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異鸚鵡螺
Crusty Nautilus

異鸚鵡螺1.jpg

原圖鏈結

基本資料

中文學名 異鸚鵡螺

拉丁學名 Allonautilus scrobiculatus

別稱 硬殼鸚鵡螺

動物界

軟體動物門

頭足綱

亞綱 四鰓亞綱

鸚鵡螺

鸚鵡螺科

命名者及時間 Lightfoot, 1786

英文名稱 Crusty Nautilus

異鸚鵡螺殼薄而輕,呈螺旋形盤卷,殼的表面呈白色或者乳白色,生長紋從殼的臍部輻射而出,平滑細密,多為紅褐色。整個螺旋形外殼光滑如圓盤狀,形似鸚鵡嘴,故此得名「鸚鵡螺」。鸚鵡螺已經在地球上經歷了數億年的演變,但外形、習性等變化很小,被稱作海洋中的「活化石」。

目錄

物種概述

鸚鵡螺有近於脊椎動物水平的發達的腦,循環、神經系統也很發達,眼構造簡單;無墨囊;心臟、卵巢、胃等器官生長在靠近螺壁的地方,保護的很好。雌雄異體,有着很大的卵。外殼由許多腔室組成,內約分36室,最末一室為軀體所居,即被稱為「住室」的最大殼室中。其他各層由於充滿氣體均稱為 「氣室」。外套位於外殼內。各腔室之間有隔膜隔開,室管穿過隔膜將各腔室連在一起,氣體和水流通過室管向殼外,生物體由此控制浮力。鰓2對;具63~94隻腕,但無吸盤,雌性較雄性多。眼簡單,無晶狀體;無墨囊,漏斗兩葉狀,具運動功能。

物種滅亡

鸚鵡螺誕生於5.3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末期,當時各種動物開始出現在我們星球的海洋中。這些軟體頭足類動物享受過好日子,也經歷過壞日子,其中就包括「大滅絕時代」這種最壞的時期,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種在短時間內紛紛滅絕。因此,像鸚鵡螺這樣的倖存者受到了科學家的高度重視。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布亞新幾內亞。

再現全球最罕見動物異鸚鵡螺

2015年8月,沃德前往巴布亞新幾內亞,試圖再去尋找異鸚鵡螺的蹤跡。結果,沃德和同事們不僅找到了它們,在海底拍到了其活體狀態的數字圖像,還成功設置了跟蹤裝置,這將有助揭開一些關於異鸚鵡螺生存的最古老和最深邃的秘密。

在科學家眼中,鸚鵡螺是地球上最了不起的倖存者之一,它是活的化石,可能在地球生活了一百萬年左右。

鸚鵡螺誕生於5.3億年前的寒武紀大爆發末期,當時各種動物開始出現在我們星球的海洋中。這些軟體頭足類動物享受過好日子,也經歷過壞日子,其中就包括「大滅絕時代」這種最壞的時期,當時地球上的大部分物種在短時間內紛紛滅絕。因此,像鸚鵡螺這樣的倖存者受到了科學家的高度重視。

科學家從最新收集到的數據和相片中發現,這兩種鸚鵡螺仍然都還倖存。但是在巴布亞新幾內亞這處世界上唯一生活着這兩種軟體頭足類動物種屬的海域,很快將面臨一場大規模的深海採礦活動。採礦可能會對這些來自遠古的倖存者造成破壞。

「這可能是世界上最罕見的動物。」沃德說:「我們想知道異鸚鵡螺是否還生活在世界上其他地方,但是除非我們自己去親自查看,否則我們不知道答案。」[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