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賽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張賽 |
張賽,男,漢族,1956年生,甘肅天水人,醫學博士,教授,主任醫師,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主要研究方向為急重型顱腦創傷的救治。現為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附院腦系科醫院院長[2] 、神經外科學教授、主任醫師,天津醫科大學神經外科學教授、博士生導師[3]。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附院腦系科醫院院長
民 族 ---- 漢族
出生地點----甘肅天水
出生日期----1956年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醫療教育管理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8年第二屆軍隊科技創新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代表作品----《中華神經疾病雜誌》
人物簡介
張賽於2004年8月來到天津市武警醫學院附院腦系科擔任科主任。曾任天津市腦系科中心醫院(環湖醫院)神經外科主任醫師、天津市顱腦創傷中心主任。1996 年獲"天津市衛生系統優秀技術人才"稱號。2000年被美國名人傳記(America Biographic Institute)收錄為二十世紀傑出神經外科學家(Man Of The Year),2000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1年進入天津市醫學專家庫成員,同年獲17屆中國醫師"賽克勒"年度獎。2003年被英國劍橋IBC授予"二十一世紀傑出神經外科學家"稱號,2003年3月榮獲天津市環湖醫院科技創新獎。並在2005年8月成功的舉辦了武警部隊首屆全國神經外科學術研討會。近年來,曾先後多次在全國性專業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和講座,並多次應邀赴美、日本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和進行這方面的學習交流,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
主要成就
二十多年來,從事神經外科臨床、教學及科研工作,具有堅實的神經外科基礎理論知識,並且在腦腫瘤、顱腦外傷、脊髓髓內腫瘤、腦膿腫、腦囊蟲病等疾病的診斷與治療積累了一定的臨床經驗。特別是在重型顱腦創傷病人現代救治體系的程序以及神經創傷ICU的設計和建立,重型顱腦創傷病人手術設計及處理,重型顱腦創傷後急性期腦氧代謝、腦血流、腦組織間液微透析、肺損害及低氧血症、心臟損害及血液動力學等監測和處理,亞低溫治療和大劑量巴比妥昏迷治療急性重型顱腦創傷臨床和基礎方面有較豐富經驗及深入研究。其水平已與國際接軌。近年來,曾先後多次在全國性專業學術會議上作報告和講座,並多次應邀赴美、日本參加專業學術會議和進行這方面的學習交流,在國內外具有較大的影響。自帶或協助只達石教授、楊樹源教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餘名。
生平
1999年曾赴美國對伊利諾斯大學醫學中心(UIC)等神經外科參觀學習。2000年赴日本Kobe進行學術交流及參觀學習。
2001年9月~12月赴美國,在匹茲堡大學醫學中心(UPMC)作訪問學者,重點學習重型顱腦創傷搶救及科研。
2002年7月赴日本橫濱參加全日第五屆低溫腦保護會議。
同年10月赴美國坦帕參加第六屆國際神經創傷學術會和美國第二十屆神經創傷學術研討會。
2003年元月,赴美國對新英格蘭醫學中心、波斯頓大學醫學中心、麻省總醫院、Sackler 基金會、John Hopkins醫院、Baley 醫學院和加州大學洛山磯醫學中心等6個醫學中心的神經外科及神經重症監護病房進行訪問及學術交流。
2004年8月赴香港參加第十二屆國際顱內壓和腦代謝監測學術研討會並參觀訪問香港中文大學神經外科和ICU病房。
腦系科工作
至此,已在腦系科工作了近2年。在此期間,努力將腦系科中心逐步擴大,由原先只擁有三十張病床的腦系科發展成為現在擁有180張病床的腦系科(醫院)中心。由病種較為單一的腦系科發展成下設神經ICU和亞低溫治療中心(30張病床)、顱腦創傷救治中心(50病床)、腦血管病治療中心(50病床)、中樞神經疾病腦脊髓腫瘤治療中心(50病床)病種齊全、功能完備的腦系科中心,成為國內神經科學界新的生力軍。中心現有各種先進的神經內外科治療儀器,精明強幹的醫、護、技人員150餘名。這裡突出的特點是將腦血管病進行神經內外科統一管理和治療,即不論出血或缺血性腦血管病,主要指征符合就會即刻進行血管內介入溶栓、支架、彈簧圈或開顱手術,期間貫穿着神經內科的監護和治療,從不會因神經內、外科之分而延誤這類病人的治療時機。上述是來院之初規劃腦科發展建設的第一階段。在今後的2年的第二階段中將建設和完善腦科各病種診治的細化,並將腦系科(醫院)中心的病床數擴大到300餘張,並完善包括直升飛機在內的急救體系,與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腦創傷及神經疾病研究所、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醫學院密切合作,從醫、教、研多方面深層次向神經科學邁進。
2005年張賽主任在臨床一線工作成績突出,被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評為優秀醫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
張賽 |
學術研究
張賽主任不僅在臨床工作方面出色,在醫療學術方面也很有成就,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屆神經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華神經外科學會顱腦創傷專業委員會委員兼秘書,中國康復醫學會天津腦損傷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神經科學協會理事,天津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委員,2005年被聘成為深圳顱腦創傷論壇特邀專家,同年7月受聘於晉城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名譽專家,《中華神經疾病雜誌》、《中華實用醫學雜誌》、《中華醫學名人雜誌》、《中國精神神經疾病雜誌》、《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武警醫學院學報》、《武警醫學》、《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誌》等10餘種專業雜誌的編委。
科研課題
承擔及參與多項顱腦創傷臨床和基礎方面的科研課題,曾先後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衛生部科技進步三等獎、天津市科技進步一、三等獎及天津市衛生局科技進步一等獎等14項。主編《重型顱腦損傷救治規範》、《創傷及危重病人營養支持指南》,主譯《顱腦創傷學》,主編譯《國際第六屆、美國第20屆暨第一屆神經創傷專題會議論文摘要匯編》和《國際第七屆神經創傷專題會議論文摘要匯編》;參與編寫《顱腦損傷診治》、《顱腦損傷學》、《現代顱腦損傷學》、《顱腦損傷診治手冊》、《危重病急救醫學》和《"創傷學"顱腦創傷篇》,參與編譯《第七屆 ICP 和腦水腫際專題會議論文摘要匯編》。發表學術論文137篇。
社會兼職
張賽教授還在全國眾多學術團體、雜誌兼任職務。張賽教授現任中國醫師協會神經外科分會委員、中國神經創傷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第五屆創傷學分會神經創傷學組委員會副組長、中華醫學科技獎第二屆評審委員會委員、武警部隊高級專業技術資格評審委員會專家庫成員、武警部隊神經外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天津腦損傷康復醫學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神經科學協會理事、天津醫學會創傷學分會副主任委員、天津市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鑑定專家庫成員、天津市科學技術獎專業評審組評審委員,《中國技術市場報--醫藥科技》周刊特邀專家、天津市勞動能力鑑定委員會專家組成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八屆神經外科學專業委員會委員、第八屆全軍戰創傷專業委員會顱腦損傷組委員、冠昊生物臨床專家團成員、山東正大醫療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董事、深圳顱腦創傷論壇特邀專家、山西晉城心腦血管病專科醫院名譽專家、武警醫學院2008年度高級專業技術資格答辯委員會主任委員、武警醫學院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2007. 12 《中華神經外科雜誌》特邀編委;同時還兼任《中華神經醫學雜誌》、《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中華創傷雜誌》《中華創傷雜誌英文版》《中國現代神經疾病雜誌》、《武警醫學院學報》、《武警醫學》、《中國耳鼻咽喉顱底外科雜誌》、《天津醫藥》、《中國醫藥》等10多種專業雜誌的編委。
獎勵
由於在醫療、教學及科研方面的突出成就,張賽教授多次受到有關部門的嘉獎和表彰。1996年獲"天津市衛生系統優秀技術人才"稱號;2000年被美國名人傳記(America Biographic Institute)收錄為二十世紀傑出神經外科學家(Man Of The Year),2000年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01年獲17屆中國醫師"賽克勒"年度獎;2003年被英國劍橋IBC授予"二十一世紀傑出神經外科學家"稱號[4];2003.3榮獲天津市環湖醫院科技創新獎;2005年被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評為優秀醫務工作者、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被武警醫學院附屬醫院評為"十佳醫生"、優秀共產黨員;2006年享受軍隊一類崗位津貼;2007年榮立個人三等功一次;2007.12被評為武警部隊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第一層次人才;2008年12月獲得"第五屆中國醫師獎";2008年第二屆軍隊科技創新傑出專業技術人才獎。
參考來源
- ↑ 張賽 ,天津大學新城醫院
- ↑ 天津外科八大名醫,第二位是泌尿外科專家、第七位是神經系統專家 ,搜狐, 2022-10-26
- ↑ 張賽 ,家庭醫生在線
- ↑ 張賽教授(神經外科專家) ,美篇, 2020-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