风骨遒劲、华美壮阔,具有鲜明的时 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形成了文学史上独特的“建安风骨”,从而被后人尊为典范,其中又以诗歌成就最为突出。

引例1

暨建安之初,五言腾踊,文帝、陈思,纵辔以骋节;王、徐、应、刘,望 路而争驱;并怜风月,狎池苑,述恩荣,叙酣宴,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 (刘勰《文心雕龙·明诗》) (到了建安初期,五言诗创作空前活跃,魏文帝曹丕和陈思王曹植驰骋文坛; 王粲、徐干、应玚、刘桢,随后奋力争先;他们都喜爱风月美景,游玩清池园囿,记述恩宠荣耀,叙写酣饮宴集,慷慨激昂地抒发豪气,洒脱直率地施展才情。)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