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俞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张俞(生卒年不详),《宋史》作张愈,北宋文学家。字少愚,又字才叔,号白云先生,益州郫(今四川成都郫都区)人,祖籍河东(今山西)。屡举不第,因荐除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而自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筑室青城山白云溪。著有《白云集》,已佚。俞工诗文。苏舜卿尝谓其诗“优游感讽,意不可尽,吾不能也。”《宋史》记载《张俞集》二十六卷,妻蒲芝亦有文才,并有《玉清编》一卷。[1]
人物简介
张俞,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宋仁宗宝元初年(1039年),西夏事起,曾上书朝廷论边防事。因人推荐,经试录用为秘书省校书郎,但他把官职让给父亲,自己却愿在家隐居。益州长官文彦博特别优待他,为其出资买得青城山白云溪唐人杜光庭故居安置,自号“白云先生”。七诏不起,遨游天下山水三十余年,卒年六十五。张俞非常重视地方的文化教育事业,率先创办“少愚书院”,以儒家经典为教材,亲自教授。明代时改“少愚书院”为“子云书院”。著有《白云集》,已佚。《东都事略》卷一一八、《宋史》卷四五八有传。
人物轶事
朝廷派监察御史调查文彦博,面对何郯的到来,张俞自告奋勇为文彦博解决问题。张俞去汉州(今四川广汉)面见何郯,大摆宴席招待何郯,并且让歌妓相伴。其中一个歌妓舞跳得特别好,很得何郯的欢心,何郯高兴之下,取下歌妓的帕罗,写下了一首诗。后来,文彦博举办宴席,还特别安排当初在汉州博得何郯欢心的那名歌妓出场,并将何郯所作的诗配乐当众唱了出来。何郯顿时羞愧难当,何郯哪还有心思调查文彦博?何郯回京之后,在宋仁宗面前为文彦博说了很多好话
宋史文载
张愈字少愚,益州郫人,其先自河东徙。愈隽伟有大志,游学四方,屡举不第。宝元初,上书言边事,请使契丹,令外夷相攻,以完中国之势,其论甚壮。用使者荐,除试秘书省校书郎,愿以授父显忠而隐于家。文彦博治蜀,为置青城山白云溪杜光庭故居以处之。丁内艰,盐酪不入口。再期,植所持柳杖于墓,忽生枝叶,后合抱。六召不应。喜弈棋。乐山水,遇有兴,虽数千里辄尽室往。遂浮湘、沅,观浙江,升罗浮,入九疑,买石载鹤以归。杜门著书,未就,卒。
妻蒲氏名芝,贤而有文,为之诔曰:「高视往古,哲士实殷,施及秦、汉,余烈氛氲。挺生英杰,卓尔逸群,孰谓今世,亦有其人。其人伊何?白云隐君。尝曰丈夫,趋世不偶,仕非其志,禄不可苟,营营末途,非吾所守。吾生有涯,少实多艰,穷亦自固,困亦不颠。不贵人爵,知命乐天,脱簪散发,眠云听泉。有峰千仞,有溪数曲,广成遗趾,吴兴高躅。疏石通迳,依林架屋,麋鹿同群,昼游夜息。岭月破云,秋霖洒竹,清意何穷,真心自得,放言遗虑,何荣何辱?孟春感疾,闭户不出,岂期遂往,英标永隔。抒词哽噎,挥涕丸澜,人谁无死,惜乎材贤。已矣吾人,呜呼哀哉!」
代表诗作
《蚕妇》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