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张鸿声」修訂間的差異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格式清理)
 
(未顯示由 3 位使用者於中間所作的 34 次修訂)
行 1: 行 1:
 
{{Infobox person   
 
{{Infobox person   
 
| 姓名    =   张鸿声
 
| 姓名    =   张鸿声
| 图像    =  
+
| 图像    =
[[File:20160929211939793.jpg|缩略图|center|[http://imgcache.cjmx.com/star/201609/20160929211939793.jpg 原图链接] [https://star.cjmx.com/201609/1182431.shtml 来自 明星 网]]]
+
[[File:T01e6c8c841603e37bf.jpg|有框|缩略图|center|[http://opinion.china.com.cn/pic/person/1762/person_1762_o.jpg 原图链接][http://opinion.china.com.cn/person_1762_1.html 来自 观点中国 网]]]
 
| 图像说明 =    |center
 
| 图像说明 =    |center
| 出生日期 = 1963  
+
| 出生日期 = 1963 年11月  
| 出生地点 =   中国 香港
+
| 出生地点 =   中国 河南
 
| 国籍    =   中国
 
| 国籍    =   中国
 
| 职业    =   作家
 
| 职业    =   作家
| 知名作品 =    大话西游之月光宝盒<br>  大时 代 <br>  万家传说 <br>  家有娇妻
+
| 知名作品 =    《生命与社会的分离》<br>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 都市小说》 <br>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 <br>  《中原文化与河南当代文学》
 
}}
 
}}
  
==人物简介==
+
<p style="text-indent:2em;">'''张鸿声''', 男,河南开封人,1963年11月生。[[文学]][[ 博士]], 中国传媒大学 研究生院院长, 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复旦大学博士后, 省部级优秀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省部级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 理事,中国[[鲁迅]] 研究会 理事, 中国[[ 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东亚汉学 研究会理事 。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 </p>
'''张鸿声''', 现任[[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 省部级优秀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省部级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教育部]] 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 理事,[[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 鲁迅 研究会]] 理事。
 
  
 
==科研项目==
 
==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949-1976)》
+
<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949-1976)》</p><p style="text-indent:2em;">支持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藏书文化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教育部基地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文艺形态变迁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p><p style="text-indent:2em;">支持 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 主持《北京文学的旅游创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7-201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 国家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创作的实践、体制与历史观》</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 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 省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格局》、《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未来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厅级项目近十项</p><p style="text-indent:2em;">出版《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1997年初版,2009年再版)、《中国新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城市现代性另一种表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民国时期文学的城市叙述》、《当代文学的意义与立场》等个人学术专著8部</p><p style="text-indent:2em;">主编并合著[[《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河南文学史(当代卷)》、《名城》、《老开封》,合著《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西方自然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6部</p><p style="text-indent:2em;">合作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等教材4部(3部在台湾出版)</p><p style="text-indent:2em;">主编《河南老城市》、《新人文》、《语言文学前沿》、《中国现代文化世家》等丛书多种</p><p style="text-indent:2em;"> 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上海十七年文学研究》(2008)</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 第42批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十七年中国城市文学研究》(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 《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实践、体制与历史观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p><p style="text-indent:2em;"> 《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十一五211重点项目(2010-2011)</p>
 
+
<ref>[http://opinion.china.com.cn/person_1762_1.html] 观点中国网</ref>
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 主持《北京文学的旅游创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7-2010年)
 
 
 
国家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创作的实践、体制与历史观》
 
 
 
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
 
 
 
省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格局》、《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未来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
 
 
 
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上海十七年文学研究》(2008)
 
 
 
第42批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十七年中国城市文学研究》(2007)
 
 
 
《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实践、体制与历史观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
 
 
 
《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十一五211重点项目(2010-2011)
 
 
 
 
==科研成果==
 
==科研成果==
'''论著与教材'''
+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论著与教材'''</big></p><p style="text-indent:2em;">1、《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初版,2009年再版;</p><p style="text-indent:2em;">2、《中国新文学的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3、《文学中的上海想象》,人民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4 、《河南老城市·老开封》(文化史著作,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5 、《河南文学史(当代卷)》(主编、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6 、《经典河南·名城》(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p><p style="text-indent:2em;">7 、主编《新人文:语言与文学研究》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8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9 、主编文化史著作《河南老城市》丛书五种 《河南老城市 老开封》,《河南老城市 老安阳》《河南老城市 老南阳》,《河南老城市 老洛阳》,《河南老城市 老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p><p style="text-indent:2em;">10.《北京文学地图》(主编,合著),中国地图出版 社 2011 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1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2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第二辑,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3 、《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合著,编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p><p style="text-indent:2em;">14 、《 上海 文学 地图 (主编 合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5 、《 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 中国当代 城市 文学 研究(1949-1976) 》, 北京大 学出版 社201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6 主编 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四种( 詹福瑞、党圣元共同主编),郑州 大学 出版社201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7 、《 民国时期 文学的 城市叙述 》, 台湾花木兰 化出版社2015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18 、《当代文学的 意义与立场 》, 台湾花木兰 化出版社2015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big>'''论文'''</big></p><p style="text-indent:2em;">1 、《 五四时期 罗家伦》,《史学月刊》1987.2;</p><p style="text-indent:2em;">2、《阿Q精神新 论》,《 河南大学学报》1987.4 ;</p><p style="text-indent:2em;">3 、《 从狂人到魏连殳――论鲁迅小说知识者死亡主题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3;</p><p style="text-indent:2em;">4、《 穆时英论 》,《 郑州大学学 》1990.1;</p><p style="text-indent:2em;">5 、《 都市化 乡村 都市里的乡村――心理分析派小说论一 》,《 中国现代 学研究丛刊》,1988.3</p><p style="text-indent:2em;">6 、《 论郁达夫 感伤文学 》,《 郑大学 》1990.6;</p><p style="text-indent:2em;">7 、《与 乡村对立中的都市人生――论沈从 都市小说 》,《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 学研究》1992.12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8 、《 与乡村对照中 都市―― 京派都 题材小说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 研究 》1993.4 全文转载 ;</p><p style="text-indent:2em;">9、《老舍小说与北平人生活的艺术》, 《郑大学报 》1995.5;</p><p style="text-indent:2em;">10 、《 老舍 小说 与北平家庭文化 》,《 大学报 》1993.6 ;</p><p style="text-indent:2em;">11、《女 性生存的 历史轨迹――论赵淑敏小说集<惊奇> 》,《 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 集》,1996 心出版社;</p><p style="text-indent:2em;">12 、《 张爱玲笔下 女性 》,《 美与时 》1996.5;</p><p style="text-indent:2em;">13 、《 老舍小说与北平人 人格》,《河南大学学报》1997.1;</p><p style="text-indent:2em;">14、《茅盾 研究 二题 》,《 南都 坛》97.5;</p><p style="text-indent:2em;">15、 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 中的 孤独者比较 》,《 中州学刊》1996.6/《新华文摘》1997.2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16 、《 从人道主义到社 主义―― 五四劳工 》, 《人 复印资料  国现当代 学研究》1997.11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7、《竞技体育 人类本能 》,《 美与时代》1998.3;</p><p style="text-indent:2em;">18 《沪港洋场与张爱玲〈传奇〉 》,《 大学报 》1998.4;</p><p style="text-indent:2em;">19、 《新文 学早 期的 人力车夫形 象》,《 郑大 学报 》1998.6;</p><p style="text-indent:2em;">20、 老舍小说中北平 的本位 文化 观念 》,《 美与时代》1998;</p><p style="text-indent:2em;">21 、《 连环画 出版与收藏 》,《 观察》1999.2;</p><p style="text-indent:2em;">22、《都市里的乡民精神――论萧乾的早 小说》 ,《 学报》1999.3;</p><p style="text-indent:2em;">23 、《 中国 现代 文学中的资本家形象 周口师院学 》1999.3;</p><p style="text-indent:2em;">24 、《 新感觉派小说的 化意义 》,《 华中师大学 》1999.4</p><p style="text-indent:2em;">25 、《 论中国现代小说中 都市女 性》,《 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10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6 、《 国现代 学中的工人形象 》,《 人大复印资料  国现当代 文学 研究》1999.9全 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7、《论4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 》, 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性 学研究》1999.10全 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8 、《 都市与知识者――对中国现代小说 一种考察 》,《 华中师大 报》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29 、《 论左翼工业 文学》,《 许昌师院 学报 》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30 、《 旧上海 早期京剧 》,《 美与时代》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31、《生命与社会 分离――论张宇小说<疼痛 抚摸> 》,《 小说评论》2000.4;</p><p style="text-indent:2em;">32 、《 旧上海 早期话剧 》,《 中州今古》2000.5;</p><p style="text-indent:2em;">33 、《 新感觉派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 》,《 郑大学报》2000.6;</p><p style="text-indent:2em;">34 、《 上海的 娱乐业 》,《 美与时 》2000 .6;</p><p style="text-indent:2em;">35、《文化视野中的乡土 文学》, 艺报》2000.9;</p><p style="text-indent:2em;">36、 六大 化媚俗现象批判》, 河南日报》2000.9.15;</p><p style="text-indent:2em;">37、《都市大众化 海派文学 》,《 郑大 报》2000.5;《新华文摘》2001.1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38 、《 工业经济 中国 现代 文学 》,《 郑大学报》2001.4;</p><p style="text-indent:2em;">39 、《 悲剧:社会与 人》,《 奥尼尔戏剧研讨会论文集》,2001,河南文艺出版社;</p><p style="text-indent:2em;">40 《真实 诗歌,真实的诗人 》,《 河南日报》2002.9;</p><p style="text-indent:2em;">41 、《 榆树下与雷雨中》,《比较文学与 界文学 文集 》, 郑州大 出版社2003;</p><p style="text-indent:2em;">42 、《 现代主义:从接受到实践》,《比较 文学 与世界文学论文集 》, 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p><p style="text-indent:2em;">43 、《 时间状态 现当代历史文学》,《中国现当代历史 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 集》2004 ,春风 出版 社;</p><p style="text-indent:2em;">44 、《 奥尼尔 曹禺悲剧观念比较研究 , 北京联合大学学 》2004.6;</p><p style="text-indent:2em;">45 、《 城市文化 城市文学 》,《 文艺 》2004.10.24;</p><p style="text-indent:2em;">46 、《文学 史叙述 中的 记忆与遗忘 》,《文 艺报》2004 .12. 28;</p><p style="text-indent:2em;">47 、《 文学中 上海想象 》,《 文学评论》2005 .4, 《新华文 摘》2005.10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48 、《 当代文 中日常性叙事 消亡》,《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 丛刊》2005. 5 ,《 复印资料· 中国 现当代 文学 》2005.12全 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49 、《 文化 缺失-当代城市小说论略 》,《 理论与创作》2005. 4</p><p style="text-indent:2em;">50 、《 时态呈现 历史观的表达 》,《 福建论坛》2006 .4</p><p style="text-indent:2em;">51 、《 城市文化 与城 》,《 文艺报》2004 .10.24</p><p style="text-indent:2em;">52 、《 在理想光芒 照耀下 》,《 文艺 》2005.1.27</p><p style="text-indent:2em;">53、 大运河 刘绍棠 》,《 文艺报》2005.4.14</p><p style="text-indent:2em;">54 、《文学 不能缺少道德感 》,《文 艺报》2006.7.28</p><p style="text-indent:2em;">55 、《 启蒙的坚执与变异 》,《 江汉论坛》2006.6</p><p style="text-indent:2em;">56 、《 现代民族国家想象 上海城市身份叙述 》,《 上海文化》2006.5 ,《人大复印资料 化研究》2007.1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57 、《 批判(我们夫妇之间)在当代 文学中的 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5.3</p><p style="text-indent:2em;">58、《茅盾小说的乡土想象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6.5</p><p style="text-indent:2em;">59 、《 中国的公共领域及 》,《 首都师大 报》2006.6</p><p style="text-indent:2em;">60 、《 女性生存 旧之间 》,《 华文文学》2005.5</p><p style="text-indent:2em;">61 、《 早期海派 空间想象》,《中国 代文学论丛 》, 第一卷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p><p style="text-indent:2em;">62、 "文学中的 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 评论 》2007.1,《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7年4月26日转摘;</p><p style="text-indent:2em;">63、《"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上海文化》2007.1</p><p style="text-indent:2em;">64、《茅盾的上海想象》,《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65、《中原文化与河南当代文学》,《光明日报》2007.4.5</p><p style="text-indent:2em;">66、《1950-1970年代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上海师大学报》2007.2,《新华文摘》2007年12期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67、《一种新的艺术与文化现象》,《艺术》杂志2007.2</p><p style="text-indent:2em;">68、《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郑州大学学报》2007.4;《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11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69、《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文艺争鸣》2007年10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0、《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学术论坛》2007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5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71、《现代与乡土》,《光明日报》2007年9月16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2、《大众文艺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年11月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3、《文化传播的民族性与民族使命》,《文艺报》2007年9月1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4、《中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中原论剑-第二届华文文学论坛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p><p style="text-indent:2em;</p><p style="text-indent:2em;">75、《道家文化与豫东道情戏》,《文艺争鸣》200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6、《红楼梦的连环图画作品》,《红楼梦学刊》200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7、《晚清文学的上海叙述》,《学术论坛》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8、《海派文学的小叙事传统》,《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9、《周氏兄弟的戏剧观与戏剧家齐如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0、《文学中的底层叙事》,《光明日报》年月日;</p><p style="text-indent:2em;">81、《赛金花故事的性别想像》,《上海文化》2008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2、《新文学初期上海城市现代性表达中的日本因素》,《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4、《论<上海的早晨>》,《文艺争鸣》2009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5、《城市的公共性想像与日常性的消失》,《学术月刊》2009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6、《城市性的延续与现代性的建立――老舍话剧中的"新北京"》,《福建论坛》2009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7、《新感觉派小说人物的符码特征》,《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8、《城市空间与"革命史"的政治意义――"十七年"影、剧中的外滩与南京路》,《当代电影》2009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9、《世俗的现代性--论柏杨创作的品格》,《华文文学》2009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0、《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扬子江评论》2009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1、《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与"文革"上海文学的一种考察》,《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p><p style="text-indent:2em;">92、《一本书与一个红色报人的一生》,《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11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3、《红色经典与宏大叙事》,《光明日报》2009年12月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4、《十七年与文革时期文学中上海的城市空间叙述》,《文学评论》2010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5、《乡土写作的可能性》,《光明日报》2010年7月1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6、《女性生存的新与旧之间》,《美华文学》2010年春季号;</p><p style="text-indent:2em;">97、《学科的整体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南师大学报》2010年三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8、《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文艺报》2010年7月7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9、《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p><p style="text-indent:2em;">100、<从启蒙到革命:创造社和左翼对于城市现代性的不同选择>,韩国Th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7.8</p><p style="text-indent:2em;">101、《公共领域、绅商社会与国家性》,《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日本长崎中国学会会刊)2010年7月;</p><p style="text-indent:2em;">102、《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上)》,《扬子江评论》]]2010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3、《先飞与执着-我的城市文学研究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p><p style="text-indent:2em;">104、《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下)》,《扬子江评论》2010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5、《城市人民公社与文学中的女性独立主题-以茹志鹃大跃进时代小说为例》,《南方文坛》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6、《当代山寨文化解读》,《艺术百家》2011年2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3期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07、《关于杂志编辑理念之争-以(新潮)与(东方杂志)为例》,《中国出版》2011年4期下,《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4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08、《十七年与文革城市文学中的工业伦理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9、《何其芳藏红楼梦版本考证批语辑录》,《红楼梦学刊》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10、《近代上海城市形象的讨论与传布》,《现代传播》2011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11、《城市资产阶级文化遗存的人格化表现》,《城市文化评论》2011年6月;</p><p style="text-indent:2em;">112、《何其芳藏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6期</p>
 
 
1、《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初版,2009年再版;
 
 
 
2、《中国新文学的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文学中的上海想象》,人民出版社,2011年;
 
 
 
3 、《河南老城市·老开封》(文化史著作,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4 、《河南文学史(当代卷)》(主编、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
 
 
 
5 、《经典河南·名城》(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
 
 
 
6 、主编《新人文:语言与文学研究》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
 
 
 
7 、《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著); 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
 
 
 
8 、主编文化史著作《河南老城市》丛书五种: 《河南老城市 老开封》,《河南老城市 老安阳》《河南老城市 老南阳》,《河南老城市 老洛阳》,《河南老城市 老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9.《北京文学地图》(主编,合著),中国地图出版 社2011 年;
 
 
 
1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1 、《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第二辑,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
 
 
 
12 、《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合著,编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
 
 
 
'''论文'''
 
 
 
1 、《 城市文化与城市 文学》, 《文艺报》2004.10.24;
 
 
 
2 、《 时间状态与 中国 当代 历史 文学》, 《中国现当代历史文 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春风文艺 出版 ;
 
 
 
3 、《 奥尼尔 曹禺悲剧观念比较研究》,《北京联合 大学 学报》2004.6;
 
 
 
4 、《文学 上海想象 》, 学评论》2005 .4,《新华文摘》2005.10摘要;
 
 
 
6 、《当代文学 中日常性叙事 消亡 》, 《中国现代 学研究丛刊》2005. 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12全文转载;
 
 
 
7 、《 文化 缺失-当代城市小说 》,《 理论与创作》2005. 4
 
 
 
8 、《 时态呈现与历史观的表达 》,《 福建论坛》2006 .4
 
 
 
9 、《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 》,《 文艺 》2004 .10.24
 
 
 
10 、《 现代文学史叙述中 记忆 遗忘 》,《文 艺报》2004.12.28
 
 
 
11 、《 在理想光芒 照耀下 》,《 文艺 》2005.1.27
 
 
 
12 、《 大运河 刘绍棠》,《 艺报》2005.4.14
 
 
 
13、《文学不能缺少道德感 》,《文 艺报》2006.7.28
 
 
 
14 、《 启蒙 坚执与变异》,《江汉 坛》2006.6
 
 
 
15、《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城 身份叙述 ,《上海文化》2006.5 ,《人大复印资料  文化 研究 》2007.1 全文转载
 
 
 
16、《批判< 我们夫妇之间> 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 《郑 学报 》2005.3
 
 
 
17 、《 茅盾 小说 的乡土想象 》,《 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5
 
 
 
18、《中国的公共领域及其他》,《首都师 大学报 》2006.6
 
 
 
19、《女 性生存的 新与旧之间 》,《 文文 学》2005.5
 
 
 
20 、《 早期海派 空间想象 》,《 中国现 文学论丛》,第一卷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21 、《"文学中 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 评论》2007.1,《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4期全文转载, 《中 国社会科学院报》2007年4月26日转摘;
 
 
 
22、《"新上海"城市形象 国家意义 》,《 上海文化》2007.1
 
 
 
23 、《 茅盾的上海想象》,《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 会论文 》, 汕头 学出版社,2007
 
 
 
24、《 河南当代文学 》,《 光明日报》2007.4.5
 
 
 
25 《1950-1970年代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 》,《 上海师 大学报 》2007.2, 《新 摘》2007年12 转载;
 
 
 
26、《一种新 艺术与文化现 象》,《 艺术》杂志2007.2
 
 
 
27、《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郑州大学 学报 》2007.4;《人 大复印资料》2007年11期全 转载;
 
 
 
28、《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 想象 》,《 文艺争鸣》2007年10期;
 
 
 
29 、《 新感觉派小说 乡土想象 》,《 论坛》2007年12 期,《 复印资料》2008年5期全文转载;
 
 
 
30 、《现代 与乡土 光明日 》2007年9月16日;
 
 
 
31 、《 大众 艺与和谐社会. 》,《 光明日 》2007年11月5日;
 
 
 
32 、《 文化传播 民族 与民族使命 》,《 文艺报》2007年9月15日;
 
 
 
33 、《中 化影响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 》,《中 原论剑-第二届华文 文学 论坛论 》, 甘肃 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34、《道家 化与豫东道情戏》,《 艺争鸣》2008年3期;
 
 
 
35 、《 晚清文学 上海叙述 》,《学 术论坛》2009年1期;
 
 
 
36 、《 海派 文学 的小叙事传统 》,《 郑州大学 学报 》2009年1期;
 
 
 
37 、《 红楼梦 连环图画作品 》,《 红楼梦学刊》2008年3期;
 
 
 
38、《周氏兄弟 戏剧观 戏剧家齐如山 》,《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6期;
 
 
 
39 、《 文学中 底层叙事 》,《 光明日报》年月日;
 
 
 
40 、《 赛金花故事的性别想像 》,《 上海文化》2008年4期;
 
 
 
41 、《 新文学初期 上海 城市现代性表达中 日本因素 》,《 中国现 代文学 论丛 》, 人民 学出版社2009年1期;
 
 
 
42、《论< 上海的早晨> 》, 《文 艺争鸣》2009年4期。
 
 
 
43、 城市的公共性想像 日常性的消失 》,《学 术月刊》2009年3期。
 
 
 
44 、《 城市性的延续 与现代 性的建立――老舍话剧中的"新北京" 》,《 福建论坛》2009年6期;
 
 
 
45 、《 新感觉派小说 物的符码特征 》,《 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4期;
 
 
 
46、《城市空间与" 革命史" 的政治意义――"十七年"影 剧中 外滩与南京路 》,《 当代电影》2009年6期;
 
 
 
47 、《世 俗的现代性-- 柏杨创作的品格 》, 《华文文 》2009年2期;
 
 
 
48 、《文学 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 》, 《扬子江评论》2009年5期;
 
 
 
49 、《 工业题材 与国 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与" 革"上海 学的一种考察》,《十七 年文 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 , 浙江大学 出版 社2007年;
 
 
 
50 、《 一本书 一个红色报人的一生 光明日 》2009年11月211日;
 
 
 
51 、《 红色经典 宏大叙事 》,《 光明日 》2009年12月5日;
 
 
 
52 、《 十七年与文革时期 文学中 上海 城市空间叙述 》,《文 学评论》2010年2期;
 
 
 
53 、《 乡土写作 可能性 》,《 光明日报》2010年7月1日;
 
 
 
54、 女性生存的 与旧之间》,《美 华文 学》2010年春季号;
 
 
 
55 、《学 整体性与 中国现 代文学研究 ,《 海南师 学报》2010年三期;
 
 
 
56、《 中国 电影与 文学 的关系》,《 艺报》2010年7月7日;
 
 
 
57 、《 对待文学经典应有 态度 》,《 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
 
 
 
58、< 从启蒙到革命: 创造社和左翼对于城市现代性的不同选择> ,韩国Th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7.8
 
 
 
59 、《 公共领域、绅商社会 国家性 》,《 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日本长崎中国学会会刊)2010年7月;
 
 
 
60 、《 永远的中轴线 消失的 垣-现代 人笔下的北京(上) 》,《 扬子江评论》2010年5期。
 
 
 
61 、《 先飞与执着-我 城市文学研究之路 》,《 中国社会科学 》2010年12月7日。
 
 
 
62、 永远的中轴线 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下) 》,《 扬子江评论》2010年6期。
 
 
 
63 、《 城市人民公社与 文学 中的女性独立主题-以茹志鹃大跃进时代小说为例 》,《 南方 坛》2011年3期;
 
 
 
64 、《 当代山寨文化解读 》,《 艺术百家》2011年2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3期转载;
 
 
 
65 、《 关于杂志编辑理念之争-以<新潮> <东方杂志>为例 》,《 中国出版》2011年4期下 ,《人大复印资料 》2011年4期全 转载;
 
 
 
66 、《 十七年与文革城市 文学中的 工业伦理问题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1年3期;
 
 
 
67 、《 芳藏红楼梦版本考证批语辑录 》,《 红楼梦 刊》2011年3期;
 
 
 
68 、《 近代上海城市形象 讨论 传布 》,《 现代传播》2011年4期;
 
 
 
69 、《 城市资产阶级文化遗存 人格化表 现》,《城市文 评论 》2011年6月;
 
  
70、《何其芳藏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6期[1]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
{{reflist}}
 +
[http://www.cmkaoyan.com/zhaoshengxinxi/2737.html 中国传媒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导张鸿声简介]
 +
[[Category:中国人]][[Category:作家]]

於 2020年4月9日 (四) 12:41 的最新修訂

張鴻聲
出生 1963年11月
中國河南
國籍 中國
職業 作家
知名作品 《生命與社會的分離》
《都市文化與中國現代都市小說》
《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學》
《中原文化與河南當代文學》

張鴻聲,男,河南開封人,1963年11月生。文學博士,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院院長,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復旦大學博士後,省部級優秀專家,「中國現當代文學史」國家級精品課負責人,省部級新世紀優秀人才,兼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教育部中文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理事,中國魯迅研究會理事,中國老舍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茅盾研究會理事,東亞漢學研究會理事。1995年破格晉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晉升教授。

科研項目

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當代城市題材文學研究(1949-1976)》

支持國家社科基金2015年項目《中國現代作家藏書文化研究》

主持教育部基地重點項目《全媒體時代文藝形態變遷研究》

主持國家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項目

支持國家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

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項目《中國現當代文學中的北京城市形象研究》

主持《北京文學的旅遊創意》(北京市文化創意產業項目,2007-2010年)

承擔國家社科項目《20世紀中國工業文學史》

承擔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守望與重塑:當代歷史文學創作的實踐、體制與歷史觀》

承擔國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

主持省級項目《20世紀中國文學的文化格局》、《當代中國的文化格局》、《未來河南省文化發展戰略研究》

承擔廳級項目近十項

出版《都市文化與中國現代都市小說》(1997年初版,2009年再版)、《中國新文學中的文化精神》、《城市現代性另一種表述》、《文學中的上海想象》、《民國時期文學的城市敘述》、《當代文學的意義與立場》等個人學術專著8部

主編併合著[[《北京文學地圖》、《上海文學地圖》、《河南文學史(當代卷)》、《名城》、《老開封》,合著《當代歷史文學生產體制和歷史觀問題研究》、《西方自然主義與20世紀中國文學》等6部

合作出版《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教程》等教材4部(3部在台灣出版)

主編《河南老城市》、《新人文》、《語言文學前沿》、《中國現代文化世家》等叢書多種

博士後特別資助項目《上海十七年文學研究》(2008)

主持第42批國家博士後基金一等資助項目《十七年中國城市文學研究》(2007)

《守望與重塑:當代歷史文學實踐、體制與歷史觀問題研究》,國家社科基金項目(2004-2006)

《十七年電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中國傳媒大學十一五211重點項目(2010-2011)

[1]

科研成果

論著與教材

1、《都市文化與中國現代都市小說》,河南大學出版社1997初版,2009年再版;

2、《中國新文學的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3、《文學中的上海想象》,人民出版社,2011年;

4、《河南老城市·老開封》(文化史著作,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

5、《河南文學史(當代卷)》(主編、合著),鄭州大學出版社2011年;

6、《經典河南·名城》(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

7、主編《新人文:語言與文學研究》叢書,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

8、《自然主義與中國現代文學》(合著),中央編譯出版社,2007;

9、主編文化史著作《河南老城市》叢書五種:《河南老城市 老開封》,《河南老城市 老安陽》《河南老城市 老南陽》,《河南老城市 老洛陽》,《河南老城市 老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

10.《北京文學地圖》(主編,合著),中國地圖出版社 2011年;

11、《中國現當代文學史教程》(主編、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

12、《語言文學前沿》(第一輯,第二輯,主編),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10年,2011年。

13、《當代歷史文學生產體制和歷史觀問題研究》(合著,編委),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1年。

14、《上海文學地圖》(主編,合著),中國地圖出版社2012年。

15、《城市現代性的另一種表達-—中國當代城市文學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學出版社2014年。

16、主編《中國現代文化世家叢書》四種(與詹福瑞、黨聖元共同主編),鄭州大學出版社2014年。

17、《民國時期文學的城市敘述》,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18、《當代文學的意義與立場》,台灣花木蘭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

論文

1、《五四時期的羅家倫》,《史學月刊》1987.2;

2、《阿Q精神新論》,《河南大學學報》1987.4;

3、《從狂人到魏連殳――論魯迅小說知識者死亡主題》,《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3;

4、《穆時英論》,《鄭州大學學報》1990.1;

5、《都市化的鄉村與都市裡的鄉村――心理分析派小說論一》,《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88.3

6、《論郁達夫的感傷文學》,《鄭大學報》1990.6;

7、《與鄉村對立中的都市人生――論沈從文都市小說》,《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2.12全文轉載;

8、《與鄉村對照中的都市――論京派都市題材小說》,《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3.4全文轉載;

9、《老舍小說與北平人生活的藝術》,《鄭大學報》1995.5;

10、《老舍小說與北平家庭文化》,《鄭大學報》1993.6;

11、《女性生存的歷史軌跡――論趙淑敏小說集<驚奇>》,《趙淑敏作品國際研討會論文集》,1996文心出版社;

12、《張愛玲筆下的女性》,《美與時代》1996.5;

13、《老舍小說與北平人的人格》,《河南大學學報》1997.1;

14、《茅盾研究二題》,《南都學壇》97.5;

15、《郁達夫小說中的零餘者――兼與魯迅小說中的孤獨者比較》,《中州學刊》1996.6/《新華文摘》1997.2摘要;

16、《從人道主義到社會主義――論五四勞工文學》,《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7.11全文轉載;

17、《競技體育與人類本能》,《美與時代》1998.3;

18、《滬港洋場與張愛玲〈傳奇〉》,《鄭大學報》1998.4;

19、《新文學早期的人力車夫形象》,《鄭大學報》1998.6;

20、《老舍小說中北平人的本位文化觀念》,《美與時代》1998;

21、《連環畫的出版與收藏》,《美術觀察》1999.2;

22、《都市裡的鄉民精神――論蕭乾的早期小說》,《鄭大學報》1999.3;

23、《中國現代文學中的資本家形象》;《周口師院學報》1999.3;

24、《新感覺派小說的文化意義》,《華中師大學報》1999.4

25、《論中國現代小說中的都市女性》,《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8.10全文轉載;

26、《論中國現代文學中的工人形象》,《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1999.9全文轉載;

27、《論40年代中國都市小說》,《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代性文學研究》1999.10全文轉載;

28、《都市與知識者――對中國現代小說的一種考察》,《華中師大學報》2000.3;

29、《論左翼工業文學》,《許昌師院學報》2000.3;

30、《舊上海的早期京劇》,《美與時代》2000.3;

31、《生命與社會的分離――論張宇小說<疼痛與撫摸>》,《小說評論》2000.4;

32、《舊上海的早期話劇》,《中州今古》2000.5;

33、《新感覺派小說與西方現代主義》,《鄭大學報》2000.6;

34、《舊上海的娛樂業》,《美與時代》2000 .6;

35、《文化視野中的鄉土文學》,《文藝報》2000.9;

36、《六大文化媚俗現象批判》,《河南日報》2000.9.15;

37、《都市大眾化與海派文學》,《鄭大學報》2000.5;《新華文摘》2001.1摘要;

38、《工業經濟與中國現代文學》,《鄭大學報》2001.4;

39、《悲劇:社會與人》,《奧尼爾戲劇研討會論文集》,2001,河南文藝出版社;

40、《真實的詩歌,真實的詩人》,《河南日報》2002.9;

41、《榆樹下與雷雨中》,《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論文集》,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42、《現代主義:從接受到實踐》,《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論文集》,鄭州大學出版社2003;

43、《時間狀態與中國現當代歷史文學》,《中國現當代歷史文學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4年,春風文藝出版社;

44、《奧尼爾與曹禺悲劇觀念比較研究》,《北京聯合大學學報》2004.6;

45、《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學》,《文藝報》2004.10.24;

46、《文學史敘述中的記憶與遺忘》,《文藝報》2004 .12. 28;

47、《文學中的上海想象》,《文學評論》2005 .4,《新華文摘》2005.10摘要;

48、《當代文學中日常性敘事的消亡》,《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5. 5,《人大複印資料·中國現當代文學》2005.12全文轉載;

49、《文化的缺失-當代城市小說論略》,《理論與創作》2005. 4

50、《時態呈現與歷史觀的表達》,《福建論壇》2006 .4

51、《城市文化與城市文學》,《文藝報》2004 .10.24

52、《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文藝報》2005.1.27

53、《大運河與劉紹棠》,《文藝報》2005.4.14

54、《文學不能缺少道德感》,《文藝報》2006.7.28

55、《啟蒙的堅執與變異》,《江漢論壇》2006.6

56、《現代民族國家想象與上海城市身份敘述》,《上海文化》2006.5,《人大複印資料 文化研究》2007.1全文轉載

57、《批判(我們夫婦之間)在當代文學中的意義》,《鄭州大學學報》2005.3

58、《茅盾小說的鄉土想象》,《文藝理論與批評》2006.5

59、《中國的公共領域及其他》,《首都師大學報》2006.6

60、《女性生存的新與舊之間》,《華文文學》2005.5

61、《早期海派的空間想象》,《中國現代文學論叢》,第一卷1期,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62、《"文學中的城市"與"城市想象"研究》,《文學評論》2007.1,《人大複印資料 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2007年4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7年4月26日轉摘;

63、《"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國家意義》,《上海文化》2007.1

64、《茅盾的上海想象》,《中國左翼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汕頭大學出版社,2007

65、《中原文化與河南當代文學》,《光明日報》2007.4.5

66、《1950-1970年代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敘述》,《上海師大學報》2007.2,《新華文摘》2007年12期轉載;

67、《一種新的藝術與文化現象》,《藝術》雜誌2007.2

68、《從啟蒙現代性到城市現代性》,《鄭州大學學報》2007.4;《人大複印資料》2007年11期全文轉載;

69、《上海懷舊與新的全球化想象》,《文藝爭鳴》2007年10期;

70、《新感覺派小說的鄉土想象》,《學術論壇》2007年12期,《人大複印資料》2008年5期全文轉載;

71、《現代與鄉土》,《光明日報》2007年9月16日;

72、《大眾文藝與和諧社會.》,《光明日報》2007年11月5日;

73、《文化傳播的民族性與民族使命》,《文藝報》2007年9月15日;

74、《中原文化影響下的20世紀河南文學》,《中原論劍-第二屆華文文學論壇論文集》,甘肅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

<p style="text-indent:2em;

75、《道家文化與豫東道情戲》,《文藝爭鳴》2008年3期;

76、《紅樓夢的連環圖畫作品》,《紅樓夢學刊》2008年3期;

77、《晚清文學的上海敘述》,《學術論壇》2009年1期;

78、《海派文學的小敘事傳統》,《鄭州大學學報》2009年1期;

79、《周氏兄弟的戲劇觀與戲劇家齊如山》,《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2008年6期;

80、《文學中的底層敘事》,《光明日報》年月日;

81、《賽金花故事的性別想像》,《上海文化》2008年4期;

82、《新文學初期上海城市現代性表達中的日本因素》,《中國現代文學論叢》,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期;

84、《論<上海的早晨>》,《文藝爭鳴》2009年4期。

85、《城市的公共性想像與日常性的消失》,《學術月刊》2009年3期。

86、《城市性的延續與現代性的建立――老舍話劇中的"新北京"》,《福建論壇》2009年6期;

87、《新感覺派小說人物的符碼特徵》,《廈門大學學報》2009年4期;

88、《城市空間與"革命史"的政治意義――"十七年"影、劇中的外灘與南京路》,《當代電影》2009年6期;

89、《世俗的現代性--論柏楊創作的品格》,《華文文學》2009年2期;

90、《文學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揚子江評論》2009年5期;

91、《工業題材與國家工業化的想象--對"十七年"與"文革"上海文學的一種考察》,《十七年文學歷史評價與人文闡釋》,浙江大學出版社2007年;

92、《一本書與一個紅色報人的一生》,《光明日報》2009年11月211日;

93、《紅色經典與宏大敘事》,《光明日報》2009年12月5日;

94、《十七年與文革時期文學中上海的城市空間敘述》,《文學評論》2010年2期;

95、《鄉土寫作的可能性》,《光明日報》2010年7月1日;

96、《女性生存的新與舊之間》,《美華文學》2010年春季號;

97、《學科的整體性與中國現當代文學研究》,《海南師大學報》2010年三期;

98、《中國電影與文學的關係》,《文藝報》2010年7月7日;

99、《對待文學經典應有的態度》,《文藝報》2010年4月14日;

100、<從啟蒙到革命:創造社和左翼對於城市現代性的不同選擇>,韓國Th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7.8

101、《公共領域、紳商社會與國家性》,《東亞漢學回顧與展望》(日本長崎中國學會會刊)2010年7月;

102、《永遠的中軸線與消失的城垣-現代文人筆下的北京(上)》,《揚子江評論》]]2010年5期。

103、《先飛與執着-我的城市文學研究之路》,《中國社會科學報》2010年12月7日。

104、《永遠的中軸線與消失的城垣-現代文人筆下的北京(下)》,《揚子江評論》2010年6期。

105、《城市人民公社與文學中的女性獨立主題-以茹志鵑大躍進時代小說為例》,《南方文壇》2011年3期;

106、《當代山寨文化解讀》,《藝術百家》2011年2期。《高校文科學術文摘》2011年3期轉載;

107、《關於雜誌編輯理念之爭-以(新潮)與(東方雜誌)為例》,《中國出版》2011年4期下,《人大複印資料》2011年4期全文轉載;

108、《十七年與文革城市文學中的工業倫理問題》,《文藝理論與批評》2011年3期;

109、《何其芳藏紅樓夢版本考證批語輯錄》,《紅樓夢學刊》2011年3期;

110、《近代上海城市形象的討論與傳布》,《現代傳播》2011年4期;

111、《城市資產階級文化遺存的人格化表現》,《城市文化評論》2011年6月;

112、《何其芳藏書研究》,《魯迅研究月刊》2011年6期

參考文獻

  1. [1] 觀點中國網

中國傳媒大學現當代文學博導張鴻聲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