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弗里茨·海德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1896年2月18日-1988年1月2日)是一位美国格式塔心理学家,以发展认知平衡理论和归因理论而著称。

1896年2月18日,弗里茨·海德出生在奥匈帝国京城维也纳,是家中的次子。1920年,在哲学家 A.迈农指导下,获得奥地利格拉茨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27 年应聘于汉堡大学。1930年移居美国,任教于麻萨诸塞州北安普敦的史密斯学院,逝于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Lawrence)

弗里茨·海德于1983年将他生平的遭遇以及在心理学的成就记录于自传《一个心理学家的人生》。1988年1月2日,弗里茨·海德在美国堪萨斯州劳伦斯逝世,享年92岁。

海德是社会心理学归因理论的奠基人。所谓归因(attribution)是指人们对已发生事件的原因的推论或知觉。1944 年他在《社会知觉与现象世界的因果关系》一文中指出,应重视行为因果关系的研究,后来在《人际关系心理学》中又发挥了这一观点,提出归因理论,但直到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才引起社会心理学界的重视,从而引发出许多关于归因理论的研究。 他指出人的行为的原因可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是指存在于行为者本身的因素,如需要、情绪、兴趣、态度、信念、努力程度等等;外部原因是指行为者周围环境中的因素,如,他人的期望、奖励、惩罚、指示、命令,天气的好坏、工作的难易程度等等。海德认为归因过程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共变原则。人们通常认为一定的行为可能决定于各种原因,但人们倾向于寻找一定的结果和一定的原因在不同条件下的联系。如果在许多情况下,一个原因总是与一个结果相联系,而且没有这个原因时这个结果不发生,那么就可把这个结果归于这个原因。例如,甲队总是负于乙队,而甲队总是胜丙队,乙队一般情况下总是战胜丙队,则甲队水平是中等。一定的行为结果总是同一定水平的技能相随而生,即技能与胜负共变。他发现人们常把自己的成功归因为内部因素,把别人的成功归因为外部因素;而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为外部因素,把别人的失败归因为内部因素。

海德于1959 年获得美国社会问题心理研究学会颁发的勒温纪念奖。1965 年获得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

海德 - Simmel demonstration海德-西梅尔演示示范 最早用实验法研究归因问题的是海德和西梅尔(Mary-Ann Simmel,1944)。他们用动画片的方式模拟了人在家中的情况。图中长方形表示房子,开口的地方是门口。大三角、小三角和小圆代表人。当动画片放映时,各种不同的情景出现。实验中要求被试指出,大三角、小三角和小圆各代表什么人,解释这些人的各种行为。大多数被试发展出了完整的故事,他们认为红色小圆圈和小蓝色三角正在相爱,但遭到大三角形的破坏,于是小蓝色三角形不断反击,带著他的爱人-红色小圆圈跑到房间里,然后他们拥抱在一起,一直过得很幸福。

主要著作

人际关系心理学:1958

作品视频

动画Flash演示:Heider - Simmel demonstration

参考资料

  • Psychspace.com[1]
  • 影片来源[2]

注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