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變更

张鸿声

增加 126 位元組, 4 年前
無編輯摘要
| 知名作品 = 《生命与社会的分离》<br> 《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 <br> 《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 <br> 《中原文化与河南当代文学》
}}
==人物简介==<p style="text-indent:2em;">'''张鸿声''',男,河南开封人,1963年11月生。 [[ 文学 ]][[ 博士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院院长,文学院 [[ 教授 ]] ,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后,省部级优秀专家,“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国家级精品课负责人,省部级新世纪优秀人才,兼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教育部中文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理事,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中国[[老舍]]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茅盾]]研究会理事,东亚汉学研究会理事。1995年破格晋升副教授,2000年破格晋升教授。</p>
==科研项目==
<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当代城市题材文学研究(1949-1976)》</p><p style="text-indent:2em;">支持国家社科基金2015年项目《中国现代作家藏书文化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教育部基地重点项目《全媒体时代文艺形态变迁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p><p style="text-indent:2em;">支持国家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北京市社科基金项目《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北京城市形象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北京文学的旅游创意》(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项目,2007-2010年)</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国家社科项目《20世纪中国工业文学史》</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创作的实践、体制与历史观》</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项目《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省级项目《20世纪中国文学的文化格局》、《当代中国的文化格局》、《未来河南省文化发展战略研究》</p><p style="text-indent:2em;">承担厅级项目近十项</p><p style="text-indent:2em;">出版《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1997年初版,2009年再版)、《中国新文学中的文化精神》、《城市现代性另一种表述》、《文学中的上海想象》、《民国时期文学的城市叙述》、《当代文学的意义与立场》等个人学术专著8部</p><p style="text-indent:2em;">主编并合著[[《北京文学地图》、《上海文学地图》、《河南文学史(当代卷)》、《名城》、《老开封》,合著《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西方自然主义与20世纪中国文学》等6部</p><p style="text-indent:2em;">合作出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等教材4部(3部在台湾出版)</p><p style="text-indent:2em;">主编《河南老城市》、《新人文》、《语言文学前沿》、《中国现代文化世家》等丛书多种</p><p style="text-indent:2em;">博士后特别资助项目《上海十七年文学研究》(2008)</p><p style="text-indent:2em;">主持第42批国家博士后基金一等资助项目《十七年中国城市文学研究》(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守望与重塑:当代历史文学实践、体制与历史观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4-2006)</p><p style="text-indent:2em;">《十七年电影中的上海城市形象》,中国传媒大学十一五211重点项目(2010-2011)</p>
<ref>[http://opinion.china.com.cn/person_1762_1.html] 观点中国网</ref>
==科研成果==
<p style="text-indent:2em;"><big>'''论著与教材'''</big></p><p style="text-indent:2em;">1、《都市文化与中国现代都市小说》,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初版,2009年再版;</p><p style="text-indent:2em;">2、《中国新文学的文化精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3、《文学中的上海想象》,人民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4、《河南老城市·老开封》(文化史著作,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5、《河南文学史(当代卷)》(主编、合著),郑州大学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6、《经典河南·名城》(合著),大象出版社,2006年;</p><p style="text-indent:2em;">7、主编《新人文:语言与文学研究》丛书,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2009年;</p><p style="text-indent:2em;">8、《自然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合著),中央编译出版社,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9、主编文化史著作《河南老城市》丛书五种:《河南老城市 老开封》,《河南老城市 老安阳》《河南老城市 老南阳》,《河南老城市 老洛阳》,《河南老城市 老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p><p style="text-indent:2em;">10.《北京文学地图》(主编,合著),中国地图出版社 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1、《中国现当代文学史教程》(主编、合著),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2、《语言文学前沿》(第一辑,第二辑,主编),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年,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3、《当代历史文学生产体制和历史观问题研究》(合著,编委),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4、《上海文学地图》(主编,合著),中国地图出版社2012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5、《城市现代性的另一种表达-—中国当代城市文学研究(1949-1976)》,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6、主编《中国现代文化世家丛书》四种(与詹福瑞、党圣元共同主编),郑州大学出版社2014年。</p><p style="text-indent:2em;">17、《民国时期文学的城市叙述》,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18、《当代文学的意义与立场》,台湾花木兰文化出版社2015年版。</p><p style="text-indent:2em;"><big>'''论文'''</big></p><p style="text-indent:2em;">1、《五四时期的罗家伦》,《史学月刊》1987.2;</p><p style="text-indent:2em;">2、《阿Q精神新论》,《河南大学学报》1987.4;</p><p style="text-indent:2em;">3、《从狂人到魏连殳――论鲁迅小说知识者死亡主题》,《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3;</p><p style="text-indent:2em;">4、《穆时英论》,《郑州大学学报》1990.1;</p><p style="text-indent:2em;">5、《都市化的乡村与都市里的乡村――心理分析派小说论一》,《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1988.3</p><p style="text-indent:2em;">6、《论郁达夫的感伤文学》,《郑大学报》1990.6;</p><p style="text-indent:2em;">7、《与乡村对立中的都市人生――论沈从文都市小说》,《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2.12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8、《与乡村对照中的都市――论京派都市题材小说》,《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3.4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9、《老舍小说与北平人生活的艺术》,《郑大学报》1995.5;</p><p style="text-indent:2em;">10、《老舍小说与北平家庭文化》,《郑大学报》1993.6;</p><p style="text-indent:2em;">11、《女性生存的历史轨迹――论赵淑敏小说集<惊奇>》,《赵淑敏作品国际研讨会论文集》,1996文心出版社;</p><p style="text-indent:2em;">12、《张爱玲笔下的女性》,《美与时代》1996.5;</p><p style="text-indent:2em;">13、《老舍小说与北平人的人格》,《河南大学学报》1997.1;</p><p style="text-indent:2em;">14、《茅盾研究二题》,《南都学坛》97.5;</p><p style="text-indent:2em;">15、《郁达夫小说中的零余者――兼与鲁迅小说中的孤独者比较》,《中州学刊》1996.6/《新华文摘》1997.2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16、《从人道主义到社会主义――论五四劳工文学》,《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7.11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7、《竞技体育与人类本能》,《美与时代》1998.3;</p><p style="text-indent:2em;">18、《沪港洋场与张爱玲〈传奇〉》,《郑大学报》1998.4;</p><p style="text-indent:2em;">19、《新文学早期的人力车夫形象》,《郑大学报》1998.6;</p><p style="text-indent:2em;">20、《老舍小说中北平人的本位文化观念》,《美与时代》1998;</p><p style="text-indent:2em;">21、《连环画的出版与收藏》,《美术观察》1999.2;</p><p style="text-indent:2em;">22、《都市里的乡民精神――论萧乾的早期小说》,《郑大学报》1999.3;</p><p style="text-indent:2em;">23、《中国现代文学中的资本家形象》;《周口师院学报》1999.3;</p><p style="text-indent:2em;">24、《新感觉派小说的文化意义》,《华中师大学报》1999.4</p><p style="text-indent:2em;">25、《论中国现代小说中的都市女性》,《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8.10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6、《论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工人形象》,《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1999.9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7、《论40年代中国都市小说》,《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代性文学研究》1999.10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28、《都市与知识者――对中国现代小说的一种考察》,《华中师大学报》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29、《论左翼工业文学》,《许昌师院学报》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30、《旧上海的早期京剧》,《美与时代》2000.3;</p><p style="text-indent:2em;">31、《生命与社会的分离――论张宇小说<疼痛与抚摸>》,《小说评论》2000.4;</p><p style="text-indent:2em;">32、《旧上海的早期话剧》,《中州今古》2000.5;</p><p style="text-indent:2em;">33、《新感觉派小说与西方现代主义》,《郑大学报》2000.6;</p><p style="text-indent:2em;">34、《旧上海的娱乐业》,《美与时代》2000 .6;</p><p style="text-indent:2em;">35、《文化视野中的乡土文学》,《文艺报》2000.9;</p><p style="text-indent:2em;">36、《六大文化媚俗现象批判》,《河南日报》2000.9.15;</p><p style="text-indent:2em;">37、《都市大众化与海派文学》,《郑大学报》2000.5;《新华文摘》2001.1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38、《工业经济与中国现代文学》,《郑大学报》2001.4;</p><p style="text-indent:2em;">39、《悲剧:社会与人》,《奥尼尔戏剧研讨会论文集》,2001,河南文艺出版社;</p><p style="text-indent:2em;">40、《真实的诗歌,真实的诗人》,《河南日报》2002.9;</p><p style="text-indent:2em;">41、《榆树下与雷雨中》,《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p><p style="text-indent:2em;">42、《现代主义:从接受到实践》,《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论文集》,郑州大学出版社2003;</p><p style="text-indent:2em;">43、《时间状态与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中国现当代历史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4年,春风文艺出版社;</p><p style="text-indent:2em;">44、《奥尼尔与曹禺悲剧观念比较研究》,《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04.6;</p><p style="text-indent:2em;">45、《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文艺报》2004.10.24;</p><p style="text-indent:2em;">46、《文学史叙述中的记忆与遗忘》,《文艺报》2004 .12. 28;</p><p style="text-indent:2em;">47、《文学中的上海想象》,《文学评论》2005 .4,《新华文摘》2005.10摘要;</p><p style="text-indent:2em;">48、《当代文学中日常性叙事的消亡》,《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5. 5,《人大复印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2005.12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49、《文化的缺失-当代城市小说论略》,《理论与创作》2005. 4</p><p style="text-indent:2em;">50、《时态呈现与历史观的表达》,《福建论坛》2006 .4</p><p style="text-indent:2em;">51、《城市文化与城市文学》,《文艺报》2004 .10.24</p><p style="text-indent:2em;">52、《在理想光芒的照耀下》,《文艺报》2005.1.27</p><p style="text-indent:2em;">53、《大运河与刘绍棠》,《文艺报》2005.4.14</p><p style="text-indent:2em;">54、《文学不能缺少道德感》,《文艺报》2006.7.28</p><p style="text-indent:2em;">55、《启蒙的坚执与变异》,《江汉论坛》2006.6</p><p style="text-indent:2em;">56、《现代民族国家想象与上海城市身份叙述》,《上海文化》2006.5,《人大复印资料 文化研究》2007.1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57、《批判(我们夫妇之间)在当代文学中的意义》,《郑州大学学报》2005.3</p><p style="text-indent:2em;">58、《茅盾小说的乡土想象》,《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5</p><p style="text-indent:2em;">59、《中国的公共领域及其他》,《首都师大学报》2006.6</p><p style="text-indent:2em;">60、《女性生存的新与旧之间》,《华文文学》2005.5</p><p style="text-indent:2em;">61、《早期海派的空间想象》,《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一卷1期,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p><p style="text-indent:2em;">62、《"文学中的城市"与"城市想象"研究》,《文学评论》2007.1,《人大复印资料 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2007年4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7年4月26日转摘;</p><p style="text-indent:2em;">63、《"新上海"城市形象的国家意义》,《上海文化》2007.1</p><p style="text-indent:2em;">64、《茅盾的上海想象》,《中国左翼文学国际研讨会论文集》,汕头大学出版社,2007</p><p style="text-indent:2em;">65、《中原文化与河南当代文学》,《光明日报》2007.4.5</p><p style="text-indent:2em;">66、《1950-1970年代上海城市政治身份的叙述》,《上海师大学报》2007.2,《新华文摘》2007年12期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67、《一种新的艺术与文化现象》,《艺术》杂志2007.2</p><p style="text-indent:2em;">68、《从启蒙现代性到城市现代性》,《郑州大学学报》2007.4;《人大复印资料》2007年11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69、《上海怀旧与新的全球化想象》,《文艺争鸣》2007年10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0、《新感觉派小说的乡土想象》,《学术论坛》2007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2008年5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71、《现代与乡土》,《光明日报》2007年9月16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2、《大众文艺与和谐社会.》,《光明日报》2007年11月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3、《文化传播的民族性与民族使命》,《文艺报》2007年9月1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74、《中原文化影响下的20世纪河南文学》,《中原论剑-第二届华文文学论坛论文集》,甘肃人民出版社2007年12月;</p><p style="text-indent:2em;</p><p style="text-indent:2em;">75、《道家文化与豫东道情戏》,《文艺争鸣》200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6、《红楼梦的连环图画作品》,《红楼梦学刊》2008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7、《晚清文学的上海叙述》,《学术论坛》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8、《海派文学的小叙事传统》,《郑州大学学报》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79、《周氏兄弟的戏剧观与戏剧家齐如山》,《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0、《文学中的底层叙事》,《光明日报》年月日;</p><p style="text-indent:2em;">81、《赛金花故事的性别想像》,《上海文化》2008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2、《新文学初期上海城市现代性表达中的日本因素》,《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年1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4、《论<上海的早晨>》,《文艺争鸣》2009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5、《城市的公共性想像与日常性的消失》,《学术月刊》2009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6、《城市性的延续与现代性的建立――老舍话剧中的"新北京"》,《福建论坛》2009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7、《新感觉派小说人物的符码特征》,《厦门大学学报》2009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8、《城市空间与"革命史"的政治意义――"十七年"影、剧中的外滩与南京路》,《当代电影》2009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89、《世俗的现代性--论柏杨创作的品格》,《华文文学》2009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0、《文学中的"新北京"城市形象》,《扬子江评论》2009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1、《工业题材与国家工业化的想象--对"十七年"与"文革"上海文学的一种考察》,《十七年文学历史评价与人文阐释》,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年;</p><p style="text-indent:2em;">92、《一本书与一个红色报人的一生》,《光明日报》2009年11月211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3、《红色经典与宏大叙事》,《光明日报》2009年12月5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4、《十七年与文革时期文学中上海的城市空间叙述》,《文学评论》2010年2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5、《乡土写作的可能性》,《光明日报》2010年7月1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6、《女性生存的新与旧之间》,《美华文学》2010年春季号;</p><p style="text-indent:2em;">97、《学科的整体性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海南师大学报》2010年三期;</p><p style="text-indent:2em;">98、《中国电影与文学的关系》,《文艺报》2010年7月7日;</p><p style="text-indent:2em;">99、《对待文学经典应有的态度》,《文艺报》2010年4月14日;</p><p style="text-indent:2em;">100、<从启蒙到革命:创造社和左翼对于城市现代性的不同选择>,韩国Th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07.8</p><p style="text-indent:2em;">101、《公共领域、绅商社会与国家性》,《东亚汉学回顾与展望》(日本长崎中国学会会刊)2010年7月;</p><p style="text-indent:2em;">102、《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上)》,《扬子江评论》]]2010年5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3、《先飞与执着-我的城市文学研究之路》,《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12月7日。</p><p style="text-indent:2em;">104、《永远的中轴线与消失的城垣-现代文人笔下的北京(下)》,《扬子江评论》2010年6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5、《城市人民公社与文学中的女性独立主题-以茹志鹃大跃进时代小说为例》,《南方文坛》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6、《当代山寨文化解读》,《艺术百家》2011年2期。《高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3期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07、《关于杂志编辑理念之争-以(新潮)与(东方杂志)为例》,《中国出版》2011年4期下,《人大复印资料》2011年4期全文转载;</p><p style="text-indent:2em;">108、《十七年与文革城市文学中的工业伦理问题》,《文艺理论与批评》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09、《何其芳藏红楼梦版本考证批语辑录》,《红楼梦学刊》2011年3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10、《近代上海城市形象的讨论与传布》,《现代传播》2011年4期;</p><p style="text-indent:2em;">111、《城市资产阶级文化遗存的人格化表现》,《城市文化评论》2011年6月;</p><p style="text-indent:2em;">112、《何其芳藏书研究》,《鲁迅研究月刊》2011年6期</p>
==参考文献==
{{reflist}}
[http://www.cmkaoyan.com/zhaoshengxinxi/2737.html 中国传媒大学现当代文学博导张鸿声简介]
[[Category:中国人]][[Category:作家]]
97,918
次編輯