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欢迎当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实资料,洗刷冤屈,终结网路霸凌。

张协状元查看源代码讨论查看历史

事实揭露 揭密真相
跳转至: 导航搜索

来自 lofter网 的图片

内容简介

《张协状元》 中国宋元南戏作品。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载于明《永乐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 《张协状元》是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南宋戏文,也是中国迄今所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 《张协状元》是中国宋元南戏作品。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编撰。载于明《永乐大典》第13991卷,今存全本。写书生张协赴考遇盗,得贫女相救,后结为夫妇。张协中状元后,虽拒绝枢密使王德用的招赘,但贫女寻夫至京,嫌她“貌陋身卑,家贫世薄”,不肯相认,竟于赴任路上剑劈贫女。后贫女为王德用收为义女,终于重圆。此剧与久已流传的《赵贞女蔡二郎》、《王魁负桂英》等作品一样 ,写男子发迹负心主题。贫女勤劳善良,严斥张协忘恩负义,楚楚动人;而张协则心狠手毒,名利熏心,但最后大团圆结局,削弱了作品的感人力量。人物形象鲜明,情节贯串主线清晰,曲文质直浅近,具有浓郁的民间文学气息,提供了不少早期南戏的戏曲史料。

作者简介

书会才人中国宋元南戏与早期元杂剧的编撰者。书会原为读书场所,至南宋遂演变为三教之外诸色伎艺人编写话本、戏曲、曲艺之所,故理学家有风俗便不好之叹。 书会里的编撰者称为才人,大多是出身下层的文人和民间艺人,以在勾栏、瓦舍编写话本、戏曲谋生。据文献记载,当时社会上已有御(玉)京书会、元贞书会、古杭书会、九山书会等。随着宋元话本和戏曲的兴盛,书会不仅初具规模,组织也较严密,而且成员之间已有明确分工,有的就专司掌记之职。 书会的特点,举其大端:一是民间组织;二是它的任务就是编撰话本、戏曲、曲艺作品三是它的成员有先生、才人、名公、老郎之分,这些不同称谓都是诸色伎艺人对编纂者的专称;四是这些成员的出身比较复杂,有艺人,也有下层文人,其社会政治地位比较微贱则是相同的;五是他们的活动场所在同一个勾栏瓦舍,混迹于诸色伎艺人之间彼此可以随时进行艺术交流。因此,他们编撰的作品,无不打上民间集体创作的鲜明痕迹带有世代相传的显著烙印。他们的创作在中国戏曲史、小说史上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培育了一大批文人戏曲、小说作家。

内容预览

(末上白)[水调歌头]韶华催白发,光景改朱容。人生浮世,浑如萍梗逐西东。陌上争红斗紫,窗外莺啼燕语,花落满庭空。世态只如此,何用苦匆匆。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苦会插科使砌,何吝搽灰抹土,歌笑满堂中。一似长江千尺浪,别是一家风。(再白)[满庭芳]暂息喧哗,略停笑语,试看别样门庭。教坊格范,绯绿可仝声。酬酢词源诨砌,听谈论四座皆惊。浑不比,乍生后学,谩自逞虚名。《状元张协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占断东瓯盛事,诸宫调唱出来因。斯罗响,贤门雅静,仔细说教听。(唱)[凤时春]张叶诗书遍历,困故乡功名未遂。欲占春闱登科举,暂别爹娘,独自离乡里。(白)看的,世上万般俱下品,思量惟有读书高。若论张叶,家住西川成都府,兀谁不识此人,兀谁不敬重此 …… [1]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